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诗中,著装通常用来形容人物的衣着打扮,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于服饰的重视。著装的具体含义与时代和文化背景有关,有时也可以反映人物的身份、地位和性格等方面的特点。例如,在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一句中,“王孙”即指贵族子弟,其著装多为华贵的官服,反映了贵族的身份和地位。再如,在宋代诗人苏轼的《赤壁怀古》中,有“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一句中,“风流人物”即指品行高雅、才华出众、穿着华丽的人物,反映了文化氛围和审美趣味。总之,著装在古诗中往往是一个重要的描写手法,通过衣着的细节来描绘人物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和审美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