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吧 关注:153,303贴子:1,664,063

战国后期格局图 ,转自知乎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先从五国伐齐开始说起。
秦昭襄王23年,魏昭王12年,韩釐王12年,赵惠文王15年,齐闵王17年,楚顷襄王15年,燕昭王28年。
有关五国伐齐的始末,由于篇幅有限这里不做过多介绍。这一事件牵涉有大量阴谋活动及政治运作,几乎是战国历史上最漫长、最复杂的一次较量,在这里也很难用很精炼的语言进行总结,如果有兴趣的朋友请参考再论秦大作。
这里,只说五国伐齐的结果:

图为五国伐齐之后,列国对齐地的瓜分情况。
如果所示:
白圈分别为齐国仅存在即墨、莒两都,齐五都中的临淄、平陆、高唐(或阿)均已失陷;
红圈为燕、赵、魏、秦占据的齐地,燕国占领了临淄在内的70余座城邑,赵国占领了济西地区,魏国占领了故宋地,秦国占领了陶邑;
黄圈为楚国占领的一部分淮北地区,另有一支10,000人的楚军以救齐之名进驻了莒邑,楚将淖齿因此被齐闵王任命为齐相——不过,后来齐王和淖齿产生了一些矛盾,淖齿杀死了齐王,后被莒人所杀。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直观看到:
燕国从伐齐战争中分得的领土最多,魏国吞并的领土次之,赵国再次之,秦国最少,楚国所夺回的“淮北”具体范围不详。
在这里,我们需要讨论3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
为什么强大的秦国夺得的领土这么少?
这个比较好理解,因为秦国和齐国并不接壤,所以它只能追求的是质量和战略价值,不能追求面积;
第二个问题:
为什么江河日下的魏国能吞并一大片富庶领土?
这个也比较好理解,当时宋康王就在魏国,原齐相田文也在魏国做国相,抓到这两张牌肯定有利于拉拢宋人和当地的齐国官员,
第三个问题:
为什么比较弱小的燕国倒能吞并那么大的领土?
这个更好理解,因为列国暂时懒得管。
至于懒得管的原因,无外乎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列国忙于各忙各的没时间理睬,一方面是列国也知道燕国其实吃不下去。
又为什么说都知道燕国吃不下去呢?
我们看一下另一块领土:

图中红圈所示为魏国的河东郡,约四百里左右。
在伊阙之战后,魏遣芒卯向秦国“割让”了这块土地。但在之后的10年之间内,河东郡的治所安邑一直在秦魏两国之间反复易手,甚至在30年以后的阙与之战期间还有魏将公子咎率精锐部队进驻安邑的记录——治所尚且如此,其他地方可想而知。
那么,秦国为什么这么多年都不能完全吃下河东之地呢?
究其原因,以河东郡县之广、三晋卿族之盛,纵使秦国制度再先进,也难以凭借公元前三世纪的行政能力将其快速消化。强秦想要消化晋地都如此吃力,弱小的燕国想要消化整个齐地更不太可能,此时列国选择暂且放燕国一马也就不奇怪了。
说到这里,我们大致也就理解了为什么秦朝统一以后12年就土崩瓦解,为什么项羽在灭秦后大肆分封诸侯,又为什么到了汉代朝廷依旧要分封诸侯。
估计有些朋友问:
既然摆明了吃不掉齐地,那为什么燕昭王不学学赵国,找一个相对现实的范围见好就收呢?
最直接的原因之一应该在燕将乐毅的身份——燕卿、赵相、魏臣——就此君之后的行径来看,这个人最在意的并不是燕国的利益,而是燕、赵、魏之间的平衡及自身的权势。
截止到这一年为止,列国的实力大致排名为:
秦国是当时的最强国;
赵国是第二强国;获得了齐国的河外之地,不仅军事能力强,而且经济能力也获得了弥补
楚国排第三;获得了淮北之地。
魏国排第四,这时的魏国虽有宋地进账,但却有陶邑在背,处境绝对是要比赵国危险的;
燕国排第五,现在的燕国严重“虚胖”,且军队的指挥权上在有一定不稳定因素;
韩国排第六,相比于魏国,它的地理位置更加尴尬,且实力上没有任何补充;
齐国排第七,此时属不提之列。
公元前283年
秦国立即向魏国发起进攻,秦军先攻取了安城,然后直扑大梁。
与此同时,魏相田文至燕、赵两国求救,得到了一支180,000人的援军。
秦军听闻燕、赵救魏后退兵,秦相魏冉也因此次攻魏无功而返而下台。
是年,列国攻势大致如下:


