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温度测量和控制系统:
7.1温度测量
7.1.1炉内热电偶: 炉内采用符合GB/T 16839.1规定的丝径为2.0mm的k型镍铬-镍硅热电偶,外罩耐热不锈钢套管,中间填装耐热材料,其热端伸出套管的长度不少于25mm,共8支,温度的准确度小于±15℃。见图11
图11、工业炉耐高温热电偶
7.1.2背火面温度测量:采用直径为0.5mm热电偶,熔焊在厚0.2mm,直径为12mm的圆形铜片上,符合GB/T16839.1规定的大型镍铬-镍硅的热电偶,应覆盖长、宽均为30MM厚度为2.0mm的石棉衬垫。共计30支。
7.1.2.1其中平均温度测量:热电偶为8支,适用于GB/T7633-2008和GB/T17428-2009。
7.1.2.2其中最高温度测量:热电偶为20支 能含盖到最大门扇宽度1200mm的带模楣板的双扇门的测量。
7.1.3环境温度测量:采用直径为3.0MM的铠装热电偶,符合GB/T16839.1规定的大型镍铬-镍硅的K型热电偶。
7.1.4移动温度测量:采用手持红外线测量仪测量;
7.2温度控制系统:见图14
7.2.1炉膛温度控制方式:为全自动,在计算机出现故障时能切换到手动方式进行人工控制。
7.2.2每个燃烧器控制管路上安装一套电动控制系统,自动执行炉温控制;
7.2.3炉膛温度采集:炉温数据采集系统具有实时曲线、历史曲线存储功能,热电偶断路、短路报警功能;
图14、温度控制系统
7.2.5炉内升温曲线;满足GB9978.1-2008标准升温曲线;见图15
图15-1、标准升温曲线图
图15-2、现场采集的标准升温曲线
八、压力测量和控制系统:
8.1炉内压力测量:
8.1.1炉内压力测量:测量范围量程0~100Pa;采用微差压力计,为T形测量探头,测量精度±0.5pa.测量点共3个,具有超压保护功能,炉内压力高于100Pa执行程序超压保护,停止供气,终止试验;符合GB/T9978.1-2008标准。
8.1.2炉膛内压力数据为3次/秒连续采集。记录设备准确度为1 s。炉膛压力能保证各个标准要求与排烟系统组成控制回路进行实时控制;
8.1.3 T形测量探头:采用USU310S耐高温的不锈钢管,压力传感器置于不受到火焰冲击的地方且不在烟气排放的路径上,从炉内穿过炉墙到达炉外,炉内和炉外的压力保持同一水平高度。
8.1.4炉内压力传感器安装:试验炉运行时,可控制距理论平面500mm高度处的炉内压力值为零,但通过适当调整中性压力平面的高度使得在炉内试件顶部的压力值不应超过20Pa。测量压力值为阶梯压力值,顶部压力值试验开始5分钟之内为15pa±5pa,10分钟后为17pa±3pa。
8.2压力控制系统:
8.2.1炉内压力控制:采用电动变频器控制,控制方式由工控机执行全自动控制。
8.2.2在炉子底部采用排烟系统。连接到排烟管道,将炉体内的烟气排出控制压力。
8.2.3排烟气采用15kw大排气风量耐高温风机以及变频器进行控制,其风量大小由计算机程序自动控制以达到压力与温度平衡的要求。
8.2.4压力释放管路:在炉膛内的部分采用耐高温的直径400mm,USU310S不锈钢管,能耐高温1300℃,在上开有手动阀作风冷却。在炉膛外采用壁厚5mm的焊管。
8.2.5冷却方式:采用风冷和水冷却方式。排烟温度≤150℃;见图16
8.2.6炉膛压力控制及数据采集,炉膛压力能保证根据以上标准要求与排烟系统组成控制回路进行实时控制;
图16-1、压力控制与冷却方式(示意图)
图16-1风冷和水冷却系统
8.3试验炉顶烟尘收集:配有单独的排烟系统,且可自动收缩和伸出移动,收集从试件缝隙泄漏到试验室中的烟气排烟、供风风机采用高效率、低噪声的变频调速风机,功率15k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