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世界吧 关注:83,266贴子:2,053,846
  • 23回复贴,共1

时隔两年,科幻解剖室系列 之二 解剖《对抗样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AI姬镇楼~


IP属地:四川1楼2023-05-14 08:57回复
    解剖:对抗样本
    作者:ARMSTRONG.NEROS
    解剖对象:陈梓钧、中篇小说《对抗样本》
    表面特征:对抗样本,在小说中指被用于克制北约人工智能作战系统的新型战略武器
    前言
    《银河边缘012对抗样本》于不久前悄悄上市,与这个时代出版的大部分科幻小说一样,主打中篇《对抗样本》实际影响甚微,认真读过的人不多,至本文落笔时豆瓣网上仅有四篇短评与一篇长评,撇开新星社自己糊弄的一篇短评和长评,余下三篇读者短评全是差评,小说的现实落寞与出版方公开的吹捧成鲜明反差。
    那么到底该如何评价本作,是真如某网评所说的肤浅幼稚无聊,还是一如出品方所讲,是一篇稀有的杰作?
    第一刀:次级类型
    科幻小说发展至今,在类型之内又发展出许多次级类型,如爱情科幻、推理侦探、恐怖悬疑……等等。
    大约为了蹭热点,小说硬套了一个元宇宙的皮,与同样硬套的冷湖元素一般,无非是狗肉摊上挂的羊头,却有评论者真将它当作元宇宙科幻看待,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
    用一个常见的甄别排除方法——将小说中的“元宇宙”字样删去或替换,小说的故事情节、内涵表述均不受影响。
    但凡有认真读过《对抗样本》(以下简称对抗),就能知道这是一篇致敬刘慈欣笔下科幻名篇《全频带阻塞干扰.中国版》(以下简称全频带)的近未来战争小说,其情节上类似小说《安德的游戏1》与《玩家一号》,并借鉴了电子游戏《皇牌空战5》的部分内容。
    然而,单纯的感官小说、意淫爽文、同人文,或者缝合怪——都不值得笔者为它单开一台手术,解剖室不收低能儿,在笔者看来《对抗》除了故事爽快好看之外,还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文学创新与审美趣味。
    ————————————————————————————————————————————————
    第二刀:梗概的功用
    当下网络上关于《对抗样本》的全部文章中,只有一两篇列出了错漏百出、好像AI创作的故事梗概,其中充斥着对小说的误读误解;事实上小说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天才青年林曦离开人民军队,怀揣对和平的向往投身电子游戏开发,他为身患老年痴呆的爷爷(前志愿军飞行员)开发了一款电子游戏《归离集》,然而作为这款游戏基础的人工智能学习系统被美军看中,时值中国打压电游产业,美国趁机派出间谍彼得收购林曦的公司与游戏并监视林曦;不久后,现象级网游Alicezon在《归离集》的基础上诞生。时间转到七年后,北约利用游戏技术的支持对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乌斯提发起突袭,在巨大的技术代差下,使用中式指挥系统的乌斯提空军节节败退,此时唯有深陷战火中的林曦和他的玩家朋友们能够化解危机,但林不愿背弃信念,他必须找到一个足以说服自己的强力理由与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契机……
    基于这样一个故事梗概,我们就拥有了稳固的探讨基础;换言之,我们可以从梗概中分离出该作品大概的创作意向:
    1、 所谓对抗样本掌握在无意中促成人工智能战斗指挥系统诞生的人手中,解铃还须系铃人——此为剧情设计的闭环;
    2、 相较于美方的敏锐、狡猾,中方无视电游文化对年轻人的影响力,对文化领域打压、轻忽人才——此为批判;
    3、 小说意欲描写主角的心路探索与自我觉醒——此为解决方案;
    4、 综上,暂可认为小说在故事设计上与致敬对象《全频带》相衔接,而在思想内涵端另起炉灶;
    继续深入文本,我们将从更多细节中发掘作品的真实面貌。


    IP属地:四川2楼2023-05-14 08:59
    回复
      2025-07-23 20:06:4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IP属地:四川5楼2023-05-14 09:14
      回复

