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华散尽吧 关注:54贴子:6,751

【高考】化学、基本概念知识整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空。


1楼2010-07-29 13:47回复
    38. 失电子难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不一定都强,如碳,稀有气体等。
    39. 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有2个电子的元素不一定是ⅡA族元素,如He、副族元素等。
    40. 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有1个电子的元素不一定是ⅠA族元素,如Cr、ⅠB 族元素等。
    41. ⅠA族元素不一定是碱金属元素,还有氢元素。
    42. 由长、短周期元素组成的族不一定是主族,还有0族。
    43. 分子内不一定都有化学键,如稀有气体为单原子分子,无化学键。
    44. 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非极性键,如过氧化氢、乙炔等。
    45. 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如过氧化钠、二硫化亚铁、乙酸钠、CaC2等是离子化合物。
    46. 对于多原子分子,键有极性,分子不一定有极性,如二氧化碳、甲烷等是非极性分子。
    47. 含有阳离子的晶体不一定是离子晶体,如金属晶体。
    48. 离子化合物不一定都是盐,如Mg3N2、金属碳化物(CaC2) 等是离子化合物,但不是盐。
    49. 盐不一定都是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铝、溴化铝等是共价化合物。
    50. 固体不一定都是晶体,如玻璃是非晶态物质,再如塑料、橡胶等。
    51.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小于或等于2的一定是金属原子?不一定:氢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
    52. 原子核内一般是中子数≥质子数,但普通氢原子核内是质子数≥中子数。
    53. 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较少,一般≤3,但ⅣA、ⅤA族的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有4个、5个电子。
    54. 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较多,一般≥4,但H原子只有1个电子,B原子只有3个电子。
    55. 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一般都是8个电子,但He原子为2个电子。
    56. 一般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为8电子的稳定结构,但也有2电子,18电子,8─18电子,18+2电子等稳定结构。“10电子”、“18电子”的微粒查阅笔记。
    57. 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一般等于族序数,但F、O例外。
    58. 同周期元素中,从左到右,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一般是逐渐增强,但第二周期中CH4很稳定,1000℃以上才分解。
    59. 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一般为气态,但水是液态;ⅥA、ⅦA族元素的氢化物的水溶液显酸性,但水却是中性的。
    60.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一定减弱,非金属性一定增强?不一定:第一周期不存在上述变化规律?
    61.第五?六?七主族的非金属元素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都一定显酸性?不一定:H2O呈中性,NH3的水溶液显碱性? ⅥA、ⅦA族元素的氢化物化学式氢写左边,其它的氢写右边。
    62.甲烷、四氯化碳均为5原子构成的正四面体,但白磷为4个原子构成分子。
    63.书写热化学方程式三查:①检查是否标明聚集状态:固(s)、液(l)、气(g)
    ②检查△H的“+”“-”是否与吸热、放热一致。(注意△H的“+”与“-”,放热反应为“-”,吸热反应为“+”)
    ③检查△H的数值是否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相匹配(成比例)
    64.“燃烧热”指1mol可燃物燃烧,C生成CO2,H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 “中和热”是指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
    65.升高温度、增大压强无论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
    66.优先放电原理
    电解电解质水溶液时,阳极放电顺序为:活泼金属阳极(Au、Pt 除外) > S2- >I- > Br-> Cl- > OH- > 含氧酸根离子>F -。
    阴极:Ag+>Hg2+>Fe3+>Cu2+>H+>Pb2+>Sn2+>Fe2+>Zn2+>Al3+>Mg2+>Na+>Ca2+>K+
    67.电解熔融态离子化合物冶炼金属的:NaCl、MgCl2、Al2O3;热还原法冶炼的金属:Zn至Cu;热分解法冶炼金属:Hg和Ag。
    68.电解精炼铜时,粗铜作阳极,精铜作阴极,硫酸铜溶液作电解液。
    69.工业上利用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氯气,同时得到氢气、氢氧化钠。电解时阳极为石墨,阴极为铁。
    70.优先氧化原理
    若某一溶液中同时含有多种还原性物质,则加入一种氧化剂时,优先氧化还原性强的物质。 如还原性:S2->I->Fe2+ >Br- >Cl- ,在同时含以上离子的溶液中通入Cl2按以上顺序依次被氧化。
    71.优先还原原理
    又如Fe3+ 、Cu2+、Fe2+同时存在的溶液,加入Zn粉,按氧化性最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被还原,即Fe3+ 、Cu2+、Fe2+   顺序。
    72.优先沉淀原理
         若某一溶液中同时存在几种能与所加试剂形成沉淀的离子,则溶解度(严格讲应为溶度积)小的物质优先沉淀。 如Mg(OH)2溶解度比MgCO3小,除Mg2+尽量用OH_   。
    73.优先中和原理
         若某一溶液中同时含有几种酸性物质(或碱性物质),当加入一种碱(或酸)时,酸性(或碱性)强的物质优先被中和。给NaOH、Na2C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盐酸时,先发生:NaOH十HCl=NaCl十H2O ,再发生:Na2CO3十HCI=NaHCO3 十NaCl 最后发生:NaHCO3+HCl=NaCl十CO2十H2O
    74.优先排布原理
       在多电子原子里,电子的能量不相同。离核愈近,能量愈低。电子排布时,优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轨道上,待能量低的轨道排满之后,再依次排布到能量较高的轨道上去。
    75.优先挥发原理
         当蒸发沸点不同的物质的混合物时:低沸点的物质优先挥发(有时亦可形成共沸物)。
         将100克36%的盐酸蒸发掉10克水后关于盐酸浓度变小,因为HCl的沸点比水低,当水被蒸发时,HCl已蒸发掉了。石油的分馏,先挥发出来的是沸点最低的汽油,其次是煤油、柴油、润滑油等。
    76、优先鉴别原理
    鉴别多种物质时:先用物理方法(看颜色,观状态,闻气味,观察溶解性),再用化学方法:固体物质一般先溶解配成溶液,再鉴别;用试纸鉴别气体要先润湿试纸。
    78、增大反应物A的浓度,那么A的转化率不一定降低。对于有多种反应物参加反应的可逆反应,增加A的量,A的转化率一定降低;但对于反应:2NO2 (气)== N2O4(气)当它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反应时,若增大NO2的浓度时,因体系内压强增大,从而时平衡向着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及平衡向右移动。那么此时NO2的转化率不是减小,而是增大了。
    79、可逆反应按反应的系数比加入起始量,则反应过程中每种反应物的转化率均相等。
    80、同分异构体
    通式符合CnH2nO2的有机物可能是羧酸、酯、羟基醛  
    通式符合CnH2n-2的有机物可能是二烯烃、炔烃  
    


