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叹为观止.
可惜楼主没有自己去DIY.否则就知道得更多了.比如说为什么哪一个功放的声音会这样.万一声音不太好,也许通过自己的修改就可以达到自己喜欢的样子,至少达到它应能达到的高度.
DIY的玩法,应当可以省一些钱,且我认为可能更深入一些.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我也吹一下牛.
在非数字功放上.IC的高端应当也就是7293/3886这两个了.但其实它们和分立比,哪怕是很简单的线路,调得好点,略略下点料都能比它们好上一个档次.存在的理由应当是容易达到一个能听的水平且稳定性好吧.所以,要想得到好点的,得搞分立.最要命的,这类功放,不管是自己做还是买的,都不便宜.血亏.
运放作为输入级,这类功放的声音很难太好.原因就是运放内部它不只有输入那几个管子啊,后面部分显然会对声音劣化.并且,明显的,并不能控制输入级和电压放大级的电流,这不行了嘛.结果就是,做得理想的,也就是个大运放的声音.这类线路的结果不太可能很理想.原理就是这么个原理,当然很高明的也许有什么很高妙的办法也不一定.但我认为不行.
推动IC+大管,算分立吧,我认为是HIFI入门的守门员.纯分立搞得不够理想,甚至选的电路不太好,达到这种的水平都困难.但是,必竟只是入门级.也就那样.因为可控的地方变少了,想要提高都不可能.如果自己搞个来做桌面功放,比较理想,成本很低,且效果其实并不差.象网上就有UPC1298V推一对低档东芝管,一块板子只要28块.配个机箱,200以内, 再加个变压器和整流板,自己买零件的话,130+30.所以,总计下来大概在400出头就可以了.其实这类方案有个49810,据说效果很好,但那个IC死贵.玩不起玩不起.
关于场管,有些论述是这样的,场管用在音频上是有硬伤的,也就是说它有致命的缺陷,所以是达不到极致的.但是我自己的制作过程中发现,在一定的范围内,场管的机子都可以达到相当的高度,有些类似于电子管,只要做得比较到位,它总是能有自己的特点.不过,确实,它总是比做得比较精良的晶体管机子略差点点. 但作为桌面功放,可能是个很理想的选择.因为它的特点就是小电流时声音也不错.而晶体管机子电流没上来时总是差点意思.这类功放以PASS的系列见得多,但讨厌的是,都是甲类,桌面用就不太友好了.可以自己改一改,比如说双差分全对称的线路改一下温控部分,象伟良的A3,效果其实很不错.成本会略高点,做出整机来,5,6百是要的.
更高档的,我认为就是甲类了.成本很高,没太多经验,不好吹水了.一个象样点的机箱都在近千块了,变压器,电容都让人头痛,且一想到它的体重就心烦.所以我手上的两个KSA50板子都只调到200mA,对付算是小甲.试过用风扇压温度,调大电流,确实相当给力.
关于电子管,胆机,它有些独立在外的意思.各类管子的声音各有特点,我之前玩了几年,做过的胆机也有一些.略懂点点. 成本不低,但是不管是什么管子,贵的便宜的,都有可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要说它指标什么的,实在是差得一塌糊涂,但偏偏有可能很好听.好象很玄学,但实际听过,对比过的就知道,它真就是这样的.作为桌面功放,我认为它成本略高.但实在有其独特味道,没玩过的可以试试.比较有意思.至于什么底噪之类的,那怎么可能嘛.过了新手期的做出来的胆机就不可能有底噪了嘛.
关于大管,一般就是东芝的象1943/5200,一般是说比较暖声,我觉得比较无趣. 安森美的,可能比较对我胃口,比较均衡.大三肯的,觉得有种声染,象耳机上所谓的堂音,似乎很讨人喜欢,但听久了就觉得有些不太对.当然和线路配合一下.并不是那么显著,或者反会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关于伟良,还别说,我也有买不少他家的东西.其实算是非常良心的了,当然牛是一定要吹的,相比来说很厚道. 但是,你自己得有些玩机经验,否则各种各样的小毛病能让人气死.比如说,它的旋钮松了,要不是玩家,甚至找那种内六角起子都困难.或者是哪个螺丝松了,里面哪个线脱焊了什么的. 但无疑.用料是少有的到位的.
不负责的胡吹一下.