IP属地:江苏1楼2023-04-12 15:47回复
    好帖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04-12 22:19
    回复
      支持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3-04-12 23:52
      回复
        大神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3-04-13 02:06
        回复
          大秦万年


          IP属地:内蒙古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3-04-13 07:20
          回复
            m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3-04-13 08:10
            回复
              上来就写错了,秦国目的达到了,其他国家目光短浅。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3-04-13 08:31
              收起回复
                酝酿期:公元前283年-公元前281年
                秦昭襄王24年,魏昭王13年,韩釐王13年,赵惠文王16年,齐襄王元年,楚顷襄王16年,燕昭王29年。
                秦国立即向魏国发起进攻,秦军先攻取了安城,然后直扑大梁。
                与此同时,魏相田文至燕、赵两国求救,得到了一支180,000人的援军。
                秦军听闻燕、赵救魏后退兵,秦相魏冉也因此次攻魏无功而返而下台。
                是年,列国攻势大致如下:

                图中所示:
                红箭头为秦军攻梁的大致路线,不过此说略有争议;
                紫尖头为燕赵联军救魏的大致路线,统帅应是乐毅本人,疑似在救魏后以赵相的名义为赵国攻下了魏国的伯阳;
                黄箭头为赵将廉颇攻齐阳晋的大致路线,白圈分别是齐国五都中的高唐、阿、平陆,此时3个城邑究竟在燕、赵哪一方的手里并不好说;
                红圈为当时齐国仅存的3座城邑,也就是莒、即墨、聊城。
                公元前283年结束。
                秦昭襄王25年,魏昭王14年,韩釐王14年,赵惠文王17年,齐襄王2年,楚顷襄王17年,燕昭王30年。
                这一年,秦国对赵国救魏展开了报复,攻取了赵国2座城邑,具体位置有一定争议,疑似在今山西汾阳一带。
                同年,秦、魏、韩三国相会,秦廷有重新构建连横的倾向。
                “完璧归赵”事件疑似发生在这一年,秦廷似乎有意试探赵国的态度。
                公元前282年结束。
                秦昭襄王26年,魏昭王15年,韩釐王15年,赵惠文王18年,齐襄王3年,楚顷襄王18年,燕昭王31年。
                秦军继续攻赵。
                魏国大抵在同时期于卫国境内与赵军交战。

                图中所示:
                红箭头为秦攻赵的大致情况;
                黄箭头为魏攻卫的大致情况。
                是年,秦将白起忽然掉头攻击魏都大梁,而后被燕赵联军困于林中,秦廷被迫承认了赵国在济西、燕国在胶东的占领才算解决(见杨宽《战国史》P430)。
                同年,秦廷当时的国相下台,魏冉再度成为秦相——至于在林中之战以前还是以后不明。
                总结来说:
                这一阶段秦廷的真实目标不详,可能是想折腾魏国来为攻赵创造条件,也可能是想折腾赵国来为攻魏创造条件,还有可能是想折腾魏、赵来为攻韩创造条件,可能秦廷内部也没有一致观点。
                尽管这一年秦国的动向让人捉摸不定,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秦廷正尝试重新构建连横,要么是秦-韩-魏-陶,要么是秦-赵-陶。

                图中,红线和白线是秦廷的两种连横方案。
                显而易见,秦-韩-魏-陶的连横方案尤其不能被楚国接受。
                为什么呢?
                原先秦、韩、魏三国联盟的时候,楚国可以和宋、齐联盟进行对抗,现如今齐、宋均已倾覆,燕国又无法替代齐国的位置,一旦秦国和韩、魏联盟的话,楚国就会陷入外交孤立的窘境。
                也是在这一年,楚廷借一个神射手之口宣布了一项宏伟的战略规划:

                这一战略规划大致分为3个阶段:
                黄箭头是第一阶段,楚军从三个方向出击,西线切断魏国和秦国本土的联系,中线切断大梁与秦国陶邑的联系,东线则包抄陶邑的后方,最终占据大梁。
                灰箭头是第二阶段,楚军采取闪电战的战术,从莒出发,利用河道快速攻取临淄北部的浿丘,而后顺势占领即墨,再后面就可以一举收服泗上列国。
                紫箭头是第三阶段,在趁着秦攻三晋的疲劳之际,楚军应攻击汉中和方城的楚国故地,接下来封锁函谷关,就此占领崤山以东的广袤地区。
                从上述内容来看,楚廷将秦、魏、齐(或燕)视为假想敌,赵国视为潜在盟国,几乎想以一国之力宰割天下。客观上讲,楚廷此时的举动更像是一种外交攻势,目的是在敲打韩、魏接下来该怎么站队——至于这一战略本身,楚廷大概率不会太过当真。
                现如今,楚国出来搅局了。
                公元前281年结束。
                ·


