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垂摆原理为什么不行?
有的人说通过观察,有的人说通过感觉。
我们不妨这样分析一下。
一个采用悬垂摆原理的地动仪,不管是谁的,只要是悬垂摆原理的就可以。不针对某个人。
状态1、把一个悬垂摆的地动仪,静置在那里。
在这个状态下,这个地动仪整体的能量表现,是不是零?
这个地动仪整体没有动,从能量来说,当然是零了。这根本不用考虑。
状态2、地震来了,这个悬垂摆原理的地动仪,摆动了,发机了。
在这个状态下,地动仪整体的能量表现,肯定不是零了,因为悬垂摆摆动了。
这个也不难理解。因为地震是能量的输出,地动仪悬垂摆摆动的能量,就是地震传播过来的。
这个也没有问题。
===================================
状态1和状态2不是分析的很对吗?
根本没有问题。
难道真的没有问题吗?
一根直径10厘米,长度在1米的青铜柱的质量是在65千克之80千克(合金比例不同)之间。
这个数据一定是需要知道的。
在陇西地震的记载中,说到了人们感觉不到,但是地动仪却发机了。
一般人的体重,和那个青铜柱的质量,其实也差不多。
问题不就出来了吗?
===========================
还有一个问题,举个例子来说,一个沙袋,你轻轻一碰它会动吗?你给它一拳,它肯定会动。
这里就有一个临界值。
按照理论,在不考虑摩擦力的情况下,只要有地震,地震震波在没有衰减完毕的情况下,悬垂摆就会摆动。因为有能量的传递,就会实现状态2。
但是实际上,考虑一下沙袋,这里就存在一个引起摆动的最小地震。
这个最小地震,又是根据距离的变化而变化的。并不是一个定值。
这些数值怎么样才能得到呢?只有经过大量的实验,才能得到。通过地震的远近,地震的大小,建立关系。
这在东汉,能实现吗?
=====================
还有的人,总喜欢抬点什么。张衡是科学家,就没有不会的,就没有不知道的。
张衡确实很聪明,但是张衡人家首先是官员,是太史令,科学家是个尊称,尊敬的称呼。
把张衡放到御膳房试试,他也不知所措。
张衡喜欢研究不假,但是研究也需要时间,也需要财力、人力。
假设在东汉,进行分地。每个人头分2亩地,给你一块,给他一块,以什么为标准?
标准就是:多少丈为一亩,多少亩为一顷。丈、尺、分、寸就是标准体系。
有了这些成熟的体系,分地的时候,才能分的明明白白。
那地震呢?
有这样的标准吗?地震大,大到什么程度?地震小,小到什么级别?
有没有观测设备?总得弄明白吧。
很多复原的人,最喜欢说的就是:
1、张衡应该能感觉出来。
2、凭张衡的能力是应该知道的。
3、张衡是科学家,这一点他一定是清楚的。
4、这个现象很容易观察,张衡也能观察到。
5、张衡是无所不能的。
7、张衡经过潜心研究,他对地震是有深入了解的。
太多太多了。
张衡要是能看到的话,我都不知道啥表情。
=========================
扯的有点多了。
临时想到的,权且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