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也叫NRDS。现在我们习惯叫RDS(呼吸窘迫综合征),区别成人型的RDS(ARDS)。实际上新生儿越来越多的成人型的RDS发生。很多人对这个专业术语很难理解。那举个例子2003年的非典全国大流行,那就是成人型的RDS。可见这个疾病还是风险很大的。但新生儿的RDS相对而言要好治疗得多。
早产儿由于提前离开母体,母亲应该大量分泌PS(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给宝宝,可宝宝提前离开了,宝宝出生后就会缺少这种物质。那这种物质有什么用呢,这种物质很神奇,本来宝宝的肺在妈妈肚子里是不充气的,就像气球未充气的样子。出生后这个PS可以让宝宝的肺自动充气,宝宝的第一声啼哭就是将肺充气。那么问题来了,早产儿缺少这个物质,肺泡就不能充气,自然而然就会呼吸困难了。这种症状就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拍片子就是“白肺”,会有“支气管充气征”,会有“毛玻璃样改变”这些专业术语出来。
成人型的RDS的发病原因不一样,大部分都是其他原因导致的。最常见的就是重症感染,感染导致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灭活,就是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都被消耗完了,然后肺泡就像漏气的气球一样慢慢萎陷了。还有就是外伤、异物吸入(有毒气体、固体、液体如溺水)。所以成人型的会非常的凶险,死亡率、致残率会非常高,这点我们在2003年非典全国大流行时已经领教过了。
治疗上目前国内新生儿这几年的大力发展,特别是新生儿高频呼吸机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大力推广使用,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效果越来越好,形成了一套非常有效给力的治疗体系。这点我们可以搜卫生部的临床路径。里面已经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路径,里面规定了哪天做什么检查,用什么治疗,很多人不能明白这个有什么用。大家都知道阑尾炎,那么很多医院为了扩大知名度,经常会搞些优惠活动,对阑尾炎手术进行限价,多少多少钱给你开好,多了的医院负责。那卫生部的这个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就类似于这个作用,当然这个不是用来限价的,而是用来限制医生的治疗和检查的。不可以乱检查、扩大治疗,也不可以无限期不让宝宝出院。
治疗这类疾病的最主要治疗方法是呼吸机+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目前推荐无创呼吸机(CPAP)+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组合。其次是机械通气(有创呼吸机)+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治疗,有创呼吸机首选高频呼吸机,谁用谁知道。在有些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经济因素为多)那呼吸机是一定要用的。
CPAP:多称为无创呼吸机。是一种使用鼻塞来进行通气的呼吸机,特点是损伤小,功能呢也相对较弱,对病情相对轻的宝宝是首选,也是早产儿用的最多、最广泛的一种呼吸机。、
机械通气:分为两类,一种是常频机械通气,这个用的最多,特别是成人,几乎都是这个。还有一种是高频机械通气,这个新生儿用的很多,这种高频机械通气是治疗RDS的天生利器,有很多好处,特别是对肺的损伤很小,不像常频机械通气那样通气很野蛮。现成人的ARDS死亡率依旧非常的高,而我们新生儿的ARDS死亡率很低,后遗症几乎不谈起,甚至夸张点说我们ARDS的治疗跟治疗严重点的感冒差不多了,为什么这样,很大一部分就是因为有这个高频机械通气。在这一点成人的ICU和呼吸科应该向我们学习。我们新生儿科几乎没有股骨头坏死的病例,你看看那年的非典,多少人股骨头坏死,现在想想完全可以避免,多可惜。呼吸机在费用上呼吸机收费会在基本的住院费用上每天多1000~2000元不等(包括各种吸痰治疗费、管道费、耗材费等)。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英文缩写 PS。国内用的是猪肺和牛肺的。意大利凯西医药的是固尔苏,有大规格的和小规格的。小规格的几千,大规格的1万多,固尔苏的推荐用量比较大,可以用到200mg/kg。国产的是双鹤的是珂立苏,3000左右一只,一般70-100mg/kg,也就是一公斤的宝宝需要一支左右(具体看各个医生使用习惯,有人喜欢剂量大点,有人喜欢小点)。两种药品的效果都差不多,相对而言固尔苏效果要好点。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好处不少,但缺点也有不少。第一是价格昂贵,体重小的一次要大几千,体重大的一次就要1万多甚至更多。第二就是很多合并重症感染的宝宝效果不好,甚至可以说几乎没用,用下去只能维持很短时间就不行了,就会存在反复用。好吧我见过最多的一个宝宝用了8次,花钱如流水就是这么形容的。很多人在贴吧会问到这个问题:医生啊,我宝宝医院的医生建议我们用,我们当时拒绝了,现在生后7天,我们想给他用,可以吗?那我告诉你,宝宝一般生后72小时以后,自身会生成大量的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所以要是宝宝熬过这个时间段,那么使用的价值会越来越低。有一种情况下是可以用的,那就是一直用着呼吸机,宝宝的呼吸情况依然不乐观,胸片提示肺泡充气依然不乐观,才考虑使用。
静脉输液上着重的是积极抗感染治疗。很多宫内感染的宝宝出生就表现为RDS,所以我们RDS的宝宝都是积极抗感染治疗,2种抗生素一起用,一般使用青霉素+头孢的组合,当然有家医院用一代头孢加二、三代头孢的奇葩组合,我就不做评论了。其他就是积极的静脉营养支持,特别是早产儿。没有营养支持疾病是很难愈合的,就是愈合也是要走很长的路。
