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吧 关注:8,642贴子:64,169
  • 10回复贴,共1

发现人类的错觉——正负电子并不湮灭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人们知道,空间存量守恒是老天爷的事,而物质存量守恒是日常经验完全可理解的。
一些物质的东西,其物质存量并不会因为挪来挪去而改变,就如同化学反应那样,原子的多少不会因为反应前后分子的不同而出现物质存量的不同。
所以,物质存量守恒,首先是个化学定律并较早被发现,而实质上其是一个物理定律,自从牛顿强调质量的概念之后,物质存量,可简称物量,等于物质的密度与体积乘积。
如果按照胡克定律,则物质的伸缩形变,并不足以改变物质的存量,即物量守恒。


IP属地:辽宁1楼2023-04-21 18:50回复
    但是,如果事情都是如此简单,就不会形成插曲了
    当人们逐渐认识到,原子并非是不可分的,尽管较早还没发现过原子破碎的迹象,但是,由于牛顿的卓越贡献,人们知道光是粒子不是波。
    于是第一种比原子还小的粒子,就是光粒子。进而在粒子的家族中,当知道分子是原子组成的,由此,则明白了,粒子可包括不同种类的原子及光粒子。
    这预示着什么呢,当然,很可能还有介于原子与光子之间的粒子。
    所以,人们结果发现了带电的粒子——电子。


    IP属地:辽宁2楼2023-04-21 18:58
    回复
      电子——人类发现的第一种带电的物质粒子。
      而原来知道的两种粒子都被看成是不带电的粒子,原子和光粒子。
      清注意,如果严格按照一切粒子均是物质粒子,这个根本原则,那么,电子这种带电粒子只有是物质粒子才可实际存在。由此电子档带电性只是该物质粒子的一种特性,而不是全部特性。
      接着很快人们就发现了带正电的粒子——质子。
      其实,人们更希望找到带正电的——正电子,而必非只希望找到质子,所谓质子,只不过是也带正电罢了,从电荷平衡与中和的角度,如果有正电子存在,则质子就成为不必要的了。所以,质子应当只是一种中间过渡。


      IP属地:辽宁3楼2023-04-21 19:05
      收起回复
        然而,人们偏偏又发现了中子,接着就发现了阳电子(正电子)
        后来知道,中子的确不长的时间,就可衰变为质子和阴电子,有所意外,还带出了个尾巴——神秘的中微子,其也呈现电中性。
        正电子与负电子,可结合为一个电子偶素,就是相互绕转的电偶极子。
        但是,如果阳阴电子直接冲撞,会导致发光,放射出一对正反方向飞行的光子,或者说,离散飞行的一对光子。
        说明,阳阴电子发生了结合,但是,人们知道,阳阴电子的电荷会由于中和而变成呈现电中性的东西。
        而光子本身又是电中性的。
        不过,实际的过程是:e(+) + e(-) → s
        一对正负电子结合成领城儿基本核素s
        而在这个过程中,伴随有两个中微子转变成了一对光子:2ν → 2γ
        e(+) + e(-) + 2ν → s + 2γ
        只是赵忠尧仅仅发现了两头的现象,而没有注意到其中结合成的基本核素。
        于是人们错误的认为:e(+) + e(-) → 2γ
        两种神秘的对象从人们的视野中开溜了,于是,荒唐的湮灭理论就形成了。
        但是,人们从未在非原子核附近之外,找到过光子独立的转变成正负电子对,这就说明,阴阳电子原本就根本没变成过光子,当然,光子也就根本变不回来了。
        相反,人们的确扑捉到了中微子可转变为光子,否则,人们也就很难从冰立方中捕获到中微子撞击所激发出的光子了。
        当然,太阳中微子的神秘消失,实际就是中途转变成了光子。


        IP属地:辽宁4楼2023-04-21 19:3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