“小云南”出处主要有八个:
1、山东之说,愚公移山之王屋山有源泉,源出为沇,东流为济,汇于黄河入海。济水之
南谓济南,沇水之南谓兖州;兖州以南,古代方国甚多……皆处山东南部,不输云南地
貌,南来移民誉此地为小云南;受其影响,祖籍山东的移民,亦誉故土为小云南。迁入
山东的移民,多在东昌府、济南府、兖州府、青州府、莱州府,“小云南”就在山东鳌
山卫,“小云南”纯属军屯调防的产物。可以说没有调防就不会有“小云南”称谓的诞
生。鳌山地处无人居住的沿海荒郊,建卫后辖区内人口基本都是从云南来的,这里就自
然成了云南人王国,为区别原居住地云南,就把现居的卫所区域称为“小云南”。
还有小云南指今山东省青岛市和即墨市的东部沿海地区的观点。
2、山西北部“云中之南”之说,“小云南”在山西的观点,主要来源于民国《平县志》
记载的“云中、云州之南”之说,据《牟平县志》记载:“洪武四年,山后徙民事,谓:
阴山之南,恒山之北,自昔即以云称。战国曰云中,秦汉置云中郡,北周置云中县,隋
置云内县,金元皆置云州,其地俱在今晋、察、绥三省之交。则云中、云州之南,或云
岗、云阳、云泉之南,其土人必有以云南称者。登莱迭遭金元之乱,居民死亡殆尽,多
是移民来此……迁者不忘旧居,故传称云南,又以非云南省,故别之为小云南。”据《文
登市志》记载:明初至清代中期,朝廷多次下令从山西、云南、四川、江苏、安徽等省移
民登莱。所以有人认为,“云州之南”的移民迁到莱州和文登之后,为了表示不忘故地又
能和云南省区别开来,所以称祖籍“小云南”。。
3、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之说,“小云南”也所指山西绝大部分移民输出地,与全国各
地传说的“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古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相
符,民间还流传着若干关于洪洞大槐树移民的故事。为了证实这种说法,老人们总是让孩
子们看小脚趾甲,说凡是过去从山西洪洞县老鹳窝底下迁来的,最小的那个脚趾甲都是两
瓣的,迁入莱州府辖境的移民,分流到胶东半岛各地。这些移民就把洪洞县大槐树作为老
家写进了家谱,有人认为“小云南”就是在山西洪洞县大槐树。
4、山西运城“小运南”之说,运城,古运盐之城,据说在晋西南的运城地区历史上曾修
过一条小运河。人们习惯把晋西南称为运河南,因乡音将“运”唤作“云”,故把运河南
所称“小运南”演变成了“小云南”。。
5、云南省“祥云”之说,祥云县原名云南县,“汉武帝无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彩
云现于白崖,遣使迹之至此,及置云南县。”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设云南行中书省,
“云南”正式作为滇域的名称确定下来。因县名与省同,故云南县也被成为小云南或古
云南,以便区分。直至1918年,云南县才改称祥云县,山东烟台王懿荣《王氏家谱》记
载:“王氏迁来福山县第一世祖王忠,云南大理府云南县人……云南县是云南的一个县,对
比之下,故称小云南。”明朝洪武、永乐年间,来自云南大理的迁民落户胶东半岛各县,在
当地县志和家谱中多有所见,其中,该乡尹、宁、韩、赵四姓人家的先祖于明朝永乐二年由
云南平浪(今为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县平浪镇,历史上云南县和平浪镇曾为同一辖区)
迁至山东即墨县定居,在当地被俗称“小云南人”。所以他认为,从以上史料和考察情况来
看,“小云南”即云南“祥云县”。。
6、安徽“凤阳”之说,据山东《刘氏家谱》记载:“‘小云南’之‘云’应为‘运’。”
称古时刘氏祖先所在地山西运河南部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口众多。元朝时期全国战争频
繁,各地人口不均衡,刘氏祖先跟随移民迁移到安徽省与河南省交界濠州与凤阳地区。为了
纪念刘氏原故乡山西运河以南,故把新落户安徽所在地称作“小运南”,后人讹传为“小云
南”。
7、“交趾国(今越南)”之说,明初,越南权臣黎季犛夺取了陈氏王朝的江山,应陈朝
遗臣请求,明成祖朱棣命将军张铺、沐英统兵讨伐黎季犛。擒获黎季犛后,朱棣下诏,改
越南为交趾布政使。此举遭到了越南人的反对。20年后,即宣德二年(1427年),朱棣
的长孙、宣宗朱瞻基宣布撤销交趾布政使,承认越南独立。在这风云变幻的20余年间,大
批越南人流亡中土。从宣德七年(1432年)一名叫陈复宗的越南籍小吏给朱瞻基的奏折中
可知,交趾布政使撤销后,一批越南籍的官员被安置在河南、山东。翻检那些魂系云南老
的家谱、族谱,发现他们的世系传承了20—22代,若按一代间距25年计,他们涉足山东的
时间与宣家安置越籍官吏的时间大致吻合。
8、小云南在云贵之说,《蓬莱县志》中记载的珍贵史料:“元末明初,山东为元明争夺要
地,明将常遇春血洗山东,山东半岛人口被杀戮殆尽,残存土著极微。明朝建立后,开始
向半岛大批移民,当地人口为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及永乐二年(1404年)两次由小云
南的‘乌撒卫’迁入”,“小云南”先祖缘于全国各地军丁加盟的明朝征元三十万大军。
这是“小云南”云贵说的资料依据。证据还有《元史地理志》、《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
、《东北地方史稿》等资料证实,“乌撒卫”为明代地名,在云南、贵州交界一带,即
现在的云南镇雄及贵州威宁县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