可惜楼主没有自己去DIY.否则就知道得更多了.比如说为什么哪一个功放的声音会这样.万一声音不太好,也许通过自己的修改就可以达到自己喜欢的样子,至少达到它应能达到的高度.
DIY的玩法,应当可以省一些钱,且我认为可能更深入一些.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我也吹一下牛.
在非数字功放上.IC的高端应当也就是7293/3886这两个了.但其实它们和分立比,哪怕是很简单的线路,调得好点,略略下点料都能比它们好上一个档次.存在的理由应当是容易达到一个能听的水平且稳定性好吧.所以,要想得到好点的,得搞分立.最要命的,这类功放,不管是自己做还是买的,都不便宜.血亏.
运放作为输入级,这类功放的声音很难太好.原因就是运放内部它不只有输入那几个管子啊,后面部分显然会对声音劣化.并且,明显的,并不能控制输入级和电压放大级的电流,这不行了嘛.结果就是,做得理想的,也就是个大运放的声音.这类线路的结果不太可能很理想.原理就是这么个原理,当然很高明的也许有什么很高妙的办法也不一定.但我认为不行.
推动IC+大管,算分立吧,我认为是HIFI入门的守门员.纯分立搞得不够理想,甚至选的电路不太好,达到这种的水平都困难.但是,必竟只是入门级.也就那样.因为可控的地方变少了,想要提高都不可能.如果自己搞个来做桌面功放,比较理想,成本很低,且效果其实并不差.象网上就有UPC1298V推一对低档东芝管,一块板子只要28块.配个机箱,200以内, 再加个变压器和整流板,自己买零件的话,130+30.所以,总计下来大概在400出头就可以了.其实这类方案有个49810,据说效果很好,但那个IC死贵.玩不起玩不起.
关于场管,有些论述是这样的,场管用在音频上是有硬伤的,也就是说它有致命的缺陷,所以是达不到极致的.但是我自己的制作过程中发现,在一定的范围内,场管的机子都可以达到相当的高度,有些类似于电子管,只要做得比较到位,它总是能有自己的特点.不过,确实,它总是比做得比较精良的晶体管机子略差点点. 但作为桌面功放,可能是个很理想的选择.因为它的特点就是小电流时声音也不错.而晶体管机子电流没上来时总是差点意思.这类功放以PASS的系列见得多,但讨厌的是,都是甲类,桌面用就不太友好了.可以自己改一改,比如说双差分全对称的线路改一下温控部分,象伟良的A3,效果其实很不错.成本会略高点,做出整机来,5,6百是要的.
更高档的,我认为就是甲类了.成本很高,没太多经验,不好吹水了.一个象样点的机箱都在近千块了,变压器,电容都让人头痛,且一想到它的体重就心烦.所以我手上的两个KSA50板子都只调到200mA,对付算是小甲.试过用风扇压温度,调大电流,确实相当给力.
关于电子管,胆机,它有些独立在外的意思.各类管子的声音各有特点,我之前玩了几年,做过的胆机也有一些.略懂点点. 成本不低,但是不管是什么管子,贵的便宜的,都有可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要说它指标什么的,实在是差得一塌糊涂,但偏偏有可能很好听.好象很玄学,但实际听过,对比过的就知道,它真就是这样的.作为桌面功放,我认为它成本略高.但实在有其独特味道,没玩过的可以试试.比较有意思.至于什么底噪之类的,那怎么可能嘛.过了新手期的做出来的胆机就不可能有底噪了嘛.
关于大管,一般就是东芝的象1943/5200,一般是说比较暖声,我觉得比较无趣. 安森美的,可能比较对我胃口,比较均衡.大三肯的,觉得有种声染,象耳机上所谓的堂音,似乎很讨人喜欢,但听久了就觉得有些不太对.当然和线路配合一下.并不是那么显著,或者反会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关于伟良,还别说,我也有买不少他家的东西.其实算是非常良心的了,当然牛是一定要吹的,相比来说很厚道. 但是,你自己得有些玩机经验,否则各种各样的小毛病能让人气死.比如说,它的旋钮松了,要不是玩家,甚至找那种内六角起子都困难.或者是哪个螺丝松了,里面哪个线脱焊了什么的. 但无疑.用料是少有的到位的.
不负责的胡吹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