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合铁路吧 关注:14贴子:122
  • 3回复贴,共1

湘桂铁路来宾至合山支线来宾城区段南移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简本公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1 工程概况
良江至白鹤隘段线路在既有湘桂线的良江站咽喉区南端湘桂线K615+046.73处引出后,与湘桂线并行至桂海高速公路上跨湘桂线处,利用桂海高速公路既有孔跨下穿高速后折向西北,而后线路经白面水库南部通过,上跨良江至迁江二级公路前行至朝南村东面后,线路折向西从朝南村北面通过,向前经过塘权与古篓村之间,线路以长939m红水河特大桥跨越红水河及来宾至合山二级公路后在既有来合铁路里程K28+900与既有来合铁路相接。该方案线路长度22.305km,桥总长1.27km。主要工程内容包括:路基、轨道、站场、桥涵、给排水、房屋建筑等。项目总投资92810.74 万元,施工期18个月。
1.2 环境现状评价结论
12.2.1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结论
评价区植被空间分布具有以下特征:
(1)山地路段,评价区山地路段较少,仅在路堑路段有少量分布,植被以暖热性疏灌草丛和石灰岩山地落叶阔叶灌丛,局部有桉树人工林分布。
(2)丘陵和缓坡路段,分布有一年一熟作物组合、丘陵山地常绿阔叶灌丛、暖热性疏灌草丛等植被,主要以一年一熟作物组合(甘蔗)为主,有较大面积的成片分布,丘陵山地常绿阔叶灌丛、暖热性疏灌草丛在局部有少量面积分布,主要物种为甘蔗、玉米。
(3)河滩阶地,分布有河滩常绿阔叶灌丛、草丛,仅在红水河、凌口河河岸、白面水库支流岸区区域有少量分布。
(4)平地路段,植被主要为一年两熟作物组合、一年一熟作物组合和一年多作果蔬作物组合以及村庄绿化,以一年两熟作物组合、一年一熟作物组合为主,主要分布于经过良江镇、塘权村、思熕村、上滩村等村镇附近,主要水稻、甘蔗、玉米等农作物为主。
总体来看,评价区原生植被很少,植被类型和结构简单,现有植被主要为成片分布的农作物,自然植被为灌丛和草丛林分布。
12.2.2大气环境现状调查结论
评价区域内NO2、SO2、CO、TSP各项监测值均达到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要求。从单项质量指数来看,
(1)各测点SO2的浓度均符合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二级要求,污染指数较小,小时最大污染指数为0.042,日均最大污染指数为0.014,出现在白鹤隘站场。
(2)各测点NO2的浓度均符合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二级要求,污染指数较小,小时最大污染指数为0.14,日均最大污染指数为0.029,出现出现在白鹤隘站场。
(3))各测点CO的浓度均符合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二级要求,小时值、日均值均小于检出限。
(4)总悬浮颗粒物在所测各点中,均无超标现象。污染指数最大为0.37,出现在白鹤隘站场。
各测点各监测项目的单项质量指数中,CO污染指数较小,总悬浮颗粒物污染指数最大,表明评价区域空气环境以总悬浮颗粒物为主要污染物。
12.2.3声环境现状调查结论
敏感点声环境调查:除了白鹤隘增沙街点位夜间噪声超标,超标2.5~3.0 dB(A),超标原因主要是增沙街临X620二级公路,公路来往交通噪声引起,区域其他敏感点噪声监测值均达到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标准要求。
交通噪声现状调查:除了柳南高速公路噪声超标外,昼间超标1.8~3.0 dB(A),夜间超标8.9~12.0 dB(A),超标原因主要是高速公路车流量大,车速快引起的,其余交通断面噪声值均达到相应声环境功能区划要求。
12.2.4水环境现状调查结论
(1)拟建铁路沿线经过的地表水体红水河、凌口河、白面水库监测断面中各监测因子的监测值均达到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的要求,总体水质良好。
(2)项目区域4个地下水监测点中除了2#朝南村和3#朝西村地下水监测点位的氨氮超标外,其余监测因子的污染指数均小于1,符合GB/T14848-93《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Ⅲ类水质标准要求。氨氮超标的主要原因是农村井水管理不规范,卫生条件较差,受农村养殖和生活污水的影响。


IP属地:广西1楼2023-02-24 14:04回复
    12.2.5振动现状调查结论
    区域内各监测点位的振动值均满足《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 (GB10070-88)》相关区域标准要求。
    1.3 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结论与主要环保措施
    1.3.1 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及环保措施
