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4,051,801贴子:73,268,646
  • 18回复贴,共1

关于国号的一点讨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偶然看到这个问题比较感兴趣,有一些想法,但感觉在评论区码字不足以讨论和记录,所以特地发个帖子抛砖引玉。
第一,不同朝代的国号有多个来源,首先是最熟悉的以褒义词句取国号,代表性国号就是取自“大哉乾元”的“大元”,“辽以宾铁为号”“金不变不坏”也属于这一类,这个不过多讨论。
第二,是为了彰显本朝正统性、合法性,以与前朝相关的封号或国号为本朝国号,可以细分为四种情况:
(1)以先祖所建政权之国号为本朝国号。这里说的先祖不一定是真正的血缘先祖,前朝也不一定单指“上一个朝代”,也包括出于政治目的等附会的先祖,以及相隔两个朝代以上的所谓前朝。如后周太祖郭威广顺元年制曰:“朕周室之裔,虢叔之后,国号宜曰周”。那么后“周”的国号就来源于(表面上的)故先祖政权。
(2)以前朝皇帝封授的封号为本朝国号,这种做法是有传统依据的。北魏初定国号时,崔玄伯指出了国号的三个来源,分别是“所生之土”“封国之名”和作为特殊情况的“商人屡徙”殷商国号(古人在讨论国号时常常把殷商视为一个特殊情况)。这种情况的代表性王朝就是曹魏和唐朝,结合唐高祖在安置杨侑的诏书中说的“历数有归,实惟天命;兴亡之效,岂伊人力”,以前朝封号为本朝国号的原因,无外乎传统与尊重并继承前朝所得之正统,不排除兼而有之。
(3)以特殊寓意为国号,典型的例子是“仍以尔自兹并土,首建义旗,宜以国号曰晋”的后晋。这个和第(1)点是不同的。“大哉乾元”和“铁”“金”都是先于国号而存在,统治者更多的是将本朝国号附会于前者,但后晋以“晋”为国号的逻辑是,先有了首建义旗的行为,再推出“晋”这个国号,这里我个人认为需要从“晋升”“开元”的角度,从字义来理解后晋的国号。当然,其实“晋”与“辽”、“金”差不多,我也感觉容易混淆,但和“大哉乾元”的差别还是比较明显的。
(4)以前朝国号为国号,如“先帝赐姓于唐,为唐复仇,继昭宗后,故称唐”,李嗣源之前的后唐国号“唐”,就是完全沿用李唐(不过后唐似乎也可以称为李唐…)国号。
第三,以开国皇帝个人基业、事迹取国号,这方面的代表是“代”,这个代指的其实是北魏。拓跋珪曾命群臣议国号,其中一种意见就是,魏“开基代北”,宜以“代”为国号,但拓跋珪最终决定以“魏”为国名,不过“代”的意见也说明龙兴之地也是可能被用作国号的。而以“魏”为国号的原因是,“其命惟新”“大名”“神州之上国名”,属于第二类第(3)种情况。
第四,以地理因素取国号,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因素,但不包括曹魏、唐朝这种虽然国号与地名相同但实际上来自政治封授的政权国号。这方面的例子是高昌国,《魏书》对高昌的国号来源记载了两个解释,一是以汉代高昌垒(人文)为名,二是地势高、民众昌盛(人文+自然)故名为高昌。
第五,其他,主要包括一些比较奇特、少见的情形。例如北燕的“燕”,开国的高云被杀后,冯跋平叛并最终登基,但并没有改国号,理由是“陈氏代姜,不改齐国”。也就是说冯跋并没有像李嗣源那样认先帝为家人(见下段),而是在承认江山易主的情况下仍然沿用“燕”的国号,一定要类比的相当于曹丕称汉、杨坚称隋、赵匡胤称周。类似的有后汉不改后晋“天福”年号,因为不忘晋耻,但毕竟国号是改了的,冯跋这个属于比较少见,难以单独归为一类的特殊情况。如果明朝的“明”真的来自小明王或者明教,那么也可以归为此类。
实际情况其实更加复杂,国号来源可能是多元的。比如李克用的养子、后唐庄宗李存勖名义上的兄弟李嗣源登基后,朝臣一度以唐气数已尽为由请求更改国号。但李嗣源认为“安有同家而异国乎”,吏部尚书李琪也认为改国号,则“先帝”遂为路人,梓宫安所托乎”,放弃“唐”号将破坏君臣之义。所以就李嗣源之后的后“唐”国号来说,应该同时受到(类似后周的名义上的)血缘与正统性的影响。刘备以“汉”为国号,一方面是因为“汉”是“高祖本所起定天下之国号也”,另一方面也是身为汉中王的刘备“亦兴于汉中也”。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3-06-18 23:35回复
    最后贴一下我在另一个帖子下面的一个回复,其实这种误解主要是营销号造成的(我小时候也被骗了):
