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吧 关注:193,590贴子:1,244,025

岳飞的“朱仙镇大捷”与十二道金牌的考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岳飞的“朱仙镇大捷”与十二道金牌的考证
  宋金战争,在我国历史上留下了一串显著的足印。其中朱仙镇大捷,更是展现了一段精彩而又令人遗憾的历史事件——在各路宋军节节取得胜利,准备乘胜围攻金兵收复失地的大好形势下,秦桧下令各路宋军收兵,继而怂恿宋高宗赵构以十二道金牌诏令岳飞班师回朝,以致功亏一篑!然而,对于朱仙镇大捷和十二道金牌的历史事件,部分“学者”不明白,认为该历史事件“有争议”。下面将朱仙镇大捷和有关十二道金牌的历史事件作考证。

  一、岳飞朱仙镇大捷的历史背景简述
  宋绍兴十年,岳飞带领岳家军先后取得了郾城大捷、颖昌大捷、朱仙镇大捷后,已经准备与各路宋军围攻汴京,进而收复北宋的失地。
  而在各路宋军连续取得胜利的大好形势下,“两河”义军也纷纷响应宋军,全力围攻金兵。
  《宋史》载:“梁兴会太行忠义及两河豪杰等,累战皆捷,中原大震。飞奏:‘兴等过河,人心愿归朝廷。金兵累败,兀术等皆令老少北去,正中兴之机’。飞进军朱仙镇,距汴京四十五里,与兀术对垒而阵,遣骁将以背嵬骑五百奋击,大破之,兀术遁还汴京”。
  而金兀术这时也已经准备席卷在中原掠夺的珍宝逃回老家,放弃原先占领的北宋国土。《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和《三朝北盟会编》载:“顺昌之役虏震惧丧魄,燕之珍器重宝,悉徙以北,意欲捐燕以南弃之”。
  然而,就在这个历史性的关键时刻,秦桧先下令各路宋军收兵,再怂恿宋高宗赵构以十二道金牌诏令岳飞班师回朝。放弃了收复北方领土的大好时机!创下了我国军事历史上最低级的错误!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楼2023-04-15 15:15回复
      二、朱仙镇大捷是岳珂杜撰的吗?
      对于岳飞取得朱仙镇大捷的历史事件,有些人,包括部分“学者”却是持否认的态度。理由是朱仙镇大捷是岳飞的孙子岳珂在《金佗粹编》杜撰的,并强调,除《金佗》之外,南宋时期没有任何史料有朱仙镇大捷的记载,认为“孤证不成立”。
      那么,对于朱仙镇大捷,真的是除了《金佗粹编》的记载之外,南宋时期就没有任何史料记载吗?答案是否定的。下面就将南宋时期有关朱仙镇大捷的历史记载展示。
      大量南宋史家所著的历史资料记载。南宋史家吕中在《中兴大事记》一书作出了如下记述:“岳飞忠孝出于天性,自结发从戎,凡历数百战,内平剧盗,外抗强胡。其用兵也,尤其善以寡胜众……其战兀术也,于颖昌则以背嵬八百,于朱仙镇则以背嵬五百,皆破其众十余万。虏人所畏服,不敢以名称,至以父呼之”。
      南宋时期除了《中兴大事记》之外,还有《皇宋十朝纲要》卷23,《续宋中兴编年资治通鉴》卷5,《大金国志》卷11,《文献通考》卷315、《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36等诸多同时代史家所著史书都对朱仙镇大捷有详细或简要的记载。
      而位列二十四史的《宋史》对朱仙镇大捷也有具体的记载。《宋史》卷365记载:“飞进军朱仙镇,距汴京四十五里,与兀术对垒而阵,遣骁将以背嵬骑五百奋击,大破之,兀术遁还汴京”。

