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写过的多篇小尾巴文章中都有提到过,认为:相比DAP,小尾巴应该属于超便携的范畴。体积上的剧烈缩小,会引来不少问题,以下2个痛点中,可解决其中之一,就有可能成为一款优秀的产品:① 便携性,主要解决方案是固定,目前最佳方案可能是MagSafe磁吸,其次是体积上的缩小;② 供电,电乃声之母,足够且纯净的电量供应是能出好声的关键问题。
而当朋友问我要不要玩Audirect Beam 4这条新的“大尾巴”时,我还有些犹豫,之所以愿意,还是有兴趣看看独立供电的大尾巴对问题②解决的如何。

关于Audirect,我了解的不多,印象中专注于小尾巴,其产品形态也多种多样。此次见到的Beam 4长宽与前代 3+一致,厚度增加2 mm,重量减少了7g,外观材质变化为铝合金。与前作一样,具3.5 mm 单端与4.4 mm 平衡两路输出,区别点在于:3+为蓝牙/有线双模,偏重功能性;Beam 4更加纯粹,砍掉了蓝牙传输,内置的1200 mAh专心为回放音乐而服务,机内内置有MCU电源管理系统,一方面可以缓解手机的电量焦虑,另一方面也为声音回放提供了足够的电量保障。硬件参数与指标方面,现今小尾巴水准都不会差,Beam 4的DAC芯片采用了ESS9281AC PRO,双运放,怎么觉得配置好像听过?嗯,3+就是这个方案,指标非常好看,沿用优异方案,解决更为主要的供电,我觉得没啥问题;但是4又加入了3颗晶振,其中2颗为飞秒级,原先只在高端DAP上见到的配置,早已装配在各家标杆小尾巴中厮杀了。包装配件无需多言,现在基本都是一个套路,紧凑收纳,具有C2C OTG线,C2A转接头及说明书,C2L和首发赠送的T1升级线则是小盒另附。
对于Audirect几款前序产品,我的故有认识是声音蛮正,但是普遍偏薄、直白,为了保证其工作是最佳状态,Beam 4到手后就持续煲机,目前已超过了200h+,我感觉发挥还是十分稳定的。


声音评价如常,自抓+流媒(Qobuz、Tidal)曲库,Roon核机直连或移动端Arc输出,其中解码线是个很大变量,共参考了我目前台式用的主力线(A2B,转接B2C)、Beat Audio 能量2(L2C)与T1储能线(L2C)。
声音评价挑选了以下几个典型搭配:
「凯声DB1 w/ Jaben W90 3.5 mm」
DB1原线声音比较保守,更换W90后,密度与结象有着一定的提升,同时原有的声音风格也有所保留。与Beam 4的搭配我认为还是不错的,DB1相比钛铃+的横向声场本身就大,这套搭配会更显大,中等厚度,高频压得住,同时结象扎实,缺点是还原编制稍大些的乐曲时厚度扔稍显欠缺,但总体来说,算是我听过DB1中比较优异的搭配了。

「银黄鹂CEM」
我最爱的CEM之一,已经将一代油浸改4.4 mm插头并增配了JP线,银黄鹂对于Beam 4来说,并不难驱动,中增益下即可发挥的不错,2条线在Beam 4下都稍显厚重,其中一代油浸下,声音整体形态稍小,但是十分顺滑,对于泛流行的演绎会比较到位;而JP线下,空间感稍好,低频收的紧一些,整体音色稍明亮,但是韵味上我更偏向一代油浸。也正是如此,这两条线我都十分的难以取舍。但与Beam 4的搭配,我认为大体是适合的,若要总结经验,或许线条相比银鸟更为明朗的塞子更加合适吧。

「HD660S2」
是我近期十分喜爱的全尺寸开放大耳,易推,泛流行与小编制古典都可以兼顾。在Beam 4中-高增益、平衡驱动下,有着不错的表现,此搭配声音形态比较完整,可以很好的保有S2的动态、瞬态和厚度等声音特点,同时又可以稍稍拉开些横向声场,显得没那么局促,这套搭配的弱项则在于对声音细节还原仍有些生硬,不够润泽,声音密度上有些欠缺,不过若换为入门级播放器来驱动S2,大抵也不过如此;若是有意向购买大耳机,又不想搭建系统的话,可以稍作参考。

