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扫黑除恶、刀刃向内
一部剧能让观众不停、反复的讨论,不光是故事自身的绚烂和演员精湛的演技这些外在表现,它一定是有一些形而上的内核来支撑。
比如《北平无战事》,满剧空洞的理想与口号,全剧拖沓到极致,要不是遥控器限定2倍数,我恨不得3、4乃至5倍数去看他。【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进,任何人任何势力企图去阻止它都是白费功夫,你做与不做都不影响它驶向彼岸。剧中每个人物都在做事,很认真的做事,都想改变这个世界,但好像这些事都是无用功,全剧突出一个词“徒劳”。】这个立意一起来,它就成了神剧,放到国产巅峰剧的佛龛上。
《巨人》这部动漫,埃尔文这个角色从外形上极不出彩,出场大家都认为是工具人,太路人甲了。但全剧看完,不管喜欢与否,大家都会承认这个人物刻画的太成功了,是绝对隐形的男一,为什么呢
因为他把日本人那种独有的【只要我始终坚持我的信念并执行它,哪怕过程再邪恶、信念再邪恶,那我也是一个有道德的人,我的信念就是道德的】道德观、历史观发挥到极致。《巨人》后面烂不烂尾不重要,但它是一部有灵魂的作品,在动漫史上也一定会占有自己的位置。
《破冰行动》就是正反面教材的完美统一,观剧时大家能明显感受到隔阂跳跃感,好的极好差的一言难尽,核心在于期间更换了编剧和剧情,后续编剧吃不透源代码以及自身能力、阅历无法驾驭所造成。
对于我们这个中央集权制的帝国来说,朝代之所以一直更替除了长期积压的各种社会矛盾无泄压阀外,无外乎两个核心问题;要么中后期中央无力控制地方继而形成地方割据势力。要么在蛋糕无法扩大的形况下,既得利益集团不停扩容,触手愈发贪婪,超过临界值引发M变。
从秦到隋,我们这个民族用了八、九百年时间搞清楚一件事就是在这片土地上统一比分裂好,后续的历史也无不应验了这条真理,这种思想一直延续至今。比如《开国大典》里,常凯申对经国那段名句:划江而治,他不敢,我也不敢,谁做谁就是历史的罪人。
从安史之乱到杯酒释兵权,中央统治者又用了二、三百年时间找到压制地方的策略“夺权、制钱、收兵”,这种策略虽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变形方式但核心理念一直维持至今。这个策略有多强大,强大到至今1000多年的历史里,只有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失控—“太平天国导致的地方派系(以湘、淮军系统为代表的地方)崛起”。中央统治者并不是没有发现问题,也不是没有应对策略,而是无力实施执行。最典型的就是“晚清四大疑案”,其中又以小白菜和刺马最为显著。
另一边,为了压制上述问题,就必须采用异地任官为首的一系列皇权措施。这些措施在皇朝的前期起到正向监督、牵制作用,但中后期弊端逐步放大。他们只需对上有交代并解决自己的“生活”,对下无所谓,反正任期结束走人,日后我又不用住在这里也不会被刨祖坟。
比如《大明王朝》里的“改稻为桑”(虽然是一个虚构事件,但艺术就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就是这种状态的写照。
所以明中后期南方以景德镇的瓷工、苏州的织纺工为代表的工商阶层、北方李自成为首的自耕农的运动,“闯王来了不纳粮”,比较纯粹的自下而上。
而清末就不太能找到这样的运动,更多是东南互保、保路运动、“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更多是中上层与上层间“互动、扳手腕”,对于老百姓来说远没到民不聊生的阶段。
故而在历朝历代的中期,随BUG的增多以及系统的臃肿,势必会出现改良和变法,目的是不让天平在这两边来回倾倒,尽量维持在中间以求平衡。
在平行宇宙的另一个世界里
当某位马爸爸说了一些关于银行的言语后,他就“度假”去了,在他出生地的某些系统人也那个去了。
某位程序员这两天貌似也开始吃盒饭了。
所以“扫黑除恶、刀刃向内”的实质
扫黑除恶是为M
刀刃向内是为G,两头不能冒两头都得打
回到关于王力和杨健谁更那个的问题,相信大家会有一个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