    5楼2010-07-29 13:49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五、化学性质
      1、SO2能作漂白剂。SO2虽然能漂白一般的有机物,但不能漂白指示剂如石蕊试液。SO2使品红褪色是因为漂白作用,SO2使溴水、高锰酸钾褪色是因为还原性,SO2使含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是因为溶于不生成酸。
      2、SO2与Cl2通入水中虽然都有漂白性,但将二者以等物质的量混合后再通入水中则会失去漂白性,
      3、 往某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出现浑浊的物质:
      第一种可能为与Cl- 生成难溶物。包括:①AgNO3
      第二种可能为与H+反应生成难溶物。包括:
      ① 可溶性硅酸盐(SiO32-),离子方程式为:SiO32-+2H+=H2SiO3↓
      ② 苯酚钠溶液加盐酸生成苯酚浑浊液。
      ③ S2O32-   离子方程式:S2O32-   +2H+=S↓+SO2↑+H2O
      ④ 一些胶体如Fe(OH)3(先是由于Fe(OH)3的胶粒带负电荷与加入的H+发生电荷中和使胶体凝聚,当然,若继续滴加盐酸至过量,该沉淀则会溶解。)若加HI溶液,最终会氧化得到I2。
      ⑤ AlO2-    离子方程式:AlO2-   +H+ +H2O==Al(OH)3当然,若继续滴加盐酸至过量,该沉淀则会溶解。
      4、浓硫酸的作用:
      ①浓硫酸与Cu反应——强氧化性、酸性 ②实验室制取乙烯——催化性、脱水性
      ③实验室制取硝基苯——催化剂、吸水剂④酯化反应——催化剂、吸水剂
      ⑤蔗糖中倒入浓硫酸——脱水性、强氧化性、吸水性
      ⑥胆矾中加浓硫酸—— 吸水性
      5、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不一定是醛.可能是:
      ①醛;②甲酸;③甲酸盐;④甲酸酯;⑤葡萄糖;⑥麦芽糖(均在碱性环境下进行)
      6、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   
      ① 显两性的物质:Al、Al2O3、Al(OH)3
      ② 弱酸的铵盐:(NH4)2CO3、(NH4)2SO3、(NH4)2S 等。
      ③ 弱酸的酸式盐:NaHS、NaHCO3、NaHSO3等。
      ④ 氨基酸。
      ⑤ 若题目不指定强碱是NaOH,则用Ba(OH)2, Na2CO3、Na2SO3也可以。
      7、有毒的气体:F2、HF、Cl2、H2S、SO2、CO、NO2、NO、Br2(g)、HCN。
      8、常温下不能共存的气体:H2S和SO2、H2S和Cl2、HI和Cl2、NH3和HCl、NO和O2、F2和H2。
      9、其水溶液呈酸性的气体:HF、HCl、HBr、HI、H2S、SO2、CO2、NO2、Br2(g)。
      10、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NH3。有漂白作用的气体:Cl2(有水时)和SO2,但两者同时使用时漂白效果减弱。检验Cl2常用淀粉碘化钾试纸,Cl2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11、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O2和SO2,但通入过量气体时沉淀又消失,鉴别用品红。
      12、具有强氧化性的气体:F2、Cl2、Br2(g)、NO2、O2、O3;具有强或较强还原性的气体:H2S、H2、CO、NH3、HI、HBr、HCl、NO,但其中H2、CO、HCl、NO、SO2能用浓硫酸干燥;SO2和N2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13、与水可反应的气体:Cl2、F2、NO2、Br2(g)、CO2、SO2、NH3;其中Cl2、NO2、Br2(g)与水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而且都是歧化反应),只有F2与水剧烈反应产生O2。
      14、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的气体:Cl2、NO2、Br2(g)、O3。
      15、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气体:H2S、SO2、C2H4、C2H2、其它不饱和有机气体。
      16、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SO2;NO2。导致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气体:NO2等氮氧化物和烃类;
      导致臭氧空洞的主要气体:氟氯烃(俗称氟利昂)和NO等氮氧化物;
      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CO2和CH4等烃;
      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人体缺氧的气体是:CO和NO。
      17、可用作致冷剂或冷冻剂的气体:CO2、NH3、N2。
      18、用作大棚植物气肥的气体:CO2。
      19、被称做地球保护伞的气体:O3。
      20、用做自来水消毒的气体:Cl2
      21、不能用CaCO3与稀硫酸反应制取CO2,应用稀盐酸。
      22、实验室制氯气用浓盐酸,稀盐酸不反应;Cu与浓硫酸反应,与稀硫酸不反应;苯酚与浓溴水反应,稀溴水不反应。
      