    (1)来合铁路城区段南移,可使该路段比既有线缩短约12km。带来了三方面的效益:一是运距缩短,货物运输成本下降;二是铁路占地减少约450亩, 既有铁路用地可以纳入城北区整体规划建设;三是铁路城区段南移接入良江站,有利于带动来宾河南片区二、三产业加快发展。本项目的实施,可完善该地区的交通体系,缓解既有来宾站对外通道运输能力,提高运输质量,消除既有线病害,满足城市规划的需要,为来宾市经济区的腾飞创造条件。
    (2)拟建铁路主体工程永久占地88.72hm2,其中旱地51.59hm2,林地8.67hm2,水域0.98 hm2,受征地影响的主要为沿线农村居民。给沿线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一定影响。
    房屋拆迁将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一定影响。占用耕地减少人均耕地面积,在一定程度上会带来不利影响,尤其是直接受影响的村组。建设单位应办理手续,交纳耕地开垦费,地方部门应专款用于开垦新的耕地或劣质地或者其他耕地的土壤改良,保证维持地方耕地指标。
    (3)铁路修建带来的阻隔对线路两侧居民以及现有公路通行有一定影响。工程设计中也尽量根据当地居民分布,和当地生产、生活及商业交流等情况,选择在人员交流频繁的地段修建跨线设施以方便人们穿行。
    (4)项目涉及部分电力、电讯线路的拆迁,应做好与相关管理部门的协调工作,协助做好线位新址的确定与建设;尽量缩短因电力、电讯线拆迁所造成的不利影响时间,减小影响范围。
    1.3.2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及环保措施
    (1)项目占地导致植被生物量损失约为1701.21t,工程实施绿化工程后,对损失的生物量具有一定的补偿作用。根据本工程工可资料,主体工程区绿化补偿面积约为31.6hm2,经测算,补偿生物量约为270t,实际生物量损失量为1431.21t。
    (2)评价区无珍稀濒危保护植物与古树名木等保护类植物。
    (3)施工期拟建铁路对沿线野生动物影响主要表现为植被破坏、施工噪声、施工活动、人群往来降低了生境质量,导致占地区野生动物被驱赶、惊吓。红水河大桥桥墩施工对水生生物产生一定影响。营运期,对沿线野生生物生境的影响主要为火车经过时发出的噪声和振动降低沿线生境质量,沿线一定区域变成不适宜噪声敏感物种的栖息或活动。
    铁路对评价区的褐翅鸦鹃、小鸦鹃和黑斑蛙的正常活动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或干扰。
    设计的桥梁和涵洞在一定程度上维持路基两侧的生态连通性,对减缓阻隔影响有一定作用。应加强监督和教育以避免因施工人员猎杀而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产生直接不利影响。
    (4)铁路推荐方案占用重点公益林植被0.19 hm2,占用重点公益林的植被类型以石灰岩山地落叶阔叶灌丛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按照损失面积,估算生物量损失为7.5t。群落结构简单,对重点公益林的完整性和植被连续性影响不大,对整体生态服务能力影响不大。采取保护和补偿措施后,影响将进一步降低,并为环境所接受。
    (5)拟建铁路对农业影响主要为占用农业用地、施工扬尘和水土流失影响。其中基本农田占用约17.2hm2。建设单位应依法办理征占基本农田的相关手续,本工程占用耕地和基本农田数量较小,对区域农产品供给基本没有影响。
    (6)项目建设期造成的水土流失量为24861.06t,新增水土流失总量23822.99t。建设过程中应针对性地采取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有效地防止降雨及其径流的冲刷。如对开挖或填筑的边坡采取工程措施加固或临时措施拦挡、覆盖,并在其他裸露地表进行硬化或绿化覆盖。
    (7)本工程拟设置取土场5处、弃渣场3处、临时堆土场3处,取弃土场、临时堆土场、施工营地及施工便道等临时占地设置均合理。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02-24 14:07
    回复
      1.3.3 声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及环保措施
      施工噪声影响较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桥梁等大型构筑物的周围,主要声源为推土机、载重汽车和压路机等,影响多限于昼间,且具有不连续性,一般能被居民接受,随着施工结束,施工影响也随之消失。
      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和施工场地,尽量远离居民区等敏感点,采取加防振垫、包覆和临时隔声设施等措施可有效减轻施工期噪声影响。
      工程营运将带来交通噪声影响,近期(2020年),昼间70dB(A) 最远达标距离昼间为<1m;4类标准达标距离昼间为<1m;2类标准达标距离昼间为5m。
      根据预测结果,铁路营运后,预测沿线噪声预测点近期昼间噪声级为52.0~68.3dB(A),较现状值增加0.3~4.8dB(A);夜间噪声级保持现状。
      处敏感点中,除思槓村、塘权及古篓4a类和2类区房屋出现超标现象外,其余敏感点均满足相应噪声标准限值要求。超标敏感点超标原因部分受现状道路交通噪声的影响。新建铁路的交通噪声对总预测声级贡献很小。
      对位于铁路边界内的敏感点采取安装隔声窗的方式进行降噪。通风隔声窗约200m2,共14万元;通过相关措施,铁路对敏感点的噪声影响可基本控制。
