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工程概况
良江至白鹤隘段线路在既有湘桂线的良江站咽喉区南端湘桂线K615+046.73处引出后,与湘桂线并行至桂海高速公路上跨湘桂线处,利用桂海高速公路既有孔跨下穿高速后折向西北,而后线路经白面水库南部通过,上跨良江至迁江二级公路前行至朝南村东面后,线路折向西从朝南村北面通过,向前经过塘权与古篓村之间,线路以长939m红水河特大桥跨越红水河及来宾至合山二级公路后在既有来合铁路里程K28+900与既有来合铁路相接。该方案线路长度22.305km,桥总长1.27km。主要工程内容包括:路基、轨道、站场、桥涵、给排水、房屋建筑等。项目总投资92810.74 万元,施工期18个月。
1.2 环境现状评价结论
12.2.1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结论
评价区植被空间分布具有以下特征:
(1)山地路段,评价区山地路段较少,仅在路堑路段有少量分布,植被以暖热性疏灌草丛和石灰岩山地落叶阔叶灌丛,局部有桉树人工林分布。
(2)丘陵和缓坡路段,分布有一年一熟作物组合、丘陵山地常绿阔叶灌丛、暖热性疏灌草丛等植被,主要以一年一熟作物组合(甘蔗)为主,有较大面积的成片分布,丘陵山地常绿阔叶灌丛、暖热性疏灌草丛在局部有少量面积分布,主要物种为甘蔗、玉米。
(3)河滩阶地,分布有河滩常绿阔叶灌丛、草丛,仅在红水河、凌口河河岸、白面水库支流岸区区域有少量分布。
(4)平地路段,植被主要为一年两熟作物组合、一年一熟作物组合和一年多作果蔬作物组合以及村庄绿化,以一年两熟作物组合、一年一熟作物组合为主,主要分布于经过良江镇、塘权村、思熕村、上滩村等村镇附近,主要水稻、甘蔗、玉米等农作物为主。
总体来看,评价区原生植被很少,植被类型和结构简单,现有植被主要为成片分布的农作物,自然植被为灌丛和草丛林分布。
12.2.2大气环境现状调查结论
评价区域内NO2、SO2、CO、TSP各项监测值均达到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要求。从单项质量指数来看,
(1)各测点SO2的浓度均符合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二级要求,污染指数较小,小时最大污染指数为0.042,日均最大污染指数为0.014,出现在白鹤隘站场。
(2)各测点NO2的浓度均符合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二级要求,污染指数较小,小时最大污染指数为0.14,日均最大污染指数为0.029,出现出现在白鹤隘站场。
(3))各测点CO的浓度均符合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二级要求,小时值、日均值均小于检出限。
(4)总悬浮颗粒物在所测各点中,均无超标现象。污染指数最大为0.37,出现在白鹤隘站场。
各测点各监测项目的单项质量指数中,CO污染指数较小,总悬浮颗粒物污染指数最大,表明评价区域空气环境以总悬浮颗粒物为主要污染物。
12.2.3声环境现状调查结论
敏感点声环境调查:除了白鹤隘增沙街点位夜间噪声超标,超标2.5~3.0 dB(A),超标原因主要是增沙街临X620二级公路,公路来往交通噪声引起,区域其他敏感点噪声监测值均达到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标准要求。
交通噪声现状调查:除了柳南高速公路噪声超标外,昼间超标1.8~3.0 dB(A),夜间超标8.9~12.0 dB(A),超标原因主要是高速公路车流量大,车速快引起的,其余交通断面噪声值均达到相应声环境功能区划要求。
12.2.4水环境现状调查结论
(1)拟建铁路沿线经过的地表水体红水河、凌口河、白面水库监测断面中各监测因子的监测值均达到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的要求,总体水质良好。
(2)项目区域4个地下水监测点中除了2#朝南村和3#朝西村地下水监测点位的氨氮超标外,其余监测因子的污染指数均小于1,符合GB/T14848-93《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Ⅲ类水质标准要求。氨氮超标的主要原因是农村井水管理不规范,卫生条件较差,受农村养殖和生活污水的影响。
