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姐吧 关注:503贴子:8,984

回复:电视片《解密<江姐>》指谬(不断更新中)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回复:107楼
嗯,徐审江的证据是更多了,可是沈亲眼目睹竹签子的证据就更少了。


110楼2010-08-12 08:32
回复
    回复:121楼
    估计扎竹签未必完全等于《红岩》那种描述,十指连心,用竹签扎一下手指已经算酷刑了,但如果只是扎手指,那么其给监狱难友的印象,与被筷子夹得血肉模糊相比未必有深刻记忆。
    ——这个解释不能令人信服。首先,“竹签子”之说早已深入人心,作为亲密战友,回忆著名烈士受刑后的状况,竟然没有深刻记忆,这个太说不过去了。退一万步说,曾紫霞对这么重要的事情已经都记忆不清了也不要紧,宣传材料一直这样说,而且曾写《战斗在女牢》是本着非常认真的态度去回忆而不是漫谈式的随便谢谢,这点她在文章里交待得很清楚,她记不清的话总不至于连随处可见的宣传材料都看不到吧。
        如网友莲叶儿所说,对待历史材料,需要甄别真伪,尤其是当不同的材料在同一事件上互相矛盾的时候。江受刑的情况,黄茂才是听说,黄的说法与女牢难友的说法哪一种更加可靠,我认为自然是女牢难友。那么再看女牢其他难友的回忆。我所见到的文字材料,有李玉钿和牛晓吾在文革中(1972年)写的材料,注意,这是极左思想盛行的年代。这两个材料都回答了当时官方提出的问题,即,关于渣滓洞的刑罚问题,两位女士均未提到江竹筠被钉竹签子之事,她们的材料与80年代曾紫霞的回忆是可以形成证据链条的。前几年我也见过牛老,特地向她询问了江的受刑情况,她明确表示她未曾听说过这个事情。


    127楼2010-08-12 13:22
    回复
      回复:116楼
      第一是徐远举根本没审过江姐,从107楼看,这个理由不成立。
      ——说它不成立为时过早。


      128楼2010-08-12 13:23
      回复
        回复:118楼
        我不明白,版主既然提到了沈的叙述,怎么还说“暂时还没有看到过第一手的资料”?难道沈醉的亲眼目睹、详细描述不是第一手资料而是第二手资料?
        ——还是那个老问题,你坚定地相信沈本人的说法而对其他不支持这个说法的证据视而不见。到目前为止只有沈一个说自己“亲眼目睹徐审江且亲眼目睹钉竹签子”,而如别的网友所述,他的陈述还在存在时间上的重大漏洞。联系到沈的回忆录的经常性失实,这个所谓的“亲眼目睹”自然不能让人当成真正的第一手。


        129楼2010-08-12 13:29
        回复
          我刚才又查阅了有关材料,竹签子和竹筷子之说都有,等有空的时候专门来捋一下。
          有一点是特别值得注意的,那就是,“竹签子”之说,目前见到最早的是罗广斌的回忆,经过几十年的宣传,这个说法几乎妇孺皆知,其影响力之深远,很难说没有波及到渣滓洞难友和卢光特、黄茂才等人。因此,罗说法之后的竹签子之说实际上都不是很有力的证据,从某个年代过来的人大概都熟悉我国宣传力量的巨大以及宣传对人们的思想所起的作用。举了例子,有网友采访渣滓洞脱险难友,不止一个难友把小说《红岩》中的故事和人名当成了历史来回忆(不是指竹签子这个事情)。这个事情,如果不是发生在宣传力量如此强大且意//识//形//态//领域的控制如此严格的某个地方,对证据可靠性的分析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
          罗在解放初期的材料陈述江姐所受酷刑时未提竹签子,这也是分析这个问题时绕不开的一点。
          我现在很希望能够发现罗提出竹签子之前有其他相关的历史见证人提到了这个事情。这样一来,罗说就不再是孤证。


          130楼2010-08-12 13:47
          回复
            谢谢楼上朋友的回应,是否可以说得更详细些?


            134楼2011-03-25 09:23
            回复
              分析得很有道理,谢谢楼上朋友。
              我今天又把这个帖子复习了一遍,好累啊。


              136楼2011-03-25 09:43
              回复


                138楼2012-08-10 08:22
                回复
                  这个古老的且令人崩溃的帖子被顶上来了?
                  那就顺便说一句,重庆已经任命了新的红岩联线负责人袅~
                  红岩联线新来的负责人貌似不是“红岩”史学专家,作为一个红岩迷,只希望专业的问题以后由红岩联线的专职研究人员来做而不是行政领导说了算。


                  145楼2013-04-29 11:38
                  回复
                    把这帖子复习了一遍,感慨良多,把网络辩论的制胜法宝总结如下:
                    1。如果对手讲逻辑,你一定不要讲逻辑,因为讲逻辑的遇到不讲逻辑的必败无疑。
                    2。一定要善于转移话题,而且要无视对手的问题,你不断转移话题给对手提出新的问题,就可以让对手疲于回答你的问题而无暇对你进行反质疑。
                    3。与2相关的,对于被对数揭露出来的错误也要无视,就当是空气一般,这样虽败犹胜。
                    3。一定要严于待人宽以律己,即,用专业的标准要求对手,用路人的标准要求自己。


                    146楼2013-04-29 11: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