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吧那评论区的字数限制,实在是放不下我的论述。
在我眼里,荣格八维只是套上了一层壳,这层壳实在是显得多余并且没有必要。
你是有结果了,然后再去找论证的,你的结果是根据你的经验,认知,判断来的。并不是什么所谓的荣格八维。
至于想通过荣格八维,去解释人的复杂心理和行为更是魔幻,你大可像破窗效应,光环效应,那样直接了当的总结出一种现象或规律,完全不需要套理论。
我不是不理解你想表达的是什么,而是我觉得这多余,并且没有必要,也不符合人的心理活动规律。
当然这样讨论没有什么意义,我特意找了1个回答,应该是符合你的定义的。

这位兄弟,首先讲解了INTJ的八维顺序,然后依据这个顺序,对INTJ的心理和行为过程进行分析。
我对其分析概括如下:
FI:我想要什么
TI:我喜欢他什么
TE:理性思考,判断值不值。
咋一看好像很有道理,分析的头头是道。
但就按我前面跟你讲的一样,你在得出这个结论的时候,一定要想一想,这个结论是对所有人有效,还是只对这种情况有效。
根据我有限的了解和认知来看,在工作以后,绝大多数人都会有这种心理过程。
这样的心理过程并不是INTJ的专属。
例如:在相亲的时候,女生会想,我想要结婚以后过安稳日子,轻松的生活(FI),所以他会提出,男方月入X万,要求有房有车这样的条件,最好也能有一些说话风趣幽默,长相好看等附加分(TI)。并且在相亲的时候,时刻判断是否男方是否能够满足这样的条件和要求,再去决定是否交往(TE)。
你可以看到这样的过程,实际上他也是能够符合答主的描述,难道所有女生都是INTJ吗?
包括男生的相亲过程也是这样,我就不举例了。
你不从源头心理上去分析,只是在外围套用一个荣格八维的模板,去解读人的心理是没有用的。
从源头来分析,女生想要什么,叫做欲望,而不是叫FI
女生认为什么样的标准才值得喜欢,什么样叫幽默风趣,什么叫长的好看,来自于他的审美,他的情绪感受,相处体验,来自于他在成长过程中,这么多年以来内接触到的人。这是由个人成长环境和主观感受决定的,不是叫什么TI。
举个例子:你从小到大见过的人都平均颜值都有吴彦祖的水平,那么自然在你眼里,没有吴彦祖好看的人就叫丑。
所谓的是否值得交往,(TE),来自于对比,与自己的经验,周围环境,进行对比。
所以从上面来看,每一个【成熟】的人,都会先弄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然后自己心理有1个标准(哪怕他说不出来这个标准是什么),然后再根据标准去打分。
【重点】事实上每一个人的欲望和评价标准都是会根据自己的成长环境变化的,这种欲望并不是天生的,后天环境的影响非常大。
例如:
农村的女孩,可能对丈夫没有什么要求,只要求老实本分,身强力壮,种地快就可以了。
家境富裕的小孩,成年以后可能更在乎对方家庭是不是有与我相匹配的财力。
成长环境自由随性的小孩,可能就在学生时代,就对对象没有特殊什么要求,就会有1个本能的标准,高颜值,身材气质好的异性。
对于INTJ来说,我的成长环境不怎么好,我自然要提高异性的标准,寻找能够真正触达自己内心的人,所以他们可以在学生时代更早的注意到内在气质的要求。
【重点】在这里,我明确提出了人行为动机的原因,是由欲望决定的,而欲望与成长环境有极大的关系。
而不是像你说的,荣格八维从出生起就不会变化,而是所有人都是从自己欲望出发的,而欲望是可以被影响的。
而事实上,我们对待不同的事情,有着不同的欲望和处理方式。
你所谓的荣格八维的使用顺序,实际上没有这么复杂。
例如:
你在试图解决1个极其复杂困难的事情的时候,你就会不可避免的思考,使用所谓的TE能力,去解决问题。
你可能会说,不对啊,有些人遇到问题就喜欢问别人,有些人遇到问题就喜欢百度,有些人就会直接放弃,并不是所有人都会用TE去解决问题。
这不就是荣格八维的使用顺序吗?
那你有没有想过,这种现象的成因,也是跟个人经历有关系的。例如,你在成长过程中,每一个人都对你很好,很热情,热于帮你解决问题,那你是不是就会更多的倾向于寻求别人帮助,而不是自己独立解决问题了?而INTJ不正是如此吗?你要是从小就是被他人咨询的那个人,被教育要独立解决问题的人,或者还是出于无奈被迫独立解决问题的人。最终也都会让你采取独立解决问题的方案,而不是问别人。
哪怕你去安慰别人,也是这个道理。
习惯独立解决问题,思考的人,在面对他人倾诉的时候,也往往容易采取理性思考的方法,给出解决方案。但在多次碰壁以后,也会慢慢的学会去用情感感受,优先采取安抚对方心理的方法。
【重点】所谓的八维使用顺序,实际上与你的经历,事物性质,密切相关的,所以实际上没有使用顺序这种东西,人一直都是什么有效就用什么方法。
到这里,我应该是把你的观点都回复完了。任何理论都是基于现实,荣格八维你可以用来解释一些东西,逻辑自洽就可以,但一定要深刻的认识到是【先有人的心理活动,然后才有的荣格八维】,你不从人的心理活动上进行分析,反而从荣格八维进行分析,去推导人的心理活动,是很魔幻的,这说明实际上你缺少【自己补充吧】。
最后时代永远是进步的,我们作为后人要对前人的理论进行补充完善,修正错误的地方。而不是把自己放到前人总结的框架里,让自己走不出去。荣格的时代,没有有效的数据分析工具和方法,但现在你可以用SPSS数据分析,去校验理论是否正确,去看看不同八维,不同使用顺序和分值的人,在你所谓的本质上,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