      6楼2010-07-29 13:49
      回复
        23、有单质参与或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比如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变。
        24、能与酸反应的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Al2O3、Na2O2。
        25、单质的还原性越弱,则其阳离子的氧化性不一定越强 ,如Cu的还原性弱于铁的,而Cu2+的氧化性同样弱于Fe3+ 。
        26、中学常见的卤族元素与水反应 不一定符合:X2+H2O=HX+HXO类型?F2与水反应方程式应是: 2F2+2H2O=4HF+O2↑
        27、AgF,AgCl,AgBr,AgI见光一定分解,有感光性?不一定:AgF稳定,见光不分解?
        28、卤族元素在化合物中一定既能是负价也能显正价?不一定,F在化合物中只能显负价,不显正价?
        29、卤素的无氧酸一定都是强酸?不一定,氢氟酸却为弱酸?
        30、卤素单质和铁反应的生成物一定都是FeX3?不一定:I2与铁反应只生成FeI2?
        31、酸式盐的水溶液一定显酸性?不一定:NaHS、NaHCO3是酸式盐,但它的水溶液显碱性,NaH2PO4、NaHSO4溶液显酸性?
        32、一般地说,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氢前面的金属一定能从酸中置换出氢?不一定:这是指稀酸和非氧化性的酸,否则不能置换出氢,如Mg与HNO3或浓H2SO4反应都不放出氢气,因为氢很快被氧化成水?另外,冷的浓硫酸或浓HNO3能使铁?铝钝化?
        33、酸与酸一定不发生反应?不一定:强氧化性的酸(如浓H2SO4)与强还原性的酸(如氢硫酸)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H2S+H2SO4(浓)=SO2↑+S↓+2H2O
        34、碱与碱一定不发生反应?不一定:具有两性的Al(OH)3与NaOH溶液可以发生反应?
        35、 H++OH-=H2O能表示强酸强碱中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一定:氢氧化钡和硫酸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应写为: Ba2++2OH-+2H++SO42-=BaSO4↓+2H2O,酸式盐和强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也可以写成以上离子反应方程式,例NaHSO4+NaOH=Na2SO4+H2O的反应。
        36、按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在前面的金属一定能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不一定:如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是钠先跟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然后氢氧化钠再和硫酸铜反应。
        37、阴离子一定只具有还原性?不一定:Na2O2中的过氧根离子、ClO-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NO3-,MnO4-,ClO4-等阴离子在酸性条件下都具有氧化性?
        38、阳离子不一定只具有氧化性?Fe2+就具有还原性。含有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强氧化性 ,如较稀的H2SO4。
        39、盐与碱一般发生复分解反应,一定生成新盐和新碱?不一定:酸式盐与碱反应一般生成正盐和水?如:NaHCO3+NaOH=Na2CO3↓+H2O
        40、质子总数相同,核外电子总数也相同的分子不一定是同一种分子?Ne与HF符合上述要求,但它们并不是同一种分子?
        41、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一定发生的是置换反应?不一定:铁跟三氯化铁溶液,铜跟三氯化铁溶液的反应为: 2FeCl3+Fe=3FeCl2 Cu+2FeCl3=CuCl2+2FeCl2
        42、强电解质在离子方程式中都一定要写成离子的形式?不一定:CaCO3,BaSO3为难溶强电解质,但在离子方程式中仍写成分子的形式
        43、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不一定:要看离子浓度大小?
        44、N2(气)+3H2(气)=2NH3(气)为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向密闭容器中充入稀有气体(此气体不参加反应),密闭容器内的压强必然增大,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进行?不一定:体积不变时,平衡不移动,体积可变时,平衡向气体系数和大的方向(逆)移动?
        45、单质气体一定都是由双原子组成的分子?不一定:稀有气体为单原子分子,臭氧(O3)为三原子分子?
        46、醇类经缓慢氧化一定生成醛?不一定:醛还可以继续被氧化成酸?
        47、醇一定能氧化成醛?不一定:羟基不在碳链端点的醇,则不能氧化成醛,更不能氧化成酸?
        48、化学性质相似的物质不一定是同系物?乙烯?乙炔都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退色,但不是同系物?
        49、凡是叫“酸”的都一定是酸类物质?不一定:石炭酸叫“酸”,但它不属于有机酸类,而属于酚类?
        50、一般弱酸盐,除它们的钾?钠?铵盐外都一定不溶于水?不一定:有机物醋酸盐一般都溶于水?
        