        因为这篇书评天然含有太多和谐词,只能通过替换和图片的形式勉强发布,大伙用脑补功能凑合看一下吧。


        IP属地:四川8楼2023-05-14 09:24
        回复


          IP属地:四川9楼2023-05-14 09:25
          回复


            IP属地:四川10楼2023-05-14 09:34
            回复


              IP属地:四川12楼2023-05-14 09:41
              回复



                IP属地:四川13楼2023-05-14 09:42
                回复
                  2025-07-23 20:00:4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手术总结:华语科幻的现实主义病
                  《对抗》有两重涵义:其一是对生活、对外部现实世界的感悟;其二是陈对科幻创作的思考。
                  我们在前面已经用相当篇幅讨论过了第一点,陈写未来战争,更是写和平消逝的焦虑,写自己在知识分子与军g人之间的身份纠结,写后疫情时代的焦虑,写对人类合作的信心下降,写人不知如何自处的迷茫。
                  为了吸引核心读者,陈选择从巨人的肩头出发(这很狡猾),但光凭这样又是远远不够的,作者与生活的距离无法靠技巧弥补,但我猜这种距离(现实的毒打还挨得不够)正是其作品能够强势面对现实、擦出价值对抗火花的根源?
                  这里有必要再插入一个问题:小说里的致敬为何如此显眼?
                  同是致敬,一批又一批的作者对刘慈欣的白板角色、宏大叙事、外星入侵题材、经典故事情节甚至段落排布进行复印。
                  相较之下,陈的致敬更像一种精巧的评论,他将刘的作品视作一个发光的背景板,一个来自旧时代的参照物;他为《全频带》建立了一个近乎比较模型的东西,在其中加入对(两篇小说背后)两个时代异同的考量,将突破希望寄托于加强作品与现实的联系,或者说——不同时代间的价值观变化、价值冲突。这与《末日独白》对《三体》那无脑的借鉴、与《隐形时代》对刘慈欣笔下一系列作品欲盖弥彰的缝合成鲜明对比。
                  由此看来——那么多家出版平台“培养”的一堆刘慈欣克隆体中,陈无疑是拥有最强烈自我意识的一位,正是这种自我意识让他强势对待自己笔下的配角人物,逼迫他们远离生活,转而将笔力贯注于彰显主角的初心与信念。
                  出版方自然希望再造一个或多个刘慈欣,而克隆体却希望打破既有范式,彰显自己的存在——所以请仔细去读,因为只有这样你才可以看到,与那些愉快照抄的“致敬者”相比,作者是如何苦苦挣扎——不断拷问自己、将自己有限的生活经验代入小说,去绞尽脑汁地构建科幻审美与价值的脚手架。
                  站在审查的刀锋上跳舞,采用敏感的WKL战争、中美WAR题材也是为了强化价值对抗到新高度。
                  但笔者其实并不太在乎陈的选题到底对不对,做完拿了几分,更在乎的是这些刘慈欣的后继者们有没有直面生活与挫折的勇气与心气,能不能在面对高墙时也弄出一副强势的派头来。
                  借用《对抗样本》的说法就是:中国科幻的希望,存于中国科幻人心中的一腔热血。
                  2022年,一个KY,一个中美CT,当年最大的焦虑、最大的焦点;
                  口口声声要追随现实主义的科幻作者却在最现实的话题前集体疲软。
                  就连当年固体海洋写环保,视角都微妙地切到了日本人那边。
                  火星孤儿创作之时,恐怖主义阴云遍布全球,世界局势在中美冲突下动荡不已,但刘洋选择了不痛不痒的高考。
                  更典型的是七月的《群星》,末日临头之际主角还不厌其烦地复读今日头条,埋怨买房难。
                  其实,读者选择科幻小说,甚至网络爽文,不是真的要对现实避而不见,而是想在异世界扭转现实、释放无能为力的焦虑感……而弱势的作家、柔弱无力的作品、刮不疼不痒的现实表皮,如何能激起读者的热情?
                  今日的科幻,太多的保守,太多的内敛,恐惧审查到了一个大大超过限度的程度,作者主动抢在编辑前面、编辑主动抢在审查前面,自我阉割只为最大限度保障发表,强逼自己永远躲在空间逼仄的安全区内……
                  这些所谓的现实主义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不过是避重就轻、以自我为宇宙中心的苟且。
                  对于身怀科幻创作者自觉的那些人来说,
                  “发表”这个结果相较读者的文学存在、以及文学理想的实现,三者价值孰轻孰重?
                  以及,另一个看似理所应当实则无人在意的价值问题……当初明明为实践价值(文学理想)而行动、实际走的却是“曲线救国”,最后获救的唯有自己。
                  大多数的科幻小说家也好、评论家也好,现实里并不真靠科幻养家糊口,在创作中却长期摆出一副好死不如赖活、生存至上的龟缩做派。
                  要我说,这是一种没有初心、没有信念的创作。
                  本场手术完毕
                  敬请期待解剖室的下一位病人入场:
                  《解剖:HeavenDuke》


                  IP属地:四川14楼2023-05-14 09:45
                  收起回复

                    感谢观看,下期见


                    IP属地:四川15楼2023-05-14 09:48
                    回复
                      大佬回来啦,支持对抗样本那期买了还没看,今天拜读一下 陈梓钧的海市蜃楼曾带给我很大震撼,不知道他十年后的作品能不能同样给我惊喜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3-05-14 10:52
                      收起回复
                        不知道说“不是文学”那句是不是说我写的那个“反文学”的短评。如果是的话,我觉得不妨就用你的评论来解释一下:如你所说,这里踩中了一些很重要的严肃命题,但处理方式因作者阅历问题,最终显得极为浮夸,并没有能够深入发掘出一种真实,甚至达到了一眼假的程度。这最终使小说难以承载它的目标,进而使它所包含的那些陈词滥调被凸显出来,成为对业已存在的价值观冲突的复述,读者在这里找到的是对既有认识的共鸣而不是新的洞察,而这种结果跟(我所认为的)文学的使命是背道而驰的。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3-05-15 11:48
                        收起回复
                          致敬。
                          所谓的致敬是你在自已的作品里闪现其它著名作品的标志镜头。这里有二点。
                          1.是闪现,搞一大段不叫闪现。
                          2.是标志镜头。致敬的目的是认人想起著名作品。随便挑一段引用不叫致敬。你用对方的标志才叫致敬。
                          如抄一段就叫致敬,那我大学论文至少致敬了一二个人。
                          法律上的抄袭要求达到一定的比例。
                          实际上抄一段没人在意,但抄的就是抄的,美化成致敬就说不过去了。


                          IP属地:浙江18楼2023-05-15 12: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