                IP属地:江苏9楼2023-04-13 09:56
                回复
                  司马错的最后一次出征:公元前280年
                  秦昭襄王27年,魏昭王16年,韩釐王16年,赵惠文王19年,齐襄王4年,楚顷襄王19年,燕昭王32年。
                  如果上一年楚廷借神射手之口的宣言确实只是一次外交攻势,倒也能解释后来楚国战争动员的迟缓......
                  秦国则趁机迅速展开了行动。
                  在北方,秦将白起攻取了赵国的代、光狼城,之后双方似乎达成了停战协议,于是赵国把伯阳归还给了魏国,转向攻击齐国的麦丘。
                  注意,在这里麦丘是被视作齐邑的。可能是因为当时齐国已经复国了,也可以是麦丘名义上归属了燕国,但赵国以“齐邑”为借口进行攻打。
                  在南方,司马错则从陇西发兵,沿着蜀郡攻击楚国的黔中地区。是役,楚军大败,楚廷将上庸、汉北之地割给了秦国。
                  这一年列国的攻势大致如下:

                  如图所示:
                  上红箭头为秦将白起攻赵的大致路线;
                  紫尖头为赵将赵奢攻麦丘的大致路线(注,此时齐国是否复国有争议);
                  下红箭头为秦将司马错攻楚的大致路线。
                  这一年结束。
                  ·
                  武安南国:公元前279年
                  秦昭襄王28年,魏昭王17年,韩釐王17年,赵惠文王20年,齐襄王5年,楚顷襄王20年,燕昭王33年。
                  楚国大致在这一年完成了战争动员,由楚将庄蹻率兵反攻,大致击穿了黔中、巴郡,向着南郡以南的颠地深入。
                  秦将司马错在此后不见史册,可能于此役阵亡,也可能获罪被罢免,考虑到年龄问题,自然死亡的可能性也不低。
                  同年,赵王与秦王相会与渑池。赵将廉颇继续攻齐。
                  也是在这一年,魏国给秦王写信,称听说秦廷有攻梁的计划,然后表示此时秦廷更应该攻楚。
                  大致在这一年,燕昭王逝世,燕惠王继位,以骑劫代乐毅,被齐将田单所破,齐国复国。
                  从这一年的整体态势看,赵、魏两国对秦楚两国之间的战争都没有任何要干涉的意思,而齐、燕两国又发生了剧烈动荡,不可能有任何干涉的能力。
                  秦廷嗅到了战机。
                  是年,秦将白起率兵攻楚,攻取了楚国的鄢城和郢都,楚王被迫东逃。

                  图为这一年秦楚两国的攻势。
                  如图所示:
                  白箭头为楚将庄蹻的大致路线(这一路线略有争议,可能有点偏);
                  红箭头为楚将白起攻楚的大致路线,从地名上看秦军当时比较有可能是兵分两路,另一支秦军的统帅相对可能是蜀守若。
                  是役,白起被封为武安君。
                  身在滇地的楚将庄蹻则因为归路被断,在滇地自立为王。
                  在这一阶段可以看到,当时秦国对攻楚的态度是十分果断且坚决的,其原因应与当时秦廷的局势有一定关系。

                  如图所示:
                  左上紫圈为咸阳,中紫圈为武关,这条交通线是联通秦楚两国的主要路线;
                  中部红圈所示,为楚系外戚“四贵”封邑所在区域,包括有新城、穰、宛、邓等要镇,其中邓的位置略有争议,所以把两个“邓”都圈在了里面;
                  下白圈即为楚都郢。
                  从图中可以看到,楚系外戚的封地基本处于鄢郢之战的后方——只要楚系外戚的态度坚决,白起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展开军事行动。
                  那么,楚系外戚为什么要对母国如此痛下杀手呢?
                  这是另一个故事,此处不做展开,如果有朋友感兴趣后面我们会再作讨论。
                  除了秦国的因素外,楚国方面也存在有两个因素——一个是楚将庄蹻的远征导致江汉的力量空虚,另一个是楚国在当时很有可能仍未认真进行军事动员。

