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为代词,可以表示指示或概括的意思,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这”、“这个”、“这样”、“凡是”、“任何”等。例如:是谓伐德。——《诗·小雅·宾之初筵》(这就是说败坏德行)是人是哉。——《诗·魏风·鸤鸠》(这样的人啊)是事都放了,那牡丹还早。——《游园》(凡是花都开了,只有牡丹还早)2.作为副词,可以表示肯定或程度的意思,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一定”、“确实”、“很”、“非常”等。例如:是必。——《诗·小雅·宾之初筵》(一定要)同是天涯沦落人。——《琵琶行》(确实是同样身处困境的人)是处。——《石钟山记》(这里很紧张)3.作为形容词,可以表示正直或正确的意思,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正”、“对”的意思。例如:是,直也。——《说文》不法先王,不是礼义。——《荀子》(不遵循先王之道,不符合礼义)4.作为动词,可以表示判断或赞同的意思,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是”、“认为正确”的意思。例如:正是四国。——《诗·曹风·鸤鸠》(正好是四个国家)王弗是。——《国语·楚语》(王不认为正确)5.作为连词,可以表示让步或关系的意思,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虽然”、“因为”的意思。例如:是则是。——《礼记·玉藻》(虽然如此)今周与四国服事君王,将唯命是从,岂其爱鼎?——《左传·昭公十二年》(因为周与四国服事君王,才听从命令,难道他们喜欢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