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帛书:水善利万物而有争,居众人之所亚。
【语句理解】高层次的善就像水一样。水滋养万物而不与万物争利,停留在低洼处,而不是像众人一样向高处爬。这和“道”很像,规律规则是万物生存的根本,而又无形无相。
“有争”:个人理解为“有能力争,当争才争”。
【原文】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帛书:居善地,心善渊,予善天,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语句理解】居于有生机的好地方为善,心胸保持沉静为善,与人交往像亲人一样为善,言行诚实守信为善,行政使天下安定为善,处事发挥所长为善,行动把握时机为善。
只因为有不乱争的美德,所以没有不可控的后果。
予善天:像天一样施惠万物不求回报为善。
【词语理解】
上:本义是高处、上面。引申指等级或品质在上的;又指次序或时间在前面;还可以用作动词,有由低处向高处升登的意思;也有从此处向彼处前进的意思。
善:最早的“善”字,上边一个“羊”,下边两个“言”,就是人人称道“羊”的驯良美好的品性之意,所以“善”的本义是“良”、“好”、“驯善”,其后又引申出“友好”、“擅长”、“赞许”、“容易”、“熟悉”等等意思来。
恶:“亚”和“心”联合起来表示“心情被禁锢”。本义:心里憋闷、憋屈。引申义:难受的事、不好的事。坏的行为,跟“ 善 ”或“ 好 ”相反。当时“亚”与“恶”音义皆同。《史记》卢绾孙他之封“恶谷”,《汉书》作“亚谷”。宋时发现的玉印曰“周恶夫印”,即条侯亚夫。
居、处:最早“居”是蹲的意思,引申为占据、居住。“处”是据几而坐暂歇的意思。都有处于的意思。而“处”多表示暂时处于。
地:最早的地,一个表示大地的土,一个表示有草木蛇虫的蛇(也)。即有生机的土地。后延伸为与天对应的地,土地、领土等。
信:本义为言语真实,引申泛指诚实,不欺,又引申指信用。
治:水加一个代表胚胎的台。意为水如胚胎一样被管理。本文是引申意,指“安定”。如:治世。天下大治。
能:本意为“熊”。假借为技能、能力的意思,又指有才能的意思。
尤:手指上生疣。引申为突出、异常、特别。
【读书笔记】
本章讲的是为人处世的品德。有道有德的人,即认识和掌握规律规则的人,会提高自己的能力,让自己处于善地,奉献自己的力量为善,而不与人争功名利禄。
这个思想与后边“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一致,作者主张自强而不无故掠夺他人利益。
本章两处影响作者原意的修改,一处为“有争”改为“不争”。“不争”初读理解起来容易,然而和作者原意有一定的偏差。水非不争,洪水泛滥、水滴石穿都是争,水只要流动,就会冲刷岸边土石,怎么会是“不争”。水不争的是众人向往的高处。所以,原文“有争”才是作者本意。
第二处为“予善天”改为“与善仁”。这两句,非常典型的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的区别。“与善仁”与老子思想不相符,甚至与孔子“克己复礼”思想也不相符,是后世儒家思想。
《道德经》中,“有”“无”“不”“弗”等是理解的难点。也是主要争议点。比如本章的“有争”,就有两层意思,即“争”和“不争”,就是说“有的争有的不争”。“不争”同样有两层意思,即“不争”和“争”,就是说“不乱争”。
帛书:水善利万物而有争,居众人之所亚。
【语句理解】高层次的善就像水一样。水滋养万物而不与万物争利,停留在低洼处,而不是像众人一样向高处爬。这和“道”很像,规律规则是万物生存的根本,而又无形无相。
“有争”:个人理解为“有能力争,当争才争”。
【原文】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帛书:居善地,心善渊,予善天,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语句理解】居于有生机的好地方为善,心胸保持沉静为善,与人交往像亲人一样为善,言行诚实守信为善,行政使天下安定为善,处事发挥所长为善,行动把握时机为善。
只因为有不乱争的美德,所以没有不可控的后果。
予善天:像天一样施惠万物不求回报为善。
【词语理解】
上:本义是高处、上面。引申指等级或品质在上的;又指次序或时间在前面;还可以用作动词,有由低处向高处升登的意思;也有从此处向彼处前进的意思。
善:最早的“善”字,上边一个“羊”,下边两个“言”,就是人人称道“羊”的驯良美好的品性之意,所以“善”的本义是“良”、“好”、“驯善”,其后又引申出“友好”、“擅长”、“赞许”、“容易”、“熟悉”等等意思来。
恶:“亚”和“心”联合起来表示“心情被禁锢”。本义:心里憋闷、憋屈。引申义:难受的事、不好的事。坏的行为,跟“ 善 ”或“ 好 ”相反。当时“亚”与“恶”音义皆同。《史记》卢绾孙他之封“恶谷”,《汉书》作“亚谷”。宋时发现的玉印曰“周恶夫印”,即条侯亚夫。
居、处:最早“居”是蹲的意思,引申为占据、居住。“处”是据几而坐暂歇的意思。都有处于的意思。而“处”多表示暂时处于。
地:最早的地,一个表示大地的土,一个表示有草木蛇虫的蛇(也)。即有生机的土地。后延伸为与天对应的地,土地、领土等。
信:本义为言语真实,引申泛指诚实,不欺,又引申指信用。
治:水加一个代表胚胎的台。意为水如胚胎一样被管理。本文是引申意,指“安定”。如:治世。天下大治。
能:本意为“熊”。假借为技能、能力的意思,又指有才能的意思。
尤:手指上生疣。引申为突出、异常、特别。
【读书笔记】
本章讲的是为人处世的品德。有道有德的人,即认识和掌握规律规则的人,会提高自己的能力,让自己处于善地,奉献自己的力量为善,而不与人争功名利禄。
这个思想与后边“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一致,作者主张自强而不无故掠夺他人利益。
本章两处影响作者原意的修改,一处为“有争”改为“不争”。“不争”初读理解起来容易,然而和作者原意有一定的偏差。水非不争,洪水泛滥、水滴石穿都是争,水只要流动,就会冲刷岸边土石,怎么会是“不争”。水不争的是众人向往的高处。所以,原文“有争”才是作者本意。
第二处为“予善天”改为“与善仁”。这两句,非常典型的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的区别。“与善仁”与老子思想不相符,甚至与孔子“克己复礼”思想也不相符,是后世儒家思想。
《道德经》中,“有”“无”“不”“弗”等是理解的难点。也是主要争议点。比如本章的“有争”,就有两层意思,即“争”和“不争”,就是说“有的争有的不争”。“不争”同样有两层意思,即“不争”和“争”,就是说“不乱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