                  如图所示:
                  红箭头为庄蹻的大致路线,从之后蜀守若的活动范围看,红圈所示的区域有可能已经被楚军夺回;
                  白圈所示为鄢郢之战的主战场江汉地区,可以看到当时江汉平原的水道十分复杂,并有广阔的云梦泽横贯在当中。
                  有关庄蹻所部军队的数量没有记载。从庄蹻的活动范围看,他的军队数量不会太少,也不会太多。
                  为什么不会太少呢?
                  因为庄蹻的活动范围较广,如果只是一支中小型军队的话不太可能完成如此艰巨的军事任务,所以大概率是一支上万人的军队。
                  为什么又不会太多呢?
                  这里有一个历史常识,战国时期虽然经常出现集团军规模的战争,可一旦涉及长途行军,军队数量就会急剧缩减——比如,楚至莒救齐、燕助齐攻宋、秦助魏攻楚、楚攻燕,这些战争的军队规模都在10,000-40,000人之间——军队规模减少并非单纯在糊弄,更重要的因素在于自耕农的临时武装不可能维持如此规模的远征,因此只能使用脱产或半脱产的军队才能进行。
                  从庄蹻的攻击跨度来看,他所部的军队应当正是脱产或半脱产的军队,因此规模不可能到达集团军的程度。
                  这这两点上看,庄蹻应当从楚国抽调走了一定规模的精锐部队,导致了楚国在江汉地区防御力量的减弱。
                  当然,上述因素不可能是决定性因素,根本还应该在于楚廷疏于备战。
                  《中山策》中,白起称:
                  时楚王恃其国大,不恤其政,而群臣相妬以功,谄谀用事,良臣斥疏,百姓心离,城池不修,既无畏臣,又无守备。
                  《楚策四》中,庄辛称:
                  君王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与寿陵君,专淫逸侈靡,不顾国政,郢都必危矣。
                  从上面的言论中可以看到,当时楚廷内部的矛盾重重,楚王及身边重臣又无足够的危及意识,一部分意识到危及来临的重臣还被驱逐,似乎以楚王为首的楚廷高层十分坚信秦军不可能进攻江汉地区。
                  那么,又是什么原因导致楚廷高层出现如此严重的误判呢?
                  一种是非理性因素,比如楚王及身边重臣的智力普遍不太理想,或者贪图享乐而忽略了战争的因素;
                  一种是理性因素下的误判,从当时的局势来看,秦国的重点精力按道理应该放在攻击三晋,应该放在消化河东,应该放在控制刚刚复国的齐廷,总之跋山涉水去攻打一片完全不可能消化掉的泽国并不划算——于是,楚廷完全错估了秦国的战略规划。
                  以上两个因素究竟哪个占的比重大不做讨论。
                  总之,白起在鄢郢之战中之所以能够顺利得手,极大程度取决于支持者的决心和敌人的误判,两者都是必不可少的要素。
                  这一年结束。
                  截止到278年
                  秦国是当时的最强国;从体量来看已经天下无敌了,五国伐齐以后秦国连人口都对其他国家形成了优势
                  赵国是第二强国;获得了齐国的河外之地,不仅军事能力强,而且经济能力也获得了弥补
                  其他五国和两强不在一个层次,赵国和秦国不在一个层次。
                  魏国排第三;获得了宋地,但是地缘极其危险,如果赵国不管,魏国一定会被秦国吞并。老大和老三差距现在已经拉的太大了,之前秦楚齐三强时期,老大和老三基本上是差不多的。
                  韩国第四,其实实力上韩国没什么进步,但是韩国臣服于秦国没有被打,燕国国力实在太弱,齐楚都处于被打残的恢复期,所以让韩国这个大部分时间第六,少部分时间第五的弱国,竟然能排到第四,这也是战国有史以来最弱 的第四,弱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地步。
                  楚国第五,非常惨,首都都丢了,堂堂楚国竟然迁都到韩魏背后的陈县寻求韩魏做自己的屏障。
                  齐国第六,刚刚复国,实力还在恢复期。
                  燕国第七,齐国复国以后一夜回到解放前。


                  IP属地:江苏10楼2023-04-13 10:14
                  回复
                    好帖当赏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3-04-13 12:25
                    回复
                      怎么说呢哥们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3-04-13 14:35
                      回复
                        楼主辛苦了!加精华!


                        IP属地:安徽通过百度相册上传13楼2023-04-13 14:55
                        收起回复
                          牛哇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3-04-13 15:31
                          回复
                            写战国最好的小说是东周列国志?@不怕鬼敲门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3-04-13 15:34
                            回复
                              讲的可以,支持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3-04-13 15: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