    (图为《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三十六的内容截图)
      大量的南宋时期的史料记载证实,历史上朱仙镇大捷的事件已是铁的事实证明其确实存在,而对于岳珂杜撰之说,明显是不成立的。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楼2023-04-15 15:22
    回复
        三、十二道金牌诏令岳飞班师的释义
        我们先看看正史记载:
        “方指日渡河,而桧欲画淮以北弃之,风台臣请班师。飞奏:‘金人锐气沮丧,尽弃辎重,疾走渡河,豪杰向风,士卒用命,时不再来,机难轻失’。桧知飞志锐不可回,乃先请张俊、杨沂中等归,而后言飞孤军不可久留,乞令班师。一日奉十二金字牌,飞愤惋泣下,东向再拜曰:‘十年之力,废于一旦’。”——《宋史》。
        “忽一日诏书十三道,令班师,赴阙奏事。”——《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三十七。
        《建炎》记载十三道诏书,其中十二道诏书属于金字牌方式。宋代的“金字牌”是最快速度的通讯方式,具体如下有详细解释。
        对于十二道金牌诏令岳飞班师回朝的历史事件,同样也是让部分人不明白,认为是假的。其理由是:“由杭州临安到朱仙镇有一千七百多里,一日不可能跑十二次来回”。乍一听,还真似乎很有“道理”,但明显是搞错了,不需要一日跑十二趟来回,而是在同一日发了十二次诏令。请看下文的详细解说。

        (一)十二道金牌的解说。
        金字牌是宋代多种通信方式中最快的一种,它是以金字牌为标志的一种以最快速度传递邮件的特殊标志。
        历史记载,金牌用于赦书及军机要务,由皇帝直接交发。这种金牌制度由宋元丰六年开始使用。金牌是用木头做成条状,长约一尺左右,周身涂满朱红色油漆,上面篆刻着“御前文字,不得入铺”八个黄金“警”字。这里的“御前文字”,是指从朝廷皇帝身边传来的公文、信件;“不得入铺”是指传递邮件时,驿吏不得在驿站内交接,而只能在马背上依次传递(与现代的“接力赛”方式相似)。这样,不仅大大加快了邮件的传递速度,而且加大了驿吏的工作效率。
        据《宋史》记载,该“金牌”光耀炫眼,传递时急飞如电,望之者无不避影,日行500里,昼夜不停鸣铃飞递。可见,这种“金牌”与我们现在用的“特快专递”标志差不多。
        注:宋廷给岳飞发送十二道金牌是在一日内发送,与路途远近无关。
        (二)每隔二刻钟发一次,一日之内发十二次,并不需要往返十二趟。
        十二道金牌的间隔时间是每隔二刻钟发一次,连续性发送。注意:这个“连续性”并不等于跑十二趟来回,而是在同一日,十二道金牌都在路上飞奔传送,最终,岳飞就会在同一日的不同时间连续接到十二道金牌。
        在一日之内连续发十二次金牌,而金牌到达目的地时,也是在一日内连续收到十二道金牌,无需跑十二趟往返,而是十二道金牌总共只跑一趟。
        无论路途有多远,都是跑一趟,算一下路途也无妨。
        由杭州临安到朱仙镇大约有一千七百多宋里,如果按照上述的速度,大约四天左右可送达到岳飞军营。但古代的道路不是那么畅顺的,实际需要十天时间左右。
        (三)为什么要一日发十二道金牌?
        1、军情万分重要,预防路上有意外,保障军令务必送达。古代路上很多劫匪,就算部分传件人遇劫,其他的令牌也会送达岳飞军营。
        2、连续性发令牌明显也是不让收件人回复。试想一下,当时岳飞在朱仙镇已经等着军令准备进攻汴京,如果不是连续性发令牌,岳飞肯定会回复,要求抓住战机进一步扩大战果。但连续性发十二道金牌诏令班师回朝,岳飞就没有机会回复。
        3、连续性的十二道金牌,也是一种必须服从的最高军令,是意味着就算天塌下来都要服从命令。结果岳飞不得不放弃进攻汴京的机会,服从军令班师回朝。
        4、十二道金牌是一种最高军令的方式,并不等于朝廷催促岳飞十二次,而是给岳飞下发了一次必须服从的最高军令。
        上述已经说明了十二道金牌的原理与意义,历史记载并没有假。之所以说“有争议”、“不合事理”等说法,都是因为不懂这个十二道金牌的性质,总是认为路途遥远不可能往返跑十二次,其实就是理解错误。
        朝廷以十二道金牌诏令岳飞班师回朝,以及朱仙镇大捷的历史事件没有假。历史记载已经走过了八百多年的历程,到现在只是部分人不理解,但通过细致的研究历史,就会发现这些历史事件真实无误。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楼2023-04-15 15:36
      回复
          《金史》载:“时暑,宗弼还兵于汴”。实际上是金兵打败仗撤退!
          《金史》载:【宗弼遣孔彦舟下汴、郑两州,王伯龙取陈州,李成取洛阳,自率众取亳州及顺昌府,嵩、汝等州相次皆下。时暑,宗弼还军于汴……】
          相关解释——
          一、时间:金天眷二年(宋绍兴十年,1140年)
          二、基本事件:当时金兀术在汴京调兵遣将,分别派遣孔彦舟领兵下汴州和郑州,王伯龙攻取陈州,李成攻取洛阳,而金兀术亲自领兵攻打顺昌,并相继攻打河南各个州郡。
          三、“时暑,宗弼还军于汴”。
          相关分析:据现代气象检测,汴京比郾城的气温还稍微热一些。
          1、金兀术因为暑天太热由河南撤军到汴京?当然不是!因为《金史》忌讳记载金兵打败仗的事件。
          2、《金史》的“时暑,宗弼还军于汴”实际上是打败,一路被宋军赶到汴京。
          3、“时暑,宗弼还军于汴”正是被岳飞领兵将金兀术打的一败再败,最后由朱仙镇撤兵到汴京。
          绍兴十年,岳飞相继取得了郾城大捷,颖昌大捷,并乘胜逐北,兵迫至朱仙镇,最后迫使金兀术撤兵到汴京。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楼2023-04-15 16:02
        回复
            到绍兴十年,宋金战争已经持续了十七年。而岳飞由一名普通的敢死队员到率领万军的将帅。岳飞与金军作战,也经历了十几年。曾经多少次单枪匹马冲入金营,斩杀金军大将;曾经多少次血染战袍……
            本文讲到的史载就是例证——【南宋史家吕中在《中兴大事记》一书作出了如下记述:“岳飞忠孝出于天性,自结发从戎,凡历数百战,内平剧盗,外抗强胡。其用兵也,尤其善以寡胜众……其战兀术也,于颖昌则以背嵬八百,于朱仙镇则以背嵬五百,皆破其众十余万。虏人所畏服,不敢以名称,至以父呼之”。】


