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吧 关注:16,159贴子:298,889

“宽仁”的蒙元:最残虐的暴行和最肉麻的歌颂——《寓庵集》札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山西1楼2023-06-18 22:07回复
      《寓庵集》“叙录”:李庭,金末元初人,(1199-1282),字显卿,号寓庵,华州奉先人。
      查了一下,华州,今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境内有华山得名。
      奉先,即今渭南市蒲城县。


    IP属地:山西3楼2023-06-18 22:15
    收起回复
        李庭金末避难于商邓山,金亡后做过蒙元的官:陕西宣抚司讲议,京兆教授。(严格说,忽必烈在至元八年1271年立国号元,之后才有所谓蒙元,之前是所谓大蒙古国,后文简称蒙国)
        至元十九年死。


      IP属地:山西4楼2023-06-18 22:17
      回复
          文集前面三卷是诗,我也没耐心看,就看了前面几首。
          有些意思还易懂。
          比如“古诗十九首”有两句是:“黄河决金隄,东南流入淮;谁令州与县,化为狼与豺;人命贱如土,委弃不得埋。”[1]
          表面说黄河决堤,但水患不至于扯到狼与豺,此诗多半暗喻蒙灭金时之屠杀,比较含蓄吧。


        IP属地:山西5楼2023-06-18 22:19
        回复
            如《元史》兵志中所言:“其法,家有男子,十五以上、七十以下,无众寡,尽签为兵。”
            “既平中原,发民为卒,是为汉军。或以贫富为甲乙,户出一人,曰独户军,合二三而出一人,则为正军户,余为贴军户。”[3]
            蒙元,贯穿其统治始终,本质为军营化社会,一切人员活动都为战争以及贵族骄奢生活服务,可说全民军奴社会。田地荒芜,农业大规模退化,是不奇怪的。


          IP属地:山西7楼2023-06-18 22:22
          回复
              另一首诗:“路有羁旅人,自言久伹征。去年役交河,今年戍彭城”。也可以和上面诗句互相参印。


            IP属地:山西8楼2023-06-18 22:24
            回复
                第六卷行状、墓志铭,写死者生平事迹的。有一篇《元朝故泃州三河县令兼镇抚军民李公墓志铭》。
                李公是李秉彝爹,“讳某,字国宝”,中都通州人。中都就是燕京,后来忽必烈重新营建宫城,就是大都了。父子俩皆蒙国奴才,李秉彝在四川侵宋元军里卖命。
                李国宝“初居燕,为一达官所累,代偿白金万两,虽家资罄尽,未尝形于颜色。”[4]
                这类奴才为异族主子卖命效力,虽百般献媚孝顺, 仍旧不免被欺凌。代赔一万两白银,都毫无怨言,作为美德在行状里表彰,算是奴才的好修养。


              IP属地:山西9楼2023-06-18 22:26
              回复
                  第七卷里有篇《大元故宣差万户奥屯公神道碑铭》。
                  妙笔生花,把一个先为金将,后降蒙古,为蒙军屠戮同族卖命效力的二姓家奴赞颂得清新夺目。


                IP属地:山西10楼2023-06-18 22:27
                回复
                    开篇云:“淮阴屈于楚而伸于汉,李靖晦于隋而显于唐,盖声应气求,天同神比,不期而自合,不介而自亲,故能树伟绩于当年,垂荣名于后代。”[5]
                    谄谀之功当真了得,不过他大概忘了,楚汉、隋唐同为华夏,而且汉唐开国者在各方势力中都是相对更仁义,不滥杀平民一方。
                    这才谈得上伟绩,荣名。


                  IP属地:山西11楼2023-06-18 22:37
                  回复
                      他所歌颂的这奥屯公呢,本是女真人,奥屯就是女真人的姓氏,投降异族,剿灭自己本族,可说是标准女真奸。
                      奥屯公,名世英,字伯豪,小字大哥,祖籍上京(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今),金人得关中后,其祖被分配到蒲城镇守,子孙后代就居住在蒲城了。


                    IP属地:山西12楼2023-06-18 22:39
                    回复
                        其人承袭祖荫当官,后又领兵,到庆阳和蒙古军碰上“与天朝大军相值”,应是仗都没打,见机不妙就降了:“公度其众寡不敌,徒死无疑,遂率众归降。”
                        投敌投得相当轻松容易。


                      IP属地:山西13楼2023-06-18 22:39
                      回复
                          之后就附在蒙古军麾下各处打仗,蒙古军打到陕西,他主动要求到蒲城,然后劝说蒲城军民投降。
                          蒲城人觉得他是同乡,不被屠机会大点,就降了,果然没被屠,为此感恩戴德。
                          其他地方的情形则相当悲惨:“时诸将在他邑者,惟事屠戮,编民连颈就死,间有漏网者,皆裹疮扶病无复生意,视蒲民按堵如故,莫不指以为乐土”。


                        IP属地:山西14楼2023-06-18 22:40
                        回复
                            李庭本意是歌颂奥屯世英功德,对蒙军暴行是不敢指摘的。
                            所以左一个天朝大军,右一个王师。
                            但这一对照,却恰恰说明其他地方,蒙军过一处屠一处。漏网不死者也是伤残。从许多历史记载看,哪怕当地  百姓投降都采取屠光政策(大多情况只保留一些工匠不死)。
                            这奥屯公作为蒙军奴才,大概也只是对家乡才网开一面,到其他地方,必然也和其他蒙军鹰犬一样肆意屠杀。


                          IP属地:山西16楼2023-06-18 22:44
                          回复
                              其实即便侥幸逃生者,因田地荒芜,粮食也被蒙军搜刮,大批被饿死。
                              李庭另一处描写:“时粒米如珠,饿殍盈野”。虽是要赞颂奥屯世英用官粮救济九千人,
                              但官粮本就是蒙军从百姓手里抢来的。先抢粮食,让无数平民饿死,然后发一点作为赈济,依然是禽兽行径。
                              最后李庭在铭文里如此赞颂:“天兵四驰,如火烈烈,千里僵尸,百城飘血,蕞尓吾邦,假息须臾……”


                            IP属地:山西17楼2023-06-18 22:45
                            回复


                              IP属地:山西18楼2023-06-18 22: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