        7楼2010-07-29 13:49
        回复
          51、如果烃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则一定是同一种烃?不一定:乙炔和苯不是同一种烃?
          52、凡是具有固定组成的有机物都一定是分子晶体?非电解质?不一定:比如乙酸钠是离子晶体?
          53、电离时只能电离出唯一的阳离子H+的化合物一定能使指示剂变色?不一定:水?苯酚都符合上述要求,但它们都不能使指示剂变色?
          54、离子的核外都一定有电子?不一定:H+的核外没有电子?
          55、在电化腐蚀时,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一定先遭受到腐蚀?不一定:也有例外,如铝铁合金,往往是铁先遭受腐蚀,这是因为铝表面有Al2O3簿膜起了保护作用的结果。
          56、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它不溶于水与一般酸溶液(SiO2能溶于氢氟酸),但能与碱反应。
          57、用1molAl与足量NaOH溶液或足量盐酸反应,均有3mol电子发生转移 。
          58、与氢气加成的:苯环结构(1:3)、碳碳双键、碳碳叁键 、醛基。酸、酯中的碳氧双键不与氢气加成。  
          59、能与NaOH反应的:—COOH、     、、-X。
          60、能与NaHCO3反应的:—COOH
          61、能与Na反应的:—COOH、     、-OH
          62、能发生加聚反应的物质:烯烃、二烯烃、乙炔、苯乙烯、烯烃和二烯烃的衍生物。
          63、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凡是分子中有醛基(-CHO)的物质均能发生银镜反应。
          (1)所有的醛(R-CHO);
          (2)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
          注:能和新制Cu(OH)2反应的——除以上物质外,还有酸性较强的酸(如甲酸、乙酸、丙酸、盐酸、硫酸、氢氟酸等),发生中和反应。
          64、能与溴水反应而使溴水褪色或变色的物质
          (一)有机
          ①.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等);
          ②.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烯醇、烯醛、油酸、油酸盐、油酸某酯、油等)
          ③.石油产品(裂化气、裂解气、裂化汽油等);
          ④.苯酚及其同系物(因为能与溴水取代而生成三溴酚类沉淀)
          ⑤.含醛基的化合物
          (二)无机  
          ①.-2价硫(H2S及硫化物);
          ②.+4价硫(SO2、H2SO3及亚硫酸盐);
          ③.+2价铁:
          6FeSO4+3Br2=2Fe2(SO4)3+2FeBr3
          6FeCl2+3Br2=4FeCl3+2FeBr3 变色
          2FeI2+3Br2=2FeBr3+2I2
          ④.Zn、Mg等单质   如Mg+Br2H2O===MgBr2(此外,其中亦有Mg与H+、Mg与HBrO的反应)
          ⑤.-1价的碘(氢碘酸及碘化物)   变色
          ⑥.NaOH等强碱:Br2+2OH?==Br?+BrO?+H2O
          ⑦.AgNO3
          65、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物质
          (一)有机
          ①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等);
          ②苯的同系物;
          ③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烯醇、烯醛、烯酸、卤代烃、油酸、油酸盐、油酸酯等);
          ④含醛基的有机物(醛、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等);
          ⑤石油产品(裂解气、裂化气、裂化汽油等);
          ⑥煤产品(煤焦油);
          ⑦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
          (二)无机
          ①-2价硫的化合物(H2S、氢硫酸、硫化物);②+4价硫的化合物(SO2、H2SO3及亚硫酸盐);
          ③双氧水(H2O2,其中氧为-1价)
          66、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
          ①.CH:C2H2和C6H6
          ②.CH2:烯烃和环烷烃
          ③.CH2O:甲醛、乙酸、甲酸甲酯、葡萄糖
          ④.CnH2nO:饱和一元醛(或饱和一元酮)与二倍于其碳原子数和饱和一元羧酸或酯;举一例:乙醛(C2H4O)与丁酸及其异构体(C4H8O2)
          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混和物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生成的CO2、H2O及耗O2的量是不变的。恒等于单一成分该质量时产生的CO2、H2O和耗O2量。
          67、n+1个碳原子的一元醇与n个碳原子的一元酸相对分子量相同。
          68、有机推断题中常用的反应条件:①光照,烷烃卤代,产物可能有多种;②浓硝酸浓硫酸加热,芳烃硝化;③NaOH水溶液加热,卤代烃或酯水解;④NaOH醇溶液,卤代烃消去成烯;⑤NaHCO3有气体,一定含羧基;⑥新制Cu(OH)2或银氨溶液,醛氧化成酸;⑦铜或银/O2加热,一定是醇氧化;⑧浓硫酸加热,可能是醇消去成烯或酸醇酯化反应;⑨稀硫酸,可能是强酸制弱酸或酯水解反应;⑩浓溴水,可能含有酚羟基。
          