          5楼2023-04-15 18:15
          回复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3-04-15 18:34
            回复
              @峰峰的转

              峰峰的转
              派个间谍到朱仙镇放了个屁,然后一吹,就是朱仙镇大捷。
              --------------------------------------------------
                你居然来我这里胡闹,哼,你懂历史吗?你看过史载吗?
                间谍到朱仙镇就吹?秦桧就是金朝派来南宋的间谍!就是奸细秦桧的联络人张通古通知金兀术的。
                看看史载——
                【方兀术弃汴去,有书生叩马曰:“太子毋走,岳少保且退矣。”兀术曰:“岳少保以五百骑破吾十万,京城日夜望其来,何谓可守?”生曰:“自古未有权臣在内,而大将能立功于外者,岳少保且不免,况欲成功乎?”兀术悟,遂留。飞既归,所得州县,旋复失之。飞力请解兵柄,不许,自庐入觐,帝问之,飞拜谢而已。】——《宋史》
                译解:
                正当兀术准备放弃汴京往北逃时,有一书生抓住他的马缰说:“太子不必撤走,岳少保将要退兵了。”兀术问道:“岳少保用五百名骑兵击败我十万大军,汴京的百姓日夜盼望他前来,怎么说能够守得住呢?
                ”书生回答说:“自古以来没有权臣在朝廷内把持朝政,而大将能在外建立功勋的事例。岳少保祸害尚且不能免,更何况还想成就功业呢?”兀术恍然大悟,于是留居汴京。岳飞大军既已撤归,原来所收复的州县,立即又全部丧失。岳飞极力请求解除自己的兵权,高宗没有批准,自庐山入朝觐见高宗,高宗问他,除了拜谢之外别无他言。
                【峰峰的转】吧友,你看到了吧。那个劝金兀术不要往北撤军的【书生】就是奸细秦桧的联络人之一。连金兀术都不知道岳飞要撤军,反而这个书生就如此清楚宋廷内的事。这些事,甚至连宋廷内的朝臣还未知道,却是让这个书生全部知道!而且他说明了岳飞即将有大祸,因为岳飞在朝中没有权臣的背景。这个书生怎样会知道?这摆明是秦桧告诉他的。并派通知金兀术的。
                所以,你说的间谍,正是秦桧,而这名书生名叫张通古,是秦桧的间谍联络人。
                噢,【峰峰的转】,你明明是在揭发秦桧的历史罪行啊!我说你是辱骂秦桧的高手一点也没错。


