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如何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和机械化应用是两大切入点。眼下,各地正积极部署“科技兴农 机械兴农”的农业“双强”行动,要把农业的生产效率提更高,让广大农户的腰包更加鼓起来。养鱼大户自从尝试了“物联网智慧养鱼”,养殖户做起生意来更有底气了:养殖密度翻了一番,亩均产量也从原来的3500斤提升到了6500斤!
“现在用手机控制既方便又精准,以前养鱼每天晚上要去鱼塘4至5次,整天担惊受怕。”吴根林感慨道。
健康的水产养殖离不开健康的水质,养好水是养好鱼的关键。通过安装物联网溶氧传感器,实时监测水体溶氧、水温、酸碱度等指标。通过手机APP随时监控数据,可以实现智能控制水质质量、优化水质环境,保障鱼类正常生长,减少鱼病发生,有效减少异常事故带来的损失。
就以湖州为例,湖州自古为“鱼米之乡”,但是传统渔业养殖难以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传统渔业经营主体分散、规模小,养殖大多靠经验,水质状况不能及时掌握、投喂效率低。”据介绍,该地同时面临市场信息滞后、供需不对称、利润空间受限等问题。
以数字化改革为契机,近年来,当地积极谋划打造“智慧养鱼一件事”应用场景,针对“养好鱼、治好水、卖好鱼”开展数字化改革,推动养殖服务数字化、设施升级智能化、投入品管理全面化、尾水治理持续化、供应链标准化、市场品牌化等产业链多跨场景协同发展,引导发挥企业力量,结合浙农码、浙政钉、浙里办等全面打造数字渔业,促进渔业提质增收,助推共同富裕。
与传统渔业养鱼相比,该企业采用的新型循环养殖设备,引入物联网水质监测系统、智能增氧系统、智能化管理系统、紫外线杀菌系统和臭氧消毒系统等,实现养殖管理单元化、智能化、精细化及同期多鱼种、多规格养殖等,构建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循环水养殖设备有效降低了鱼死亡率及电耗,提高了饲料利用率和产量,预计养殖户每年经济收益可增长10%以上。

“现在用手机控制既方便又精准,以前养鱼每天晚上要去鱼塘4至5次,整天担惊受怕。”吴根林感慨道。
健康的水产养殖离不开健康的水质,养好水是养好鱼的关键。通过安装物联网溶氧传感器,实时监测水体溶氧、水温、酸碱度等指标。通过手机APP随时监控数据,可以实现智能控制水质质量、优化水质环境,保障鱼类正常生长,减少鱼病发生,有效减少异常事故带来的损失。
就以湖州为例,湖州自古为“鱼米之乡”,但是传统渔业养殖难以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传统渔业经营主体分散、规模小,养殖大多靠经验,水质状况不能及时掌握、投喂效率低。”据介绍,该地同时面临市场信息滞后、供需不对称、利润空间受限等问题。
以数字化改革为契机,近年来,当地积极谋划打造“智慧养鱼一件事”应用场景,针对“养好鱼、治好水、卖好鱼”开展数字化改革,推动养殖服务数字化、设施升级智能化、投入品管理全面化、尾水治理持续化、供应链标准化、市场品牌化等产业链多跨场景协同发展,引导发挥企业力量,结合浙农码、浙政钉、浙里办等全面打造数字渔业,促进渔业提质增收,助推共同富裕。
与传统渔业养鱼相比,该企业采用的新型循环养殖设备,引入物联网水质监测系统、智能增氧系统、智能化管理系统、紫外线杀菌系统和臭氧消毒系统等,实现养殖管理单元化、智能化、精细化及同期多鱼种、多规格养殖等,构建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循环水养殖设备有效降低了鱼死亡率及电耗,提高了饲料利用率和产量,预计养殖户每年经济收益可增长1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