良江至白鹤隘段线路在既有湘桂线的良江站咽喉区南端湘桂线K615+046.73处引出后,与湘桂线并行至桂海高速公路上跨湘桂线处,利用桂海高速公路既有孔跨下穿高速后折向西北,而后线路经白面水库南部通过,上跨良江至迁江二级公路前行至朝南村东面后,线路折向西从朝南村北面通过,向前经过塘权与古篓村之间,线路以长939m红水河特大桥跨越红水河及来宾至合山二级公路后在既有来合铁路里程K28+900与既有来合铁路相接。该方案线路长度22.305km,桥总长1.27km。主要工程内容包括:路基、轨道、站场、桥涵、给排水、房屋建筑等。项目总投资92810.74 万元,施工期18个月。
1.2 环境现状评价结论
12.2.1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结论
评价区植被空间分布具有以下特征:
(1)山地路段,评价区山地路段较少,仅在路堑路段有少量分布,植被以暖热性疏灌草丛和石灰岩山地落叶阔叶灌丛,局部有桉树人工林分布。
(2)丘陵和缓坡路段,分布有一年一熟作物组合、丘陵山地常绿阔叶灌丛、暖热性疏灌草丛等植被,主要以一年一熟作物组合(甘蔗)为主,有较大面积的成片分布,丘陵山地常绿阔叶灌丛、暖热性疏灌草丛在局部有少量面积分布,主要物种为甘蔗、玉米。
(3)河滩阶地,分布有河滩常绿阔叶灌丛、草丛,仅在红水河、凌口河河岸、白面水库支流岸区区域有少量分布。
(4)平地路段,植被主要为一年两熟作物组合、一年一熟作物组合和一年多作果蔬作物组合以及村庄绿化,以一年两熟作物组合、一年一熟作物组合为主,主要分布于经过良江镇、塘权村、思熕村、上滩村等村镇附近,主要水稻、甘蔗、玉米等农作物为主。
总体来看,评价区原生植被很少,植被类型和结构简单,现有植被主要为成片分布的农作物,自然植被为灌丛和草丛林分布。
12.2.2大气环境现状调查结论
评价区域内NO2、SO2、CO、TSP各项监测值均达到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要求。从单项质量指数来看,
(1)各测点SO2的浓度均符合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二级要求,污染指数较小,小时最大污染指数为0.042,日均最大污染指数为0.014,出现在白鹤隘站场。
(2)各测点NO2的浓度均符合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二级要求,污染指数较小,小时最大污染指数为0.14,日均最大污染指数为0.029,出现出现在白鹤隘站场。
(3))各测点CO的浓度均符合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二级要求,小时值、日均值均小于检出限。
(4)总悬浮颗粒物在所测各点中,均无超标现象。污染指数最大为0.37,出现在白鹤隘站场。
各测点各监测项目的单项质量指数中,CO污染指数较小,总悬浮颗粒物污染指数最大,表明评价区域空气环境以总悬浮颗粒物为主要污染物。
12.2.3声环境现状调查结论
敏感点声环境调查:除了白鹤隘增沙街点位夜间噪声超标,超标2.5~3.0 dB(A),超标原因主要是增沙街临X620二级公路,公路来往交通噪声引起,区域其他敏感点噪声监测值均达到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标准要求。
交通噪声现状调查:除了柳南高速公路噪声超标外,昼间超标1.8~3.0 dB(A),夜间超标8.9~12.0 dB(A),超标原因主要是高速公路车流量大,车速快引起的,其余交通断面噪声值均达到相应声环境功能区划要求。
12.2.4水环境现状调查结论
(1)拟建铁路沿线经过的地表水体红水河、凌口河、白面水库监测断面中各监测因子的监测值均达到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的要求,总体水质良好。
(2)项目区域4个地下水监测点中除了2#朝南村和3#朝西村地下水监测点位的氨氮超标外,其余监测因子的污染指数均小于1,符合GB/T14848-93《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Ⅲ类水质标准要求。氨氮超标的主要原因是农村井水管理不规范,卫生条件较差,受农村养殖和生活污水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