          8楼2010-07-29 13:49
          回复
            69、羟基官能团可能发生反应类型:取代、消去、酯化、氧化、缩聚、中和反应
            70、分子式为C5H12O2的二元醇,主链碳原子有3个的结构有2种
            71、常温下,pH=11的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c(H+)是纯水电离产生的c(H+)的10-4倍
            72、甲烷与氯气在紫外线照射下的反应产物有5种
            73、棉花和人造丝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
            74、酯的水解产物只可能是酸和醇;酯的水解产物也可能是酸和酚
            75、裂化汽油、裂解气、活性炭、粗氨水、石炭酸、CCl4、焦炉气等都能使溴水褪色
            76、有机物不一定易燃烧。如四氯化碳不易燃烧,而且是高效灭火剂。
            77、误认为二氯甲烷有两种结构。因为甲烷不是平面结构而是正四面体结构,故二氯甲烷只有一种结构。
            78、误认为碳原子数超过4的烃在常温常压下都是液体或固体。新戊烷是例外,沸点 9.5℃,气体。
            79、误认为聚乙烯是纯净物。聚乙烯是混合物,因为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定。
            80、误认为苯和溴水不反应,故两者混合后无明显现象。虽然二者不反应,但苯能萃取水中的溴,故看到水层颜色变浅或褪去,而苯层变为橙红色。
            81、误认为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以除去苯中的甲苯。 甲苯被氧化成苯甲酸,而苯甲酸易溶于苯,仍难分离。应再用氢氧化钠溶液使苯甲酸转化为易溶于水的苯甲酸钠,然后分液。
            82、误认为卤代烃一定能发生消去反应。误认为醇一定能发生消去反应。 甲醇和邻碳无氢的醇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83、误认为烃基和羟基相连的有机物一定是醇类。苯酚是酚类。
            84、误认为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在其中加入足量浓溴水,再把生成的沉淀过滤除去。苯酚与溴水反应后,多余的溴易被萃取到苯中,而且生成的三溴苯酚虽不溶于水,却易溶于苯,所以不能达到目的。
            85、误认为只有醇能形成酯,而酚不能形成酯。酚类也能形成对应的酯,如阿司匹林就是酚酯。但相对于醇而言,酚成酯较困难,通常是与羧酸酐或酰氯反应生成酯。
            86、误认为饱和一元醇被氧化一定生成醛。 当羟基与叔碳连接时被氧化成酮,如2-丙醇。
            87、误认为相对分子质量相同但分子结构不同的有机物一定是同分异构体。乙烷与甲醛、丙醇与乙酸相对分子质量相同且结构不同,却不是同分异构体。
            88、误认为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组成元素也相同,分子结构不同,这样的有机物一定是同分异构体。乙醇和甲酸。
            89、误认为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几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一定是同系物。
            乙烯与环丙烷。
            