「线材」
主力线不论是通量还是声音在这几根中都是表现最佳,不过有些DIY的意味,暂不讨论。
常规线中,以Audirect祖传原线为标杆,T1储能线提升了中频的厚度,更加温润,Beat 能量2则更为舒展。但正常搭配下,其实首发赠送的T1储能线就已经足够了(毕竟往上走没个头,总会有更好的)。

而当朋友问我要不要玩Audirect Beam 4这条新的“大尾巴”时,我还有些犹豫,之所以愿意,还是有兴趣看看独立供电的大尾巴对问题②解决的如何。

关于Audirect,我了解的不多,印象中专注于小尾巴,其产品形态也多种多样。此次见到的Beam 4长宽与前代 3+一致,厚度增加2 mm,重量减少了7g,外观材质变化为铝合金。与前作一样,具3.5 mm 单端与4.4 mm 平衡两路输出,区别点在于:3+为蓝牙/有线双模,偏重功能性;Beam 4更加纯粹,砍掉了蓝牙传输,内置的1200 mAh专心为回放音乐而服务,机内内置有MCU电源管理系统,一方面可以缓解手机的电量焦虑,另一方面也为声音回放提供了足够的电量保障。硬件参数与指标方面,现今小尾巴水准都不会差,Beam 4的DAC芯片采用了ESS9281AC PRO,双运放,怎么觉得配置好像听过?嗯,3+就是这个方案,指标非常好看,沿用优异方案,解决更为主要的供电,我觉得没啥问题;但是4又加入了3颗晶振,其中2颗为飞秒级,原先只在高端DAP上见到的配置,早已装配在各家标杆小尾巴中厮杀了。包装配件无需多言,现在基本都是一个套路,紧凑收纳,具有C2C OTG线,C2A转接头及说明书,C2L和首发赠送的T1升级线则是小盒另附。
对于Audirect几款前序产品,我的故有认识是声音蛮正,但是普遍偏薄、直白,为了保证其工作是最佳状态,Beam 4到手后就持续煲机,目前已超过了200h+,我感觉发挥还是十分稳定的。


声音评价如常,自抓+流媒(Qobuz、Tidal)曲库,Roon核机直连或移动端Arc输出,其中解码线是个很大变量,共参考了我目前台式用的主力线(A2B,转接B2C)、Beat Audio 能量2(L2C)与T1储能线(L2C)。
声音评价挑选了以下几个典型搭配:
「凯声DB1 w/ Jaben W90 3.5 mm」
DB1原线声音比较保守,更换W90后,密度与结象有着一定的提升,同时原有的声音风格也有所保留。与Beam 4的搭配我认为还是不错的,DB1相比钛铃+的横向声场本身就大,这套搭配会更显大,中等厚度,高频压得住,同时结象扎实,缺点是还原编制稍大些的乐曲时厚度扔稍显欠缺,但总体来说,算是我听过DB1中比较优异的搭配了。

「银黄鹂CEM」
我最爱的CEM之一,已经将一代油浸改4.4 mm插头并增配了JP线,银黄鹂对于Beam 4来说,并不难驱动,中增益下即可发挥的不错,2条线在Beam 4下都稍显厚重,其中一代油浸下,声音整体形态稍小,但是十分顺滑,对于泛流行的演绎会比较到位;而JP线下,空间感稍好,低频收的紧一些,整体音色稍明亮,但是韵味上我更偏向一代油浸。也正是如此,这两条线我都十分的难以取舍。但与Beam 4的搭配,我认为大体是适合的,若要总结经验,或许线条相比银鸟更为明朗的塞子更加合适吧。

「HD660S2」
是我近期十分喜爱的全尺寸开放大耳,易推,泛流行与小编制古典都可以兼顾。在Beam 4中-高增益、平衡驱动下,有着不错的表现,此搭配声音形态比较完整,可以很好的保有S2的动态、瞬态和厚度等声音特点,同时又可以稍稍拉开些横向声场,显得没那么局促,这套搭配的弱项则在于对声音细节还原仍有些生硬,不够润泽,声音密度上有些欠缺,不过若换为入门级播放器来驱动S2,大抵也不过如此;若是有意向购买大耳机,又不想搭建系统的话,可以稍作参考。

「线材」
主力线不论是通量还是声音在这几根中都是表现最佳,不过有些DIY的意味,暂不讨论。
常规线中,以Audirect祖传原线为标杆,T1储能线提升了中频的厚度,更加温润,Beat 能量2则更为舒展。但正常搭配下,其实首发赠送的T1储能线就已经足够了(毕竟往上走没个头,总会有更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