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书第31-32页增加了“物质世界的二重化”这一条目,个人认为非常好,学术界终于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视域维度的独特性,个人是赞非常同的。但是,就具体阐述而言,个人认为存在可以进一步探讨和商榷的空间。具体有以下三点
第一,关于“物质世界的二重化”。根据文本论述,物质世界就是物质世界,不存在二重化问题。马克思曾经提出“整个世界——人的世界和自然界”,恩格斯曾经指出“现实世界(自然界和历史)”。因此,所谓二重化,应该是自然界(物的世界)和人的世界(人的社会)之间的二重化,而不是物质世界的二重化。
第二,关于“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根据一般逻辑,人类之前,自然界就是世界,世界就是自然界,“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如何处理世界和自然界之间的关系,自然界不是后于世界而产生的,因此“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在逻辑上是不成立的。从具体内涵阐述看,把握也不够精准。
第三,关于“世界分化为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根据文本论述,“无论思想或语言都不能独自组成特殊的王国,它们只是现实生活的表现。”所谓主观世界,在世界观意义上是不成立的。因为,意识与意识之间,并不能像物质之间或社会关系之间那样,相对独立地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第一,关于“物质世界的二重化”。根据文本论述,物质世界就是物质世界,不存在二重化问题。马克思曾经提出“整个世界——人的世界和自然界”,恩格斯曾经指出“现实世界(自然界和历史)”。因此,所谓二重化,应该是自然界(物的世界)和人的世界(人的社会)之间的二重化,而不是物质世界的二重化。
第二,关于“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根据一般逻辑,人类之前,自然界就是世界,世界就是自然界,“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如何处理世界和自然界之间的关系,自然界不是后于世界而产生的,因此“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在逻辑上是不成立的。从具体内涵阐述看,把握也不够精准。
第三,关于“世界分化为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根据文本论述,“无论思想或语言都不能独自组成特殊的王国,它们只是现实生活的表现。”所谓主观世界,在世界观意义上是不成立的。因为,意识与意识之间,并不能像物质之间或社会关系之间那样,相对独立地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