            9楼2010-07-29 13:49
            回复
              34.液溴滴在皮肤上,应立即擦去,再用苯或酒精擦洗。苯酚沾在皮肤上,应用酒精冲洗。
              35.汞撒落在地面上,应立即撒上硫粉,并打开室内墙下的排气扇。
              36.误食重金属盐中毒,应立即服食大量的鲜牛奶、豆浆或蛋清。
              37.实验中受伤时,应用双氧水清洗伤口,然后敷药包扎。
              38.盛石灰水的试剂瓶→稀盐酸;盛苯酚的试管→酒精或NaOH溶液;盛过FeCl3、FeCl2等的试管→用稀盐酸;做过KMnO4分解实验的试管→浓盐酸;做过碘升华实验的试管→有机溶剂;做过银镜反应实验的试管→稀硝酸;熔化过硫的试管→CS2或热的NaOH溶液;有油污的试管→用热碱液洗涤。洗涤原则是将污染物反应掉或溶解掉。
              39.试剂瓶中药品取出后,一定不允许放回原试剂瓶?不一定:用剩余的钾?钠等应立即放回原瓶?
              40.Na、K:隔绝空气;防氧化,保存在煤油中(或液态烷烃中),(Li用石蜡密封保存)。用镊子取,玻片上切,滤纸吸煤油,剩余部分随即放人煤油中。    
              41.白磷:保存在水中,防氧化,放冷暗处。镊子取,立即放入水中用长柄小刀切取,滤纸吸干水分。
              42.液Br2:有毒易挥发,盛于磨口的细口瓶中,并用水封。瓶盖严密。
              43.I2:易升华,且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应保存在用蜡封好的瓶中,放置低温处。
              44.浓HNO3,AgNO3: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瓶中,放在低温避光处。    
              45.固体烧碱:易潮解,应用易于密封的干燥大口瓶保存。瓶口用橡胶塞塞严或用塑料盖盖紧。    
              46.NH3?H2O:易挥发,应密封放低温处,不能用金属器皿盛放氨水。
              47.C6H6、、C6H5—CH3、CH3CH2OH、CH3CH2OCH2CH3:易挥发、易燃,应密封存放低温处,并远离火源及强氧化剂。
              48.卤水、石灰水、银氨溶液、Cu(OH)2悬浊液等,都要随配随用,不能长时间放置。
              49.滴定管最上面的刻度是0。小数点为两位   
              50.量筒最下面的刻度是0。小数点为一位
              51.温度计中间刻度是0。小数点为一位  
              52.托盘天平的标尺左端数值是0。小数点为一位
              53.NH3、HCl、HBr、HI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均可做喷泉实验。
              54.CO2、Cl2、SO2与氢氧化钠溶液可做喷泉实验;
              55.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的同时生成黑色物质
              56.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57.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58.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9. 加热试管中的碳酸氢氨,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上有液滴生成
              60.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61.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62.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63.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64.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66.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67.点燃纯净的氢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
              68.盛有生石灰的试管里加少量水,反应剧烈,放出大量热
              69.将一洁净铁钉侵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边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70.向盛有石灰水的试管里注入浓的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71.向含有Cl离子的溶液中滴加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72.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眼,产生大量的热
              73.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加入水,有棕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
              74.向含有硫酸根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75.将氯气通入无色KI溶液中,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质产生
              