早产儿由于提前离开母体,母亲应该大量分泌PS(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给宝宝,可宝宝提前离开了,宝宝出生后就会缺少这种物质。那这种物质有什么用呢,这种物质很神奇,本来宝宝的肺在妈妈肚子里是不充气的,就像气球未充气的样子。出生后这个PS可以让宝宝的肺自动充气,宝宝的第一声啼哭就是将肺充气。那么问题来了,早产儿缺少这个物质,肺泡就不能充气,自然而然就会呼吸困难了。这种症状就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拍片子就是“白肺”,会有“支气管充气征”,会有“毛玻璃样改变”这些专业术语出来。
成人型的RDS的发病原因不一样,大部分都是其他原因导致的。最常见的就是重症感染,感染导致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灭活,就是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都被消耗完了,然后肺泡就像漏气的气球一样慢慢萎陷了。还有就是外伤、异物吸入(有毒气体、固体、液体如溺水)。所以成人型的会非常的凶险,死亡率、致残率会非常高,这点我们在2003年非典全国大流行时已经领教过了。
治疗上目前国内新生儿这几年的大力发展,特别是新生儿高频呼吸机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大力推广使用,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效果越来越好,形成了一套非常有效给力的治疗体系。这点我们可以搜卫生部的临床路径。里面已经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路径,里面规定了哪天做什么检查,用什么治疗,很多人不能明白这个有什么用。大家都知道阑尾炎,那么很多医院为了扩大知名度,经常会搞些优惠活动,对阑尾炎手术进行限价,多少多少钱给你开好,多了的医院负责。那卫生部的这个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就类似于这个作用,当然这个不是用来限价的,而是用来限制医生的治疗和检查的。不可以乱检查、扩大治疗,也不可以无限期不让宝宝出院。
治疗这类疾病的最主要治疗方法是呼吸机+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目前推荐无创呼吸机(CPAP)+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组合。其次是机械通气(有创呼吸机)+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治疗,有创呼吸机首选高频呼吸机,谁用谁知道。在有些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经济因素为多)那呼吸机是一定要用的。
CPAP:多称为无创呼吸机。是一种使用鼻塞来进行通气的呼吸机,特点是损伤小,功能呢也相对较弱,对病情相对轻的宝宝是首选,也是早产儿用的最多、最广泛的一种呼吸机。、
机械通气:分为两类,一种是常频机械通气,这个用的最多,特别是成人,几乎都是这个。还有一种是高频机械通气,这个新生儿用的很多,这种高频机械通气是治疗RDS的天生利器,有很多好处,特别是对肺的损伤很小,不像常频机械通气那样通气很野蛮。现成人的ARDS死亡率依旧非常的高,而我们新生儿的ARDS死亡率很低,后遗症几乎不谈起,甚至夸张点说我们ARDS的治疗跟治疗严重点的感冒差不多了,为什么这样,很大一部分就是因为有这个高频机械通气。在这一点成人的ICU和呼吸科应该向我们学习。我们新生儿科几乎没有股骨头坏死的病例,你看看那年的非典,多少人股骨头坏死,现在想想完全可以避免,多可惜。呼吸机在费用上呼吸机收费会在基本的住院费用上每天多1000~2000元不等(包括各种吸痰治疗费、管道费、耗材费等)。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英文缩写 PS。国内用的是猪肺和牛肺的。意大利凯西医药的是固尔苏,有大规格的和小规格的。小规格的几千,大规格的1万多,固尔苏的推荐用量比较大,可以用到200mg/kg。国产的是双鹤的是珂立苏,3000左右一只,一般70-100mg/kg,也就是一公斤的宝宝需要一支左右(具体看各个医生使用习惯,有人喜欢剂量大点,有人喜欢小点)。两种药品的效果都差不多,相对而言固尔苏效果要好点。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好处不少,但缺点也有不少。第一是价格昂贵,体重小的一次要大几千,体重大的一次就要1万多甚至更多。第二就是很多合并重症感染的宝宝效果不好,甚至可以说几乎没用,用下去只能维持很短时间就不行了,就会存在反复用。好吧我见过最多的一个宝宝用了8次,花钱如流水就是这么形容的。很多人在贴吧会问到这个问题:医生啊,我宝宝医院的医生建议我们用,我们当时拒绝了,现在生后7天,我们想给他用,可以吗?那我告诉你,宝宝一般生后72小时以后,自身会生成大量的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所以要是宝宝熬过这个时间段,那么使用的价值会越来越低。有一种情况下是可以用的,那就是一直用着呼吸机,宝宝的呼吸情况依然不乐观,胸片提示肺泡充气依然不乐观,才考虑使用。
静脉输液上着重的是积极抗感染治疗。很多宫内感染的宝宝出生就表现为RDS,所以我们RDS的宝宝都是积极抗感染治疗,2种抗生素一起用,一般使用青霉素+头孢的组合,当然有家医院用一代头孢加二、三代头孢的奇葩组合,我就不做评论了。其他就是积极的静脉营养支持,特别是早产儿。没有营养支持疾病是很难愈合的,就是愈合也是要走很长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