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封信:《情色资本》
1.关于 铃木凉美不愿被称为受害者
在我看来我认可上野千鹤子的解释,但是这个解释方式却容易引起误会,因为我所认可的事情可能和同样看到这句话的人所认可的事情可能不是一件事情,所以我想再用另一种描述来解释一下。
“恐弱”这个名字对应下面的解释,会很容易引起歧义的。“因为自己身上有软弱的部分,所以才格外激烈地进行审查和排斥,对软弱表现出强烈的厌恶。”这个描述中其实并没有表达出害怕和恐惧的意思,但是“恐弱”这个词本身却会让人直观的感觉有害怕、恐惧的意思。
在我看来,每个人都会给自己进行一个定位和归类,他人也会给你一个定位和归类。你是个“学生”、“老师”、“男性”、“女性”、“警察”、“小偷”、“盲人”、“健康人”、“北京人”、“新疆人”、“长得好看的人”、“长的难看的人”等等。人有非常多的角色,这些角色在不同的环境中,对个体的影响权重是不同的,是往有利方向影响还是不利方向影响也是不同的。再就是自己对自己的角色定位和他人对自己的角色定位也是有可能错位的。
说回到铃木凉美,她抵触“受害者”的角色这里产生了纠结和矛盾,一方面是自己意识到自己对自己的角色定位和他人对自己的角色定位产生了错位,另一方面她本身拒绝被划归为她认知里的“受害者”群体,因为在她认知的“受害者”群体的某个典型特征是对她个体的一种贬低。这个过程中存在排斥和厌恶但应该不存在所谓恐惧,害怕这种情绪。
2.关于情色资本
要说明这个问题首先要追问,什么是资本;其次要明确,既然用了资本这个词,就是在用经济学的角度来讨论问题。
我的概念里资本分为狭义的资本和广义的资本。
狭义的资本(学术探讨中的资本):生产资料就是资本。生产资料就是从事生产活动所必须的除劳动之外的东西。生产资料的特性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既可以自己进行生产活动,也可以将生产资料租借给他人进行生产活动从而占有他人的部分劳动,从而在理论上可无限的扩张。
广义的资本(生活语境中的资本):商品就是资本,所有可用于交易的东西都是资本。
这样的话情色资本明显不是狭义的资本,一个人的容貌、姿色明显不可以租借给他人使用,从事生产活动,并给所有者支付报酬。这个条件只能所有者自己使用,而且理论上不可能无限扩张,这种特征其实是和劳动力是一样的。
但是情色资本却是广义的资本。它在一个市场中存在供需,这个供需不仅是货币的交易,也包括影响力。它所拥有的特性和劳动、人脉是类似的,它们都可以用于交易,而他们都只能为所有者所用。平时言语中所说的年轻是资本、知识是资本其本质是想表达的同一个意思:交易。
至于这个交易是不是公平的交易,是不是对某一方单方面不利,是不是正当,这只是影响了对它的价值判断,而不影响它是不是资本这件事。
3.关于“怎么做才能把一个更值得活的世界交给孩子们”
读到这里的时候我深感悲凉。我深知自己的无力,无法改变这个世界,也无力创造一个不让孩子受伤的小环境。悲观的我只能想到不让他们来到这个世界这方法,才能免掉这份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