              11楼2010-07-29 13:50
              回复
                76.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产生
                77.强光照射氢气、氯气的混合气体,迅速反应发生爆炸
                78.红磷在氯气中燃烧,有白色烟雾生成
                79.氯气遇到湿的有色布条,有色布条的颜色褪去
                80.加热浓盐酸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有黄绿色的刺激气体生成
                82.在溴化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容易后再加稀硝酸,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83.在碘化钾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黄色沉淀生成
                84.I2遇淀粉生成蓝色溶液
                85.集气瓶中混合硫化氢和二氧化硫,瓶内壁有黄色粉末生成
                86.二氧化硫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后再加热,红色褪去,加热后又恢复原来颜色
                87.过量的铜投入盛有浓硫酸的试管,并加热,反应毕,待容易冷却后加水,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加水后溶液成天蓝色
                88.加热盛有浓硫酸和木炭的试管,有气体生成,且气体有刺激性气味
                89.钠投入水中,反应剧烈,钠浮于水面,放出大量的热使钠熔成小球在水面上游动,有“嗤嗤”声
                90.把水滴入盛有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木条复燃
                91.加热碳酸氢钠固体,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92.向盛有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93.氨气与氯化氢相遇,有大量的白烟生成
                94.加热氯化铵与氢氧化钙的混合物,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95.加热盛有固体氯化铵的试管,在试管口有白色晶体产生
                96.铜片与浓硝酸反应,试管下端产生无色气体,气体上升逐渐变成红棕色
                97.在硅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白色胶状沉淀产生
                98.在氢氧化铁胶体中加硫酸镁溶液,胶体变浑浊
                99.加热氢氧化铁胶体,胶体变浑浊
                100.将点燃的镁条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有黑色物质附着于集气瓶内   壁
                101.向硫酸铝溶液中滴加氨水,生成蓬松的白色絮状物质
                102. 向含三价铁离子的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溶液呈血红色
                103. 向硫酸亚铁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立即转变为灰绿色,一会又转变为红褐色沉淀
                104.将红热的铁丝伸入到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铁丝在氯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棕黄色的烟
                105.将蘸有氯化钾溶液的铂丝在酒精灯上灼烧并透过蓝色钴玻璃,火焰呈蓝色
                106.将碘晶体加热,有紫色蒸汽产生
                107.向溴水中加入四氯化碳并振荡,溶液分两层,上层颜色变浅,下层颜色为橙红 色;若为汽油,上层为红褐色
                108.向碘水中加入四氯化碳并振荡,溶液分两层,上层颜色变浅,下层颜色为紫红色;若为气油,上层为紫红色
                110.将浓硫酸滴加到盛有蔗糖的小烧杯中,有刺激性气体产生,同时这样变黑且发泡
                111.将金属钠加如到盛有硫酸铜溶液的小烧杯中,剧烈反应,有气体产生,同时生成兰色絮状沉淀
                112.在盛有氯化铜溶液的U型管中用碳棒进行电解实验,一段时间后,阴极碳棒有一层红色物质(铜),阳极碳棒有气泡放出,该气体能是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色.
                113.向盛有过氧化钠的试管中滴加水,有大量气体产生,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木条复燃,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试剂,溶液变红色
                114.向盛有酚酞的水的试管中加入过氧化钠固体,有气泡产生,溶液先变红色,红色迅速褪去
                115.在空气中点燃甲烷,并在火焰上放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16. 光照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黄绿色逐渐变浅(时间较长,容器内壁有液滴生成)
                117.加热170℃乙醇与浓硫酸的混合物,并使产生的气体通入溴水,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有气体产生,溴水褪色,紫色逐渐变浅
                118.在空气中点燃乙烯,火焰明亮,有黑烟产生,放出热量
                119.在空气中点燃乙炔,火焰明亮,有浓烟产生,放出热量
                120.将少量甲苯倒入适量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振荡,紫色褪色
                121. 将金属钠投入到盛有乙醇的试管中,有气体放出
                


