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后吧 关注:5,549贴子:101,751
  • 11回复贴,共1

论述孝惠帝诸子的血脉真相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说明:
节选自论文《惠帝诸子的命运:吕后擅权视野下的考察》
◎黄 钊(江苏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江苏 徐州 221116)


IP属地:广东1楼2023-04-02 21:01回复
    在政变前夕,惠帝之子除死去的一个不知名的皇帝和原常山王刘不疑、淮阳王刘强外,还剩下少帝刘弘、常山王刘朝、淮阳王刘武以及济川王刘太。当拥刘政变成功后,为控遏梁、赵要地,“徙济川王王梁,立赵幽王子遂为赵王”[4]。吕氏集团破灭是必然的,而更重要的是如何处置惠帝四子。当时参与政变的周勃、陈平等人认为“少帝及济川、淮阳、恒山王皆非惠帝子,吕太后以计诈名它人子,杀其母,养之后宫,令孝惠子之,立以为后,用强吕氏。今已灭诸吕,少帝即长用事,吾属无类矣,不如视诸侯贤者立之”。


    IP属地:广东2楼2023-04-02 21:03
    回复
      首先,所谓“吕太后以计诈名它人子”一事,《史记·吕太后本纪》是这样说的 :“宣平侯女为孝惠皇后时,无子,详为有身,取美人子名之。”所谓的“美人”,《汉书·外戚传》指出“汉兴,因秦之称号,帝母称皇太后,祖母称太皇太后,适称皇后,妾皆称夫人。又有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之号焉 ”。[5]3935 由此可见,应该将“美人”理解为皇帝妃子的称号更合理,既然是皇帝妃子,为何其子不是皇帝之子呢?刘伯庄所注“怀身而入宫生子”恐怕更多的是后人的猜测。其次,通过查找《史记》中的《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和《惠景间侯者年表》相关的记载,可以发现司马迁记载刘弘等人的身份依旧是“惠帝子 ”,这其实给我们透露一个信息,即司马迁在驳斥周勃等人对“诸子非惠帝子 ”的质疑,或者退一步而言,至少可以说,贸然接受“诸子非惠帝子”的结论是有待商榷的。


      IP属地:广东3楼2023-04-02 21:04
      回复
        除此之外,我们可以发现,在汉代以后,历代史家开始反思史书中(特别是《汉书》)的一贯表述,重新审视“诸子非惠帝子”的问题。在《寤言·周勃论》一篇中,作者直言“夫曰孝惠后宫子、曰美人子、曰皇子,其为惠帝子也明矣。乌得以惠后无子,而遂谓惠帝之无子哉?”接着认为惠帝张后虽然没有生子,但是不意味着其他妃子没有生子。而且在政变的同时,周勃等人并没有事先杀掉号令天下的假少帝以动摇吕氏,政变后少帝还派遣人慰劳大臣等等,意在说明“诸子非惠帝子 ”的言论是周勃、陈平主导的政治阴谋。[8] 清代学者秦蕙田也对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太后欲张后有子,诈取后宫子名之,后宫所生亦安见其尽非帝子?然推太后之心,则其为是否亦所不论,嫌疑之际,大臣遂尽举诛之。倘四子之中有一真惠帝子,岂不因之而斩乎?”清末的薛福臣在《庸盦笔记》的《汉惠帝后裔在爪华岛》中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史料,当地刘姓族谱中明确记载惠帝有七子,在政变时,少帝刘弘已经十五岁,有子刚满三月,随后在张皇后努力下,由张敖秘密收养,不久借南越王使者,将此子带到南方。[9]如果属实,那就更进一步证实了“惠帝之子非真子 ”为假命题。除了以上所展现的历代学者的相关见解之外,我们还可以质疑的是,为什么即使像王陵这样直言不讳之人,也只是反对“非刘氏而王”的举措,不反对皇帝是假皇帝呢?唯一的解释就是,惠帝诸子在政变中遭殃及而被污名化。[2]


        IP属地:广东4楼2023-04-02 21:05
        回复
          在众人心中,现任少帝年少无知,惠帝之子都是吕氏的傀儡,并没有任何政治势力,而此次政变所想要达到的重要目的就是迎立一个既可使政变集团得利、又能保证政权姓刘以稳定政局的天子。诸大臣的利益在吕后时期被蚕食,到吕后死前,为稳定朝政,确保权力过渡平稳,又剥夺了太尉周勃和丞相陈平的权力由诸吕掌控;虽说惠帝诸子在血脉上而言是属于刘姓,但是这无法确保与吕氏有血缘关系的诸子在长大后不借此政变事件对周勃等人进行清算。很显然,少帝并不符合周勃等人的要求。既然不符合,势必需要寻找一个借口将少帝拉下马来,为其政变“正名”,而否定少帝等人的正统性是唯一的、不留后患的手段。之后,为使新任皇帝合法性不再受到质疑,斩草除根成了继否定惠帝四子正统性之后的必要步骤。因此,就有《史记·吕太后本纪》的记载,“夜,有司分部诛灭梁、淮阳、常山王及少帝于邸 ”④。威胁功臣集团既得利益的阻碍被清除,功臣与皇帝“共天下 ”的政治制度与政治发展相互协进的模式最终造成了代王入继的结果。[1]39-45 此后,在班固的《汉书》中直接将惠帝数子列入《异姓诸侯王表》,并且直言刘弘为“吕氏子”,继承了周勃等人的政治遗产,承认文帝一脉的绝对正统性。


          IP属地:广东5楼2023-04-02 21:06
          回复
            注释:
            ①《史记》中《张耳传》与《吕太后本纪》记载的关于张敖死亡时间为高后六年或七年,鲁元公主死亡时间是在高后元年。根据《史记·吕太后本纪》,张偃立为鲁王是在其父张敖还在世的高后元年,父还是侯,子却被封王了,这似乎难以说得通。《汉书》似乎看到了此中的不合理,只在《张耳陈余传》中提到“高后元年,鲁元太后薨。后六年,宣平侯敖薨。吕太后立敖子偃为鲁王,以母为太后故”,但是却没有将《表》中鲁国的建国时间改为高后六年或七年。
            ②“诸吕欲为乱”一事,更多的是政变集团为美化政变合法性而做出的宣传。参见谢绍鹢 :《吕后身后的西汉中枢政局》,《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年 39 期,第 29-33 页。
            ③刘太立为济川王的时间不确定,但是根据拥刘政变成功后诛杀惠帝诸子中有“济川王太”,可以判定,在吕王产改封梁王之后,刘太成了济川王的继承者。
            ④由于政变成功后,济川王太被改封为梁王,据此可以纠正《汉书·外戚传》中的“少帝恒山、淮南、济川王,皆以非孝惠子诛”,以及《汉书·张陈王周传》中的“是夜,有司分部诛济川、淮阳、常山王及少帝于邸”。这两处的“济川”应该作“梁”。


            IP属地:广东6楼2023-04-02 21:07
            收起回复
              好文,审核了太久!点赞!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3-04-02 23:16
              回复
                很有条理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3-04-02 23:40
                回复
                  好贴 好文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3-04-03 01:11
                  回复
                    顶顶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3-04-04 22:3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