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4,055,547贴子:73,297,121
  • 2回复贴,共1

从史书上看居巢二十六军之谜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夏侯惇督二十六军,一举迫降东吴而成为美谈。然而之后的二十六军却突然消失,整个襄樊之战魏国如此被动,二十六军却无一处着笔,是三国中最大的疑团。三国志本身对魏夸胜讳败,只记录了水淹七军后关羽败亡的过程,而对之前的三国态势基本封笔不写。所以,很多宵小得出关羽威震华夏是浪得虚名,全靠老天爷赏饭吃。这是完全没有读懂历史的缘故。下面对二十六军结局从史书中进行解读,抛砖引玉。
一、 二十六军有没有参加襄樊之战?
据《武帝记》建安二十二年“三月,王引军还,留夏侯惇、曹仁、张辽等屯居巢。”然后在建安二十三年十月又记“初,曹仁讨关羽,屯樊城,是月使仁围宛”。这是居巢军有参加讨伐关羽之战的铁证。
三国志没有记录的有两点,一是居巢军什么开始讨关羽,从志中记录时间可知是在建安二十二年三月到二十三年十月之间。二是主将是谁,哪些部队参加了讨关羽的战斗?曹仁明确参加了此次战斗,但是不是主将不知道,如果曹仁不是讨关羽的主将,那么有资格担任主将的就只有夏侯惇。如果是曹仁主将,统率部队应在十个军左右。如果百夏侯惇是主将,则二十六军的大部分将参加讨伐。从后期,李典、乐进相继 死亡、中原极度空虚、二十三年关羽强盛和许昌、司隶、宛城、邺城相继叛乱响应关羽的趋势看,夏侯为主将的可能性更大。
二、魏讨关羽的战役结果如何?
三国志没有明确记录这场战役,但二十六军明确消失是事实。
《温恢传》“今水生而子孝县(悬)军,无有远备。关羽骁锐,乘利而进,必将为患。”评:二十四年春,得到庞德助力的曹仁军在关羽军面前仍是孤悬之军。进攻弱地的强国之军,经历了什么反成了孤军,非常令人诧异的局面。
(二)《满宠传》“今若遁去,洪河以南,非复国家有也;”评:假如二十六军尚在居巢,会出现黄河以南非国家所有的局面吗?
(三)乐进、李典死于这个时期。同时消亡的还有他们的军队。李典死后被追谥“愍侯”,这个在魏国是战死将领获得的封位,如夏侯渊和乐綝。这个什么原因?
(四)夏侯惇。据其传,夏侯惇直到关羽败后,才封的前将军,并督各军于寿春。此前一直是伏波将军。可不要忘了,他在二十一年曾督二十六军于居巢,其下有征东将军张辽和征南将军曹仁,以下督上岂不缪哉?唯一原因史书不记,夏侯惇曾因巨大错误而遭贬斥,及关羽败退,方官复原职,并重新获得督军之权。
(五)州刺史胡方傅修投降。一州之长率众投降这么大的事,一笔没记。


IP属地:浙江1楼2023-06-03 13:03回复
    关羽北伐影响在三国极其巨大,不仅是威震华夏和天下义军响应。魏国的几次重大叛乱都是因为关羽强盛,才响应的。这个原因,三国志里没有明写。
    (一)《徐晃传》“且樊、襄阳之在围,过於莒、即墨,将军之功,逾孙武、穰苴。”曹操不仅要迁都,而且说当时魏国的局势比当年乐毅讨伐的齐国还危险,二十六军若在,可能吗?
    (二)《陆逊传》“破操乌林,败备西陵,禽羽荆州,斯三虏者当世雄杰,皆摧其锋。”区区败战的蜀国前将军,陆逊评价可不低,曹丕曹休都排不上。
    (三)《王肃传》“昔关羽率荆州之众,降于禁於汉滨,遂有北向争天下之志。”王肃为啥如此夸大关羽,司马师还说对头?
    (四)《吴主传》。“权内惮羽,外欲以为己功,笺与曹公,乞以讨羽自效。”《吕蒙传》“羽素勇猛,既难为敌”建安二十年,孙权面对刘备关羽,犹然不惧。然而到了二十三年后,却明显处于下手位,被骂狢子还伪书谢罪,哪有一国之君的尊严。只能说关羽当时一方的实力(主要是军队战斗力)足以在和吴国的比拼中占据明显优势。
    综上,二十六军是以夏侯惇为主将,曹仁为殿后,李典乐进为左右,文聘满宠等相助讨伐关羽,但在二十三年遭到惨败,导致乐进李典死亡,夏侯惇被贬。曹仁得庞德之助后,再次与关羽激战,再次惨败,八千人缩进樊城,而关羽越战越强。曹操孙权均忌惮不止。后面才是于禁、徐晃、十二营和孙权投效。


    IP属地:浙江2楼2023-06-03 13:19
    收起回复
      “且樊、襄阳之在围,过於莒、即墨”,这是曹操本尊说的,怎么解释?
      “今若遁去,洪河以南,非复国家有也”,这是满宠说的,怎么解释?
      “昔关羽率荆州之众,降于禁于汉滨,遂有北向争天下之志。”这是王肃说的,怎么解释?
      “关羽滔天,作云西土。帝曰将军,整尔熊虎。”这是西晋陆云说的,怎么解释?
      难道你比同时代的人还懂局势?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35楼2023-06-12 10:2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