                12楼2010-07-29 13:50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122.乙醇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123. 在加热至沸腾情况下的乙醛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有红色沉淀生成
                  124.在盛有少量苯酚的试管中滴入三氯化铁溶液振荡,溶液显紫色,苯酚遇空气呈粉红色。
                  125.乙醛与银氨溶液在试管中反应,洁净的试管内壁附着一层光亮如镜的物质 b
                  126.在盛有少量苯酚试管中滴加过量的浓溴水,有白色沉淀生成  
                  127.在适宜条件下乙醇和乙酸反应,有透明的带有香味的油状液体生成
                  128.蛋白质遇到浓盐酸溶液,变成黄色,被灼烧时有烧焦羽毛气味
                  129. 向盛有苯酚钠溶液的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有白色沉淀产生
                  130.盛有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的试管中滴加葡萄糖溶液,给试管加热有红色沉淀产生
                  132.向盛有银氨溶液的试管中滴加葡萄糖溶液,溶液呈现蓝色,给试管水浴加热,产生银镜
                  133.铝片与盐酸反应是放热的,Ba(OH)2与NH4Cl反应是吸热的
                  134.在空气中燃烧:S——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H2——淡蓝色火焰   CO——蓝色火焰 CH4————明亮并呈蓝色的火焰 S在O2中燃烧——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135.用标准盐酸滴定未知NaOH溶液时,所用锥形瓶不能用未知NaOH溶液润洗
                  136.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137.滴定时,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右手握持锥形瓶,边滴边振荡,眼睛注视眼睛注视锥形瓶中指示剂颜色变化
                  138.除去蛋白质溶液中的可溶性盐可通过渗析的方法
                  139.饱和纯碱溶液可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盐析分离油脂皂化所得的混合液
                  七、物质用途及环保
                  1、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2、半导体的主要元素是硅
                  3、大气中大量二氧化硫来源于煤和石油的燃烧以及金属矿石的冶炼
                  4、为了防止大气污染,硫酸工业中的尾气必须经净化、回收处理。
                  5、钠钾合金常温下呈液态,用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6、大气成分:N2:78%、O2: 21%、稀有气体0.94%、CO2    0.03%
                  7、污染大气气体:SO2、CO、NO2 ,其中SO2、NO2形成酸雨。
                  8、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食品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工业三废:废渣、废水、废气。
                  八、化学史:
                  1.分析空气成分的第一位科学家——拉瓦锡;
                  2.近代原子学说的创立者——道尔顿(英国);
                  3.提出分子概念——何伏加德罗(意大利);
                  4.候氏制碱法——候德榜
                  5.元素周期律的发现,
                  6.元素周期表的创立者——门捷列夫(俄国);
                  7.德国化学家——凯库勒把苯定为单双健相间的六边形结构;
                  


                  13楼2010-07-29 13:50
                  回复
                    回复:14楼
                    选择题第一题就是这个。
                    = =


                    15楼2010-07-29 13:56
                    回复
                      回复:16楼
                      我们这生物好像是最后面的。


                      17楼2010-07-29 14:01
                      回复
                        回复:18楼
                        乃不是考完了么。


                        19楼2010-07-29 14:03
                        回复

                          吾懂得的。
                          可是为什么。
                          不是说复读考不过应届生的么。


                          21楼2010-07-29 14:11
                          回复

                            好伟大的小狱。


                            23楼2010-07-29 14:18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很少有本二的还选择复读恩。


                              25楼2010-07-29 14: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