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对抗样本
作者:ARMSTRONG.NEROS
解剖对象:陈梓钧、中篇小说《对抗样本》
表面特征:对抗样本,在小说中指被用于克制北约人工智能作战系统的新型战略武器
前言
《银河边缘012对抗样本》于不久前悄悄上市,与这个时代出版的大部分科幻小说一样,主打中篇《对抗样本》实际影响甚微,认真读过的人不多,至本文落笔时豆瓣网上仅有四篇短评与一篇长评,撇开新星社自己糊弄的一篇短评和长评,余下三篇读者短评全是差评,小说的现实落寞与出版方公开的吹捧成鲜明反差。
那么到底该如何评价本作,是真如某网评所说的肤浅幼稚无聊,还是一如出品方所讲,是一篇稀有的杰作?
第一刀:次级类型
科幻小说发展至今,在类型之内又发展出许多次级类型,如爱情科幻、推理侦探、恐怖悬疑……等等。
大约为了蹭热点,小说硬套了一个元宇宙的皮,与同样硬套的冷湖元素一般,无非是狗肉摊上挂的羊头,却有评论者真将它当作元宇宙科幻看待,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
用一个常见的甄别排除方法——将小说中的“元宇宙”字样删去或替换,小说的故事情节、内涵表述均不受影响。
但凡有认真读过《对抗样本》(以下简称对抗),就能知道这是一篇致敬刘慈欣笔下科幻名篇《全频带阻塞干扰.中国版》(以下简称全频带)的近未来战争小说,其情节上类似小说《安德的游戏1》与《玩家一号》,并借鉴了电子游戏《皇牌空战5》的部分内容。
然而,单纯的感官小说、意淫爽文、同人文,或者缝合怪——都不值得笔者为它单开一台手术,解剖室不收低能儿,在笔者看来《对抗》除了故事爽快好看之外,还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文学创新与审美趣味。
————————————————————————————————————————————————
第二刀:梗概的功用
当下网络上关于《对抗样本》的全部文章中,只有一两篇列出了错漏百出、好像AI创作的故事梗概,其中充斥着对小说的误读误解;事实上小说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天才青年林曦离开人民军队,怀揣对和平的向往投身电子游戏开发,他为身患老年痴呆的爷爷(前志愿军飞行员)开发了一款电子游戏《归离集》,然而作为这款游戏基础的人工智能学习系统被美军看中,时值中国打压电游产业,美国趁机派出间谍彼得收购林曦的公司与游戏并监视林曦;不久后,现象级网游Alicezon在《归离集》的基础上诞生。时间转到七年后,北约利用游戏技术的支持对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乌斯提发起突袭,在巨大的技术代差下,使用中式指挥系统的乌斯提空军节节败退,此时唯有深陷战火中的林曦和他的玩家朋友们能够化解危机,但林不愿背弃信念,他必须找到一个足以说服自己的强力理由与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契机……
基于这样一个故事梗概,我们就拥有了稳固的探讨基础;换言之,我们可以从梗概中分离出该作品大概的创作意向:
1、 所谓对抗样本掌握在无意中促成人工智能战斗指挥系统诞生的人手中,解铃还须系铃人——此为剧情设计的闭环;
2、 相较于美方的敏锐、狡猾,中方无视电游文化对年轻人的影响力,对文化领域打压、轻忽人才——此为批判;
3、 小说意欲描写主角的心路探索与自我觉醒——此为解决方案;
4、 综上,暂可认为小说在故事设计上与致敬对象《全频带》相衔接,而在思想内涵端另起炉灶;
继续深入文本,我们将从更多细节中发掘作品的真实面貌。
作者:ARMSTRONG.NEROS
解剖对象:陈梓钧、中篇小说《对抗样本》
表面特征:对抗样本,在小说中指被用于克制北约人工智能作战系统的新型战略武器
前言
《银河边缘012对抗样本》于不久前悄悄上市,与这个时代出版的大部分科幻小说一样,主打中篇《对抗样本》实际影响甚微,认真读过的人不多,至本文落笔时豆瓣网上仅有四篇短评与一篇长评,撇开新星社自己糊弄的一篇短评和长评,余下三篇读者短评全是差评,小说的现实落寞与出版方公开的吹捧成鲜明反差。
那么到底该如何评价本作,是真如某网评所说的肤浅幼稚无聊,还是一如出品方所讲,是一篇稀有的杰作?
第一刀:次级类型
科幻小说发展至今,在类型之内又发展出许多次级类型,如爱情科幻、推理侦探、恐怖悬疑……等等。
大约为了蹭热点,小说硬套了一个元宇宙的皮,与同样硬套的冷湖元素一般,无非是狗肉摊上挂的羊头,却有评论者真将它当作元宇宙科幻看待,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
用一个常见的甄别排除方法——将小说中的“元宇宙”字样删去或替换,小说的故事情节、内涵表述均不受影响。
但凡有认真读过《对抗样本》(以下简称对抗),就能知道这是一篇致敬刘慈欣笔下科幻名篇《全频带阻塞干扰.中国版》(以下简称全频带)的近未来战争小说,其情节上类似小说《安德的游戏1》与《玩家一号》,并借鉴了电子游戏《皇牌空战5》的部分内容。
然而,单纯的感官小说、意淫爽文、同人文,或者缝合怪——都不值得笔者为它单开一台手术,解剖室不收低能儿,在笔者看来《对抗》除了故事爽快好看之外,还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文学创新与审美趣味。
————————————————————————————————————————————————
第二刀:梗概的功用
当下网络上关于《对抗样本》的全部文章中,只有一两篇列出了错漏百出、好像AI创作的故事梗概,其中充斥着对小说的误读误解;事实上小说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天才青年林曦离开人民军队,怀揣对和平的向往投身电子游戏开发,他为身患老年痴呆的爷爷(前志愿军飞行员)开发了一款电子游戏《归离集》,然而作为这款游戏基础的人工智能学习系统被美军看中,时值中国打压电游产业,美国趁机派出间谍彼得收购林曦的公司与游戏并监视林曦;不久后,现象级网游Alicezon在《归离集》的基础上诞生。时间转到七年后,北约利用游戏技术的支持对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乌斯提发起突袭,在巨大的技术代差下,使用中式指挥系统的乌斯提空军节节败退,此时唯有深陷战火中的林曦和他的玩家朋友们能够化解危机,但林不愿背弃信念,他必须找到一个足以说服自己的强力理由与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契机……
基于这样一个故事梗概,我们就拥有了稳固的探讨基础;换言之,我们可以从梗概中分离出该作品大概的创作意向:
1、 所谓对抗样本掌握在无意中促成人工智能战斗指挥系统诞生的人手中,解铃还须系铃人——此为剧情设计的闭环;
2、 相较于美方的敏锐、狡猾,中方无视电游文化对年轻人的影响力,对文化领域打压、轻忽人才——此为批判;
3、 小说意欲描写主角的心路探索与自我觉醒——此为解决方案;
4、 综上,暂可认为小说在故事设计上与致敬对象《全频带》相衔接,而在思想内涵端另起炉灶;
继续深入文本,我们将从更多细节中发掘作品的真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