      项目部分路段涉及规划区;由噪声预测结果并结合规划情况,为避免铁路交通噪声产生不利影响,对路侧建筑规划提出如下要求:
      距铁路外轨中心线30m以内严禁建设居民住宅、学校和医院等噪声敏感建筑物。
      1.3.4 振动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及环保措施
      施工产生振动的污染源,主要是施工机械设备的作业振动,一般影响范围不大,且施工结束后很快消失。
      铁路建成后,沿线两侧区域将受到铁路振动的影响,根据预测结果,沿线2个振动敏感点的振动预测值均小于80dB,满足GB10070-88之“铁路干线两侧”标准。
      建议地方规划部门按照报告书中提出的振动达标距离对铁路两侧的土地进行规划。优先选用低噪声、低振动,结构优良的车辆。在工程建成后,尽快建立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控制铁路两侧的建设。
      1.3.5 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及环保措施
      (1)铁路建成营运后,全线污水排放量为23.8m3/d,以生活污水为主,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后,可满足排放标准要求,不会对周围水体造成影响;
      (2)施工期对水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主要包括:施工营地内生活污水,施工车辆和机械的冲洗废水,施工场地内混凝土搅拌废水,桥梁施工废水,水中桥墩施工产生悬浮物等。施工期废水影响时间短,施工生活、生产废水采取化粪池处理、沉淀、隔油等相应处理措施并加强工程管理,钻孔桩基础产生的泥浆废水提升至桥梁两端的临时施工场地并设泥浆沉淀池处理,废渣运往指定的弃渣场堆放,废水用于施工场地喷洒降尘,不得直接排入水体。采取相应措施后,对周围水体影响不大。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3-02-24 14:07
      回复
        1.3.6 环境空气影响评价结论及环保措施
        本工程无锅炉等固定排放源;采用内燃机牵引,营运期排放一定数量的污染物,大气扩散条件好,空气环境容量高,同时内燃机车沿线流动排放,污染物分散,密度较小,因而对周围空气环境影响较小。
        施工期扬尘为主要大气污染源,影响的范围在施工场地或运输道路周边200m以内,可通过洒水、覆盖降尘,同时加强施工管理,减少起尘几率。运土车辆经过城镇、村庄和主要交通干道时要用蓬布覆盖:对运输车辆要合理选取和组织行车路线。混凝土搅拌站应远离居民区或其它人口密集处,在居民区下风向300m以外。
        1.3.7 固体废弃物影响评价结论及环保措施
        施工期间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来自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以及施工队伍产生的生活垃圾,拆迁建筑物垃圾产生量约0.7万m3;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产生量约40.5t。运送到指定地点统一处理,对环境影响轻微。
        铁路营运后产生固体废弃物主要为车站生活垃圾。产生量约21.63t/a。垃圾应根据当地环保部门的有关要求和规定,运送到指定的地点,统一进行集中处理。
        1.3.8 环境风险
        铁路运营期风险类型主要为铁路运输事故风险,发生的概率较小,一旦发生影响较大。针对环境风险,制定营运期的缓解措施及应急预案,并在出现风险事故时按照制定的措施及预案划采取对应措施,可缓解风险事故的影响。
        1.3.9 环境保护投资及环境经济效益
        项目环境保护直接投资为797.97万元,占工程总投资比例0.86%,铁路建设后效益明显,达123946.53万元/年。
        1.4 总结论
        拟建铁路与《来宾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5)相协调,其建成将可以进一步加强区域铁路网,拓展区域路网结构,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项目建设未涉及无法避让的重大环境问题。
        建设单位应按照本评价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加强施工期的环境管理工作,加强施工队伍的环境保护教育,严格管理,文明施工;工程承包商在签定承接合同中应有明确条款,对施工期采取的防治措施落实予以承诺,尽可能减少项目建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营运期应落实环评报告提出的各项防治方案。
        综上所述,项目营运后社会效益明显,在评价提出的环保措施、环保投资有效落实的情况下,建设和营运不对沿线环境造成大的不利影响,项目从环境保护角度是可行的。
        来宾市铁路建设办公室
        广西交通科学研究院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3-02-24 14: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