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雅儒家吧 关注:383贴子:139,328
  • 4回复贴,共1

文字本就是人的工具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可是那些已经参与了创造本身的人却不自知。。。。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3-02-28 09:50回复
    西汉时期,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看到“宛左右以蒲陶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史记·大宛列传》)。张骞出使西域,不仅将中国的丝绸带入西方,使中国的丝绸成为西方贵族的身份象征,而且将西域的葡萄栽培及葡萄酒酿造技术引进中原,极大地促进了中原地区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技术的发展。从此以后,西方的葡萄酒文化也随之在华夏大地上广泛传播。因而,史上有“葡萄自西域而来”之说。当时,葡萄酒已成为皇亲国戚、达官贵人享用的珍品。东汉时期,葡萄酒仍然十分珍贵。据《太平御览》(卷972)中引《续汉书》云:扶风孟佗(字伯良)以葡萄酒一斗遗张让,即以为凉州刺史。这足以表明葡萄酒在当时显贵心中的地位。后苏轼对此事感慨道:“将军百战竟不侯,伯良一斛得凉州”。
    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不仅自己喜爱葡萄及葡萄酒,认为葡萄“甘而不饴,酸而不酢,冷而不寒,味长汁多,除烦解渴,又酿发酒,甘于曲蘖,善醉而易醒。他方之果,宁有匹之者乎”,而且将之写成诏书,“中国珍果甚多,且复为说蒲萄……”,广示群臣。在魏文帝的大力推广下,民间葡萄种植业得到不断发展。到隋唐时期,葡萄的种植和文化传播出现空前繁荣的盛况。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成为我国葡萄种植和酿造的辉煌时期。《南部新书》中记载:“太宗破高昌(位于今新疆吐鲁番东约20公里),收马乳葡萄种于苑,并得酒法,仍自损益之,造酒成绿色,芳香酷烈,味兼醍醐,长安始识其味也。”同时,葡萄和葡萄酒走下神坛,由宫廷走向民间。李白诗中“葡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不仅反映了葡萄酒在唐代已经普及到民间,而且也表明葡萄价值不菲,可与金叵罗一样,作为少女出嫁的嫁妆。此外,唐代还有许多有关葡萄和葡萄酒的著名诗句,如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刘禹锡的“珍果出西域,移根到北方”;韩愈的“柿红葡萄紫,看果相扶檠”;白居易的“常撷紫葡萄,绔花红石竹”等。这都表明,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在唐朝广泛流传至民间。此外,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被贬后在《谢张太守送蒲桃》中写到:“冷官门户日萧条,亲旧音书半寂寥。惟有太原张县令,年年专遣关蒲桃”。这表明,当时山西已广泛种植葡萄。元朝虽然仅有短短的90年,却是我国古代社会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的鼎盛时期。元朝统治者对葡萄酒十分喜爱。据《元史·卷七十四》记载,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年间,祭宗庙时所用的牲齐庶品中,酒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02-28 09:51
    回复
      葡萄属于外语音译,和萝卜一样,中国原本就只有白萝卜,把白萝卜叫大根,对大根不是日本人发明的叫法,就是中国人发明的叫法。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3-02-28 09:51
      回复
        @水瓶砸钱111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3-03-01 18:14
        回复
          建议发到汉字改革吧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3-03-01 21: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