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吧 关注:8,405贴子:99,579

--浅谈各类淡水贝--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正如大家所见,我又开了个新帖,以此来介绍一下我比较喜欢的三个类群:小型淡水贝类,蜷以及河蚌。
距上个帖子发布已经过去了2年,非常感谢这两年来大家的支持。那么这个帖子也将接续上个帖子的内容风格,仅仅介绍物种的特征,不会有很多学术性的内容。
希望通过此贴,能让你对淡水贝类刮目相看,了解其多彩的一面,亦或者对你自己的淡水贝类收藏能有所帮助。希望能有更多人关注淡水贝。
鉴于本人拍照修图水平不佳,拍不清楚的物种将会配上网络上的图片
p1:这些年收的各类河蚌 p2:北美特有的肋蜷科物种 p3:去年万众瞩目的江旋螺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3-03-29 22:43回复
    那么第一个物种我们就来聊聊淡水传奇物种江旋螺的故事吧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03-29 22:49
    回复
      前排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3-03-29 23:13
      收起回复
        江旋螺(Helicostoa sinensis Lamy,1926)属于江旋螺科(Helicostoidae)物种,人成淡水蛇螺,它盘踞附着于一个硬基底上生长,故得此名。它有两种可明显区分的壳型,第一种体态较大,形似扁卷螺一样一整面的盘踞于岩石上,壳口类似一个打开的“蚌”,称之为p型;第二种体态较小,长得像个较扁的小球,仅仅底部固着于岩石上,壳口形状如同一个在微笑的嘴巴(由此诞生如下所示的奇妙表情包),称之为t型。
        下图为两者的照片 p5为t型口盖 p6为p型口盖 可见形状大小上有所不同 两者均为钙质口盖
        其余图片为原始文献上的手绘插图(Lamy,1926 Pruvot-Fol,1937)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3-03-29 23:13
        收起回复
          由此观之,t,p差异巨大。最早的两位研究者猜测他们是性别分型,不过以如今的发现来看,似乎应该是不同种?期待有一天能真相大白。
          中华江旋螺模式标本 注意p,t有栖息地的重叠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3-03-29 23:20
          收起回复
            它的模式标本来自于我国的kouei-tchéou,曝露在江河急流之中。于20世纪初被采集。在此之后,便再也没有人找见过这个物种的活体了 ,大家都认为三峡大坝的建立使得这个物种走向了灭亡。然而去年竟在广西发现了t的活体标本,并且它的分布并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狭窄。
            江旋螺喜流水,t型易在枯水期发现于无水藻附着的岩石背光面。栖息地水质清澈,营养物质丰富。
            虽说其分布并不十分狭窄,但令人担忧的是广西近年来各类水利工程建设将会对其生存带来巨大威胁。令人费解的是为何如今出水的仅仅只有t?理论上来讲pt应有一部分生境重叠,但是目前我们并没有在广西发现任何p的踪迹。模式标本是p多t少,而如今则全t无p,希望有朝一日能见到p的重见天日之时。
            最后放上活体图(注意这玩意在某些情况下是可以爬的,不过明显发现爬的比一般家伙要慢些)
            以及4楼忘发的表情包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3-03-29 23:43
            收起回复
              江旋螺排面得足所以用了较长篇幅讲述 后面会尽量短点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3-03-29 23:44
              回复
                支持感觉淡水螺看似平淡实则有种阴翳的美感


                IP属地:日本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3-03-29 23:54
                回复
                  接着我准备介绍下两个属它们是扭螺族(Camptoceratini)下的Camptoceras W. H. Benson, 1843和Culmenella Clench, 1927(扭螺属和? 第二个我不太清楚怎么翻译,目前没有正式中文译名)
                  这俩我称之为欧气检测专用螺子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3-03-30 00:15
                  收起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3-03-30 02:19
                    回复
                      Camptoceras与Culmenella非常容易区分,前者狭长扭曲,壳长最大12mm。后者较为胖长,壳表具有壳毛与细密螺棱,最大壳长6mm左右。注意,两者螺层间均无紧密贴合,因此没有脐孔。
                      下图为Camptoceras hirasei Walker, 1919与Culmenella prashadi Clench, 1931
                      然后你就会发现扭螺属的另外一个特征是具有两道粗大螺棱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3-03-30 06:49
                      收起回复
                        论两者分布地区,只能说非常的广,Camptoceras属在中国,日本,印度甚至菲律宾都有记录Culmenella属则分布于中国,俄罗斯,日本,泰国,印度等地。二者生境比较相似,喜湿地静水或缓流环境,爱好水草,除此之外别无其他特殊要求,因此常与椎实螺,膀胱螺共生。但是现今的种群密度奇低无比,基本上都是偶然发现一个个体,后面再找就怎么也发现不了了。广泛的分布,较为普通的生境,奇低的密度,一定是欧皇才能破解的螺子啊
                        p1 黑龙江双鸭山市七星河流域 在此发现三只Culmenella(图片来源于网友小蟌沾大酱)
                        p2 宁波奉化西坞东江 在此发现一只Culmenella(图片来源于网友飞走的白鸟)
                        p3 日本冈山县自然保护中心田尻大池 采集到7只Camptoceras hirasei(Hiroshi Fukuda and Ikue Mori,2016)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3-03-30 07:59
                        回复
                          在20世纪的日本,这俩个属的物种被描述为非常常见,Camptoceras被描述为数以千计的爬在芦苇叶上,Culmenella也是如此。二战后,两者数量均直线下降,现在已成为日本极度濒危的淡水螺。国内最早的记录则是1979年五月,在湖南华容县洞庭湖发现Camptoceras,2019年在江西新余孔目江,2020八月江苏无锡各发现一个个体。2020八月份国内首次在七星河流域记录到Culmenella,随后于今年的三月份分别在宁波奉化,上海松江区记录到Culmenella。其他地区的标本资料较少。这俩个属属内差距不大,很难鉴定,因此我不准备鉴定到种。
                          p1 黑龙江4mm;p2 宁波5mm;p3 上海5mm;p4 日本(来源于网络)
                          p5 江苏11.2m p6日本(来源于网络)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3-03-30 08:39
                          收起回复
                            值得一提的是,Camptoceras被报道说有水陆两栖的习性,夏季集中于水面之下,冬春枯水季多于水面上旱地地区活动(Hiroshi Fukuda and Ikue Mori,2016)。因此,河岸的硬化,河堤的修筑有可能会威胁本种生存。而Culmenella目前似乎没有发现这个习性。
                            最后放上俩家伙的生态照
                            p1-3日本;p4新余;p5无锡
                            p6日本;p7上海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3-03-30 08:57
                            回复
                              接着第三个,是一群仅仅分布于云南的淡水小螺,包括川蜷属(Paraprososthenia),龙骨螺属(Fenouilia)等盖螺科(Pomatiopsidae)物种。云南高原湖泊软体动物多样性极为丰富,每个湖泊均生存着众多形态不一的盖螺科物种。
                              不过现在都基本上灭完了。


                              IP属地:浙江16楼2023-03-30 14:0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