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张所通之谱系不可信
在张九龄仕途发展上, 张说是最重要的角色, 而且发挥了别人无法替代的作用。人们对此关注颇多, 而尤有可述者在于二张通谱系之实际情况和意义。
在唐代无来由的通谱系叙昭穆极少见, 据查《新唐书》有四例, 依其性质也可概括为四类: (一) 出于当权者私利需要, 如《新唐书·后妃传上》云:“以浮屠薛怀义为使督作。怀义, 鄠人, 本冯氏, 名小宝, 伟岸淫毒, 佯狂洛阳市, 千金公主嬖之。主上言:‘小宝可入侍。’后召与私, 悦之。欲掩迹, 得通籍出入, 使祝发为浮屠, 拜白马寺主。诏与太平公主婿薛绍通昭穆, 绍父事之。”这是唐代历史上最大丑闻之一。 (二) 趋炎附势的需要, 如马植攀附马元贽, “初, 左军中尉马元贽最为帝宠信, 赐通天犀带。而植素与元贽善, 至通昭穆, 元贽以赐带遗之”。 (三) 出于仰慕之情, 罗绍威与罗隐通谱系即是, “绍威多聚书, 至万卷。江东罗隐工为诗, 绍威厚币结之, 通谱系昭穆, 因目己所为诗为《偷江东集》云”。
张说与张九龄通谱系是强者对弱者的提携, 此为第四例。《新唐书》张九龄本传云:“会张说谪岭南, 一见厚遇之。”“改司勋员外郎。时张说为宰相, 亲重之, 与通谱系, 常曰:‘后出词人之冠也。’”至于张说与九龄通谱系的时间有不同说法, 当以长安三年 (703) 说为是。即张说被贬岭南, 过韶州, 张九龄以文章为拜见张说, 张说欣赏其文, 并与之通谱系, 即徐《碑》所云:“燕公过岭, 一见文章, 并深提拂, 厚为礼敬。”前列《新唐书》三例, 皆为无中生有, 同姓之间并无所谓传承有序的同宗共祖的关系, 故《新唐书》特为标出。换言之, 当时所谓通谱系叙昭穆实质上只是出于某种目的的造假手段。
(一) 比照张九龄所撰张说碑、徐浩所撰张九龄碑和萧昕所撰张九皋碑, 可知所叙张九龄世系阙失而传承失序。
其一, 张九龄《故开府仪同三司行尚书左丞相燕国公赠太师张公墓志铭并序》。《志》云:“公讳说, 字道济, 范阳方城人。晋司空壮武公之裔孙, 周通道馆学士讳弋, 府君之曾孙, 庆州都督讳恪, 府君之孙, 赠丹州刺史刑部尚书讳骘, 府君之季子:自上世积庆, 及公而祥发。”晋司空壮武公, 即张华, 《晋书·张华传》云:“久之, 论前后忠勋, 进封壮武郡公。华十余让, 中诏敦譬, 乃受。数年, 代下邳王晃为司空, 领著作。”此墓志铭当写于开元十九年 (731) , 墓志上推张说祖先为张华, 没有再向上推, 表现出非常谨慎的态度, 张华之后由张弋续上。张九龄所述张说谱系当即二张通谱系之世系,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大致承此说。而徐浩《碑》尽管在张华前又上推, 但张华与张守礼之间中断了。
在张九龄仕途发展上, 张说是最重要的角色, 而且发挥了别人无法替代的作用。人们对此关注颇多, 而尤有可述者在于二张通谱系之实际情况和意义。
在唐代无来由的通谱系叙昭穆极少见, 据查《新唐书》有四例, 依其性质也可概括为四类: (一) 出于当权者私利需要, 如《新唐书·后妃传上》云:“以浮屠薛怀义为使督作。怀义, 鄠人, 本冯氏, 名小宝, 伟岸淫毒, 佯狂洛阳市, 千金公主嬖之。主上言:‘小宝可入侍。’后召与私, 悦之。欲掩迹, 得通籍出入, 使祝发为浮屠, 拜白马寺主。诏与太平公主婿薛绍通昭穆, 绍父事之。”这是唐代历史上最大丑闻之一。 (二) 趋炎附势的需要, 如马植攀附马元贽, “初, 左军中尉马元贽最为帝宠信, 赐通天犀带。而植素与元贽善, 至通昭穆, 元贽以赐带遗之”。 (三) 出于仰慕之情, 罗绍威与罗隐通谱系即是, “绍威多聚书, 至万卷。江东罗隐工为诗, 绍威厚币结之, 通谱系昭穆, 因目己所为诗为《偷江东集》云”。
张说与张九龄通谱系是强者对弱者的提携, 此为第四例。《新唐书》张九龄本传云:“会张说谪岭南, 一见厚遇之。”“改司勋员外郎。时张说为宰相, 亲重之, 与通谱系, 常曰:‘后出词人之冠也。’”至于张说与九龄通谱系的时间有不同说法, 当以长安三年 (703) 说为是。即张说被贬岭南, 过韶州, 张九龄以文章为拜见张说, 张说欣赏其文, 并与之通谱系, 即徐《碑》所云:“燕公过岭, 一见文章, 并深提拂, 厚为礼敬。”前列《新唐书》三例, 皆为无中生有, 同姓之间并无所谓传承有序的同宗共祖的关系, 故《新唐书》特为标出。换言之, 当时所谓通谱系叙昭穆实质上只是出于某种目的的造假手段。
(一) 比照张九龄所撰张说碑、徐浩所撰张九龄碑和萧昕所撰张九皋碑, 可知所叙张九龄世系阙失而传承失序。
其一, 张九龄《故开府仪同三司行尚书左丞相燕国公赠太师张公墓志铭并序》。《志》云:“公讳说, 字道济, 范阳方城人。晋司空壮武公之裔孙, 周通道馆学士讳弋, 府君之曾孙, 庆州都督讳恪, 府君之孙, 赠丹州刺史刑部尚书讳骘, 府君之季子:自上世积庆, 及公而祥发。”晋司空壮武公, 即张华, 《晋书·张华传》云:“久之, 论前后忠勋, 进封壮武郡公。华十余让, 中诏敦譬, 乃受。数年, 代下邳王晃为司空, 领著作。”此墓志铭当写于开元十九年 (731) , 墓志上推张说祖先为张华, 没有再向上推, 表现出非常谨慎的态度, 张华之后由张弋续上。张九龄所述张说谱系当即二张通谱系之世系,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大致承此说。而徐浩《碑》尽管在张华前又上推, 但张华与张守礼之间中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