    以为叫“大x”的只有元明清其实是对古代国号的刻板印象,很多“大x”不是尊称,就是正式国号,按照史书的固定表达一般记述为“国号某某”或者“国号曰某某”。除了大明和另外两个家喻户晓的大元大清之外,正式国号里带个大字的还是挺多的,比如前后蜀“国号大蜀”“僭称大蜀”,冉闵“国号大魏”,吕光“国号大凉”。南宋兵部侍郎胡铨在孝宗隆兴二年的上书中说“侧闻金人嫚书,欲书御名,欲去国号大字,欲用再拜,议者以为繁文小节,不必计较”也说明至少当时南宋的国号是“大宋”而不是“宋”,这才有了改去大字之议,小明王那个才是单一个“宋”字。当然确实也有很多以“大”为号但实属尊称的国号,比如杨侑对李渊“进封唐王”,而不是大唐王,即皇帝位后新朝国号就是延袭自“唐王”的唐,像“密遂归大唐”这种表述里的大唐就是尊称了,同样的情况还有西汉“汉”的国号与“大汉之德”类似的表述。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06-18 23:36
    回复
      这是我躺床上没事写的,可能一时考虑不周,如果有什么国号我没考虑上后面再补充。常见的国号来源应该是没有了,一些稀奇古怪的估计政权数量不会太多,第五项或许可以兜底。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3-06-18 23:36
      回复
        后晋那个真的像是躺床上写的,你是直接把前面那半句仍以尔自兹并土完全忽略了啊??这句话有文言文基础的人应该看的懂:因为你是从并州这个地方起家的,所以国号适合叫晋。石敬瑭是河东节度使,河东,山西,并州,晋,大体上都是以太原为核心的那块地方,这是典型的以起家势力范围为国号。晋升这个意思想象力有点丰富了。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3-06-19 07:40
        收起回复
          清朝,名字来源是蒙古语的音译,善战勇士的意思,清朝正式名称是daicing gurun代青固伦国,这种最特殊。


          IP属地:福建5楼2023-06-19 15:14
          收起回复
            因为你的帖子太正经了,所以在粪坑里回复的人少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3-06-19 20:52
            收起回复
              现代怎样取名字呢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3-06-20 03:51
              收起回复
                学习了。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3-06-20 08:26
                回复
                  补充一个,第六条,音译国名,这些大多是偏居传统“天下”边缘一隅(相当于排除大一统的元、清和部分统一的辽金等——有人认为金也曾因为南宋称臣短暂统一,这个说法不是本帖讨论内容,按下不表)的sm国家,比如焉耆。但碍于楼主史学和语言学知识有限,只能笼统把它们划分为相对于中原汉或汉化王朝而言的“音译”国名。在各自语言中是什么意思还不太清楚。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3-06-20 10:56
                  回复
                    终于看到个理智探讨的帖子。现在一进历史吧满眼都是古代为什么不实行民主啊自由啊法治啊,实行了就万万年。就像被人喂了一口****恶心。


                    IP属地:安徽10楼2023-06-20 18:35
                    回复
                      为了正统地位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23-06-20 21:57
                      回复
                        后晋肯定不是特殊寓意,他是春秋霸主晋国的故土起家


                        IP属地:河南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23-06-21 22:3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