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社区吧 关注:1,050贴子:7,068
  • 0回复贴,共1

元声象素:紧抓基层减负牛鼻子,用数字化赋能基层减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基层工作的同志,因为经常“埋头苦干报数据,无暇入户干工作”,因此,自嘲是“表哥表姐”。长期以来,基层工作面临表格繁多、系统多头报送、区市跨系统数据难获取等问题,“千条线都过一根针”,是基层工作的真实难点痛点。那么,如何让基层腾出手、迈开腿、高效干?
基层减负减得怎么样?基层最有话语权
“以前,我们录入居民信息时,需要社区负责不同工作的同事,分别将信息录入社区综合信息采集系统、流动人口系统和计生系统等至少3个平台,耗时1个小时左右。”现在只需通过邻里治‘邻里四言诗’综合信息采集系统录入信息,该系统就会自动将这些数据共享到其他系统,5分钟就能完成,工作量大大减轻。
近年来,元声象素联合街道社区针对“基层一张表”专项改革推动大数据延伸到基层末梢,“邻里治”综合信息采集系统已汇集26个部门在用系统数据,在70个社区(村)平稳运行。各社区(村)需采集填写的数据由原来的461个缩减为108个,其余数据从“一张表”数据资源池中获取,社区(村)居民信息采集量下降77%。
元声象素“基层一张表”专项改革在给基层工作人员带来真减负、减真负的同时,也让基层形成了放开手脚干事、甩开膀子作为的浓厚氛围。
此外,元声象素根据社区实际积极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推行网上办、掌上办、远程办、自助办,不仅在基层开展代办代缴代理等便民服务,还向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政务服务办事方法,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轻松了解生活服务的各类事项。

元声象素邻里治数字化平台聚焦数据填报随意、更新不及时问题,建立健全“一张表”工作总机制,规范完善指标数据库,实现“一套机制管运行”。
一是建立数据供给分工机制。依据行业部门法定职责和镇街权责清单,明确数据供给责任,建立基层填报和部门直供双渠道,同时将“一表三审”(“一表”即县级部门自拟下发涉及村(社区)相关内容的各类表格,“三审”即审核是否符合准入、是否科学合理、是否保障经费)数据库常用指标纳入供给范围,重塑数据供给模式。
二是建立一键调取机制。对数据库指标进行全要素归集、标签化处理,配套指标快速检索、表格一键生成功能,提供部门业务需要或者领导决策依据的“一张表”,实现一次录入、多方使用,提高数据使用效率。
三是建立定期更新机制。统筹安排指标填报时间,变随时报、突击报为统筹报、集中报。开发更新提醒功能,将数据填报责任人关联进数据平台,自动点对点精准提醒,实现需求有安排、更新有计划、逾期有提醒。
聚焦破解数据壁垒堵点 共享资源
聚焦部门壁垒、数据孤岛、使用率低问题,探索数据汇集共享模式,实现“一个数据库提效率”。
一是建立云共享数据库。整合村、镇、县三级基础指标、镇街定期报送的高频指标和部门共建共享的常规指标,形成“基础信息一张表”数据共享库,推动数据由“部门发表-街道分发-干部录入-街道上报-行业汇总”为“分级数据录入、指标一键导出、数据一库共享”。
二是建立健全共享模式。依托数字平台,设置共享窗口,部门(镇街)依申请查阅平台数据,打破部门之间数据壁垒,链接“信息孤岛”,提高数据使用率,让“数据多跑路、基层少填报”,实现数据资源有效利用。
三是推动数据实践画像。依托共享数据库,设置影响力计算模块,借助浏览访问记录,对于访问频率较高、共享次数频繁的数据进行标注,通过大数据沉淀的方式,筛选出最具影响力的高频指标,形成“热搜”指标数据排行,建立绵竹市多维度行政画像,为上级“因数施策”提供精准依据,也帮助基层干部摸清底数、找准短板。
聚焦破解质效低下盲点 严管数据
聚焦数据主责在基层、填报质量不高问题,严格数据填报审核流程,加强数据质量监督管理,实现“一道关口增质效”。
一是严格基础报表审核。完善数据审定流程,基层报送的数据,由填报单位审核,行业部门确认后,方能进入共享数据库。
二是完善准入退出标准。依托指标数据库,动态梳理指标事项,对数据固定不变、任务阶段完成、指标无人问津数据及时调整出库,试点打造能进能出、富有生命活力的“村级基础信息统计一张表”指标库。
三是强化数据监督处置。开发全程追溯功能,依托系统全程留痕,精准追溯到填报单位、填报人、填报时间,对“粗制滥造”的数据及时进行责任倒查,全市通报,以高压态势保障数据真实准确。
数字技术是推动基层治理科学化、智慧化的工具,也是提升基层治理效率的有效手段。元声象素紧紧抓住基层减负的“牛鼻子”,以数据思维打破责任壁垒,推动服务流程再造,重塑基层表单报送机制、数据更新机制和基层治理机制,为基层工作人员卸下填报海量表格的重负,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


1楼2023-02-01 17:3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