              9楼2023-04-15 21:10
              收起回复
                你在岳飞吧发的南宋50%以上的赋税上供给金朝的出处在哪里?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3-04-19 08:11
                收起回复
                  还有南宋人口不到3000万的出处是哪里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3-04-19 08:12
                  收起回复
                    中国古代的制度就是玩人的,把臣民玩弄于股掌之间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3-04-25 08:07
                    回复
                      岳飞退兵7月22日收到诏书,从同时7月22日赵构才收到岳飞7月5日和8日的奏报来说,7月22日岳飞收到的是赵构7月8日发出的,其实所谓的秦桧谗言怂恿应该是后来人添油加醋,虽然他确实不是个东西,但是这个事他参与应该不深。
                      7月8日为什么赵构会发出12道金牌,显然不是岳飞6月下旬的战报所能影响的,虽然赵构明显不想岳飞轻进中了圈套,更重要的是7月8日李弱虚从岳飞军中赶回,不但赵构让岳飞退兵被李若需矫诏,更重要的是边帅和钦差勾结是帝王的大忌,此前视为郭子仪的韩世忠不奉诏,刘琦也不奉诏,李若需力挺岳飞使得赵构无论如何都要召回岳飞。
                      所以7月18日岳飞依然能上书强调机会难得,依然想继续进兵,也逼迫了金军撤出开封,但是7月22日赵构的12道金牌让所有人包括岳飞都只能奉召撤军。
                      从赵构7月22日收到7月5日8日奏的时候,已经开始派出心腹殿前司,也强调岳飞可以自己处置,自己不从中御。最大的问题是没有电话,7月22日赵构发出岳飞有决策自由,但是同时岳飞却收到必须撤军的命令,这个是最大的悲哀。这个时候岳飞已经按照之前的命令将军队交给王贵指挥撤退,自己已经轻骑以来临安的路上,收到可以放权的诏书的时候已经到了庐州,一个巨大的悲剧而已。


                      IP属地:湖南13楼2023-04-25 23:07
                      收起回复
                        换而言之赵构收到7月5日战斗的及时战报和7月8日的补充报告已经彻底被岳飞征服,可惜战斗捷报玩到了14天,如果6月22日岳家军攻克淮宁或者颍昌的时候双方决战的话,7月8日的捷报能和李若需一起到临安,岳飞就不会收到12道金牌,就不会有撤军,可惜没有如果。


                        IP属地:湖南14楼2023-04-25 23:35
                        收起回复
                          @湘潭红花小帅哥 13楼2023-04-25 23:07

                          湘潭红花小帅哥
                          岳飞退兵7月22日收到诏书,从同时7月22日赵构才收到岳飞7月5日和8日的奏报来说,7月22日岳飞收到的是赵构7月8日发出的,其实所谓的秦桧谗言怂恿应该是后来人添油加醋,虽然他确实不是个东西,但是这个事他参与应该不深。
                          ----------------------------------------------------------------------------------
                            看看《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37的注释部分记载——

                            这是《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37的页面。
                            看看这个注释的内容——
                            ……表到,秦桧大怒,忌侯功高,常用间谋於上,又与张俊、杨沂中谋,乃遣台官罗振奏兵微将少,民困国乏,岳某若深入,岂不危也?愿陛下降旨,且令班师。
                            另《宋史》记载
                             十年……时张俊克亳州,王胜克海州,岳飞克郾城,几获兀术。张浚战胜于长安,韩世忠胜于泇口镇,诸将所向皆奏捷,而桧力主班师——《宋史》
                             ”桧知飞志锐不可回,乃先请张俊、杨沂中等归,而后言飞孤军不可久留,乞令班师。一日奉十二金字牌,飞愤惋泣下……——《宋史》
                            以上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见上图)和《宋史》记载都证实了秦桧怎样怂恿赵构以十二道金牌诏令岳飞班师。


                          15楼2023-04-26 00:49
                          收起回复
                            楼主,你三楼关于金牌的解说,有详细的史料没啊,借鉴下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3-11-06 11:20
                            回复
                              楼主的观点都有明确的史料为证据,让人信服


                              IP属地:北京17楼2023-12-15 10: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