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理工大学(原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是一所以光电技术为特色,光、机、电、算、材相结合为优势,工、理、文、经、管、法协调发展的吉林省省属重点大学。
学校1958年由中国科学院创办,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大珩教授为主要创始人、第一任院长,现任名誉校长。学校先后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国防科委、五机部、机械委、机电部、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1999年,被划转为以吉林省管理为主,并与国防科工委共建;2002年,更名为长春理工大学;2004年,被确定为吉林省重点大学。现为吉林省、工业和信息化部、长春市共建院校。
学校位于吉林省长春市,现拥有4个校区,占地面积8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6.23万平方米,资产总额15.9亿元;拥有中外文纸质图书200.25万册、电子图书7614GB,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2亿元。
学校现有各类学生总数33893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99人,硕士研究生4103人,本科生17140人,专科生705人,留学生172人,成教生11457人;教职工2035人,其中专任教师1231人,双聘院士5人,博士生导师75人,教授(研究员)166人,副教授(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等)509人,有38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建有2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1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吉林省优秀教学团队,拥有5个吉林省教学名师。
学校拥有21个教学机构,设有1个国家级(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1个(空地激光通信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1个(光电测控与光信息传输技术)教育部直属重点实验室、5个吉林省重点实验室(空间光电技术重点实验室、光电功能材料实验室、精密与特种加工技术实验室、光电检测装备工程实验室、生物检测工程实验室)、6个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光电功能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吉林省光电测控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吉林省激光加工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吉林省空间光电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吉林省半导体激光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吉林省特种电影技术及装备工程研究中心)、1个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中德激光加工技术培训中心),4个省市级科技创新中心(吉林省光机电一体化研究与设计科技创新中心、吉林省网络数据库应用软件科技创新中心、长春市数字化制造科技创新中心、长春市激光加工科技创新中心),还设有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图书馆、档案馆、校园网络信息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等。
学校是国家首批批准的学士、硕士授权单位,第6批博士授权单位。现有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光学工程、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11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1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5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有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光学工程、物理学、机械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1个国家重点学科(光学工程),3个国防特色学科(光学工程、物理电子学、光学),12个吉林省重点学科。有3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1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和10个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并具有硕士研究生单独招生考试权和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推荐权。设有本科专业49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光电子技术科学、测控技术与仪器、光电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吉林省特色专业建设点8个(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光电子技术科学、测控技术与仪器、光电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覆盖工、理、文、经、管、法6大学科门类。
学校坚持以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对理工科学生,实行创新精神较强和工程应用能力较强的培养模式;对文科学生,实行创新精神较强和社会应用能力较强的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建设有2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吉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2个吉林省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还设有国家级(联合)和吉林省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学校先后荣获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7项吉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建有国家级精品课3门,国家双语示范课2门,吉林省精品课19门,吉林省优秀课程54门。近五年在全国大学生单科竞赛中获国家级奖励300多项,本科生考取研究生比例逐年递增,部分专业考研率达到40%。2005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
学校1958年由中国科学院创办,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大珩教授为主要创始人、第一任院长,现任名誉校长。学校先后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国防科委、五机部、机械委、机电部、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1999年,被划转为以吉林省管理为主,并与国防科工委共建;2002年,更名为长春理工大学;2004年,被确定为吉林省重点大学。现为吉林省、工业和信息化部、长春市共建院校。
学校位于吉林省长春市,现拥有4个校区,占地面积8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6.23万平方米,资产总额15.9亿元;拥有中外文纸质图书200.25万册、电子图书7614GB,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2亿元。
学校现有各类学生总数33893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99人,硕士研究生4103人,本科生17140人,专科生705人,留学生172人,成教生11457人;教职工2035人,其中专任教师1231人,双聘院士5人,博士生导师75人,教授(研究员)166人,副教授(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等)509人,有38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建有2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1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吉林省优秀教学团队,拥有5个吉林省教学名师。
学校拥有21个教学机构,设有1个国家级(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1个(空地激光通信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1个(光电测控与光信息传输技术)教育部直属重点实验室、5个吉林省重点实验室(空间光电技术重点实验室、光电功能材料实验室、精密与特种加工技术实验室、光电检测装备工程实验室、生物检测工程实验室)、6个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光电功能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吉林省光电测控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吉林省激光加工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吉林省空间光电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吉林省半导体激光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吉林省特种电影技术及装备工程研究中心)、1个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中德激光加工技术培训中心),4个省市级科技创新中心(吉林省光机电一体化研究与设计科技创新中心、吉林省网络数据库应用软件科技创新中心、长春市数字化制造科技创新中心、长春市激光加工科技创新中心),还设有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图书馆、档案馆、校园网络信息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等。
学校是国家首批批准的学士、硕士授权单位,第6批博士授权单位。现有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光学工程、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11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1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5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有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光学工程、物理学、机械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1个国家重点学科(光学工程),3个国防特色学科(光学工程、物理电子学、光学),12个吉林省重点学科。有3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1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和10个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并具有硕士研究生单独招生考试权和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推荐权。设有本科专业49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光电子技术科学、测控技术与仪器、光电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吉林省特色专业建设点8个(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光电子技术科学、测控技术与仪器、光电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覆盖工、理、文、经、管、法6大学科门类。
学校坚持以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对理工科学生,实行创新精神较强和工程应用能力较强的培养模式;对文科学生,实行创新精神较强和社会应用能力较强的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建设有2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吉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2个吉林省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还设有国家级(联合)和吉林省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学校先后荣获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7项吉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建有国家级精品课3门,国家双语示范课2门,吉林省精品课19门,吉林省优秀课程54门。近五年在全国大学生单科竞赛中获国家级奖励300多项,本科生考取研究生比例逐年递增,部分专业考研率达到40%。2005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