愉悦吧 关注:166贴子:5,283
  • 5回复贴,共1

漠北之战前后汉武帝整合军事指挥体系,但非常不成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有权的人不喜欢用非他不可的人才。不敢用,不想用,没本事用。
所谓不用幕僚,是底下的臣子,是要管得底下的臣子服服贴贴。
但是,效果就是,没有那种非他不可的人才,就成了拼国力还打不好仗。
敢深入力战之士,必定是打了左王,得棋鼓(李敢),李敢又写明是当副将用的。所以,这只非常厉害的队伍,其实是直接被武帝掌握的,我想了半天没想透这个,啊呀,哎呀,这想明白就通畅了。
这只力量了不得的军队,其实是散的。因为李敢,他虽然争赢了,但他没这个本事的。敢去争的应该是所有势力,可能争得也挺凭实力挺公平的,但是,但是,一只散来源的军队,他可能不整合好就上阵吗?这就是汉武帝干得出来的肉食者行为啊。
所以,霍去病就让这只军队去打击溃,这只没整合好,也不可能整合好的,被汉武帝盯上的军队,注定是纸面上厉害,实际得不到真正发挥出一个军队应该有的力量的机会。这个不是烫手的红薯,这个是禁脔。想想李陵也真是敢,他练的驽兵,单兵能力是强的,军事科技是领先时代的,不管是怎么来的,也是禁脔级别的,他就敢当成他自己的所有物,这只军队就注定了不会在汉武允许的范围内一直是李家的王牌。非亡即失。
霍去病突然故去,这个整合军事指挥体系,并没有停止,但也没有成功,非常不成功。


IP属地:上海1楼2023-05-18 20:05回复
    汉军当时极大的依赖天才战力,但汉武不干,他不是培养天才战力,相反,他要让天才战力成为整个战争机器中最受管控的一环。明明可以打的仗,他要变成,打了可以复制的仗。他失败了。


    IP属地:上海2楼2023-05-21 19:07
    回复
      李敢死于这个禁脔级别敢深入力战的帝王安排。或者,具体死于哪个接替人选。就不知霍去病为什么直接出手了。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3-07-11 09:38
      回复
        中孺趋入拜谒,将军迎拜,因跪曰:“去病不早自知为大人遗体也。”
        (中孺扶报叩头,曰:“老臣得托命将军,此天力也。”)
        不早知,比什么事晚才知道?霍去病立了霍家家谱了,霍去病是这个霍家的头一个人,在立了家谱之后才知道有个爹,这个爹不在家谱上,霍去病也不可能再上霍中孺的家谱,是这个早啊,反正我觉得霍去病是故意的。他认的只是一个事实,不是一种限制或者关系甚至隐患。时间似乎是漠北之战前,似乎避开了各方势力对敢深入力战的争夺。送给李敢。是为了顺应武帝的希望武将们减少威胁感。
        或者说,漠北之战前,对霍的攻击点是忠孝,霍应对就是服从武帝,处理私生子身份。漠北之战后是对霍的攻击表现在核对战功,霍的应对是不变应万变,但后来压不住李敢,冲突升级。当时准备再次出战,应该是选人的紧要关头,李敢不适合掌握敢深入力战,很可能李敢不甘心以至公器私用,这是一个不怎么样的方法,代价必然是皇帝对武将整体的不信任。
        武帝的权势没有任何问题,他让武将盘龙卧虎,就没有敢不收敛的,但他要求武将收敛的同时,没有对武将能力的正确认知,用人不当,权势并不能让武帝开疆辟土。
        武帝和霍去病的关系,是君臣,不亲近。对霍的攻击,表面是朝臣在做,其实是武帝希望看到的。霍去病是顺从的,是恭谨的,也是保持适当的距离的。
        对比卫霍的出身,有意思的是,他们都早早知道生父的姓,卫青姓郑,曾经在生父家生活,但实在忍不了苛待,后来姓了卫,司马迁说冒姓,应该是卫媪嫁了姓卫的,薄薄地有一点点家底吧,生活不易,让卫青到生父家,但实在艰苦一下,也可以添一张嘴吃饭。霍去病出生时卫子夫进宫,然后,大概三年五年的就生了卫长吧,不知是因为什么,幼小的霍去病并没有委屈求全地到生父家找饭吃。富贵后的卫青再没有和郑姓生父留下什么记载下的事,霍去病的记录是因为霍仲孺的儿子霍光,不是在霍去病之子霍嬗去世时,而是霍光自己去世时(为了怕霍显杀许平君的事发作了霍光一家全灭)要把孙子过继给霍去病。应该是霍嬗在世之时,与霍光没叙亲近的,前述猜测霍去病有意地在立了家谱之后才去找霍仲孺,有意地,所有只是认了事实,安排了霍光,但在长安的霍光与霍去病霍嬗父子是没有关系的,是两个家谱上的。


        IP属地:上海4楼2023-07-21 21:4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