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实在本身”和“绝对意识”
——附带介绍《眼对眼》
夏 子
如果也把这篇文章看着对《眼对眼》的介绍,那这就是我们写的介绍《眼对眼》的第四篇文章了。在前三篇文章中,我们通过追问“为什么有存在而不是一无所有”和分析“实在是运动和变化的,这种运动和变化是绝对的”企图表明实在本身(或存在本身)是超验的,把“神”、“上帝”这样的称谓冠在它头上,正是最准确的,而之所以是最准确的,是因为就算有作为种一种存在者(存在者中最高等级者)而存在的上帝的存在,把实在本身和它等同起来,也是对实在本身、存在本身的绝对的贬低,把真正的上帝贬为尘土,把存在贬为虚无。这里我们说“把存在贬低为虚无”,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没有说什么。对他们来说,一些东西在还是不在有什么区别呢?然而,如果有两者之间不只是量的差别而且更是质的差别是真正最大的,那只有存在和虚无了。只有存在和虚无之间的差别才是无穷大的,甚至是作为一种存在者而在的上帝和尘土之间差别也不会这么大,因为说到底,作为一种存在者而存在的上帝一定是受条件限制的,不能通过它自身回答“我从哪里来”的问题,也就是说,它尽管是物种中最高等的一个,比所有物种,包括人高出不知多少,也不过是一个物种,就是说,一种物,而尘土虽然是最低等的物,不也是物之一种么?在存在和虚无之间是连这样的可比性也没有的。正是这个原因,我们才说要真正认识存在、认识实在,只有通过和原初的虚无完全和彻底的遭遇才有可能。
这个意思是说,我是如此意识到了虚无,以我的整个身心、整个生命意识到了它,以致可以说我就是它了,我才意识到了实在的真相,才“见”到了、“明白”了、“认识”了实在本身。虚无不是存在、虚无不存在,虚无不论什么也不是,对虚无称“它”都是可笑的,因为并没有一个叫做“虚无”的东西的存在,我们居然可以把它打量和研究一番。那么,完全和彻底地意识到虚无是什么意思呢?它真正的意思就是对竟然有物在、有世界在,一句话有实在而不是什么也没有这一最基本、最原初的事实无限的惊奇、敬畏和神往。
“为什么有物在而不是一无所有”这个问题是没有答案的,也可以说是根本不可解的,不管什么样的回答都既不能回答它也不能消解它。因为,我总是意识到了有存在而不是什么也没有,也可以说,我总是在意识什么而不是并没有意识,而意识首先就是意识到“有”、意识到“在”的意识,不存在没有意识到“有”和“在”的意识。意识到“有”和“在”是我能认识事物,对待事物,包括否定“为什么有物在而不是什么也没有”的追问的意义的前提,这个前提不再有前提,所以不可回答,也不可消解,尽管可以被忽视和遗忘。这些说法并不深奥,不是我们一般理解的“哲学”。想一想,它们到底是不是“皇帝没有穿衣服呀”那样的小孩子也想得到说得出的大实话?还有比它更明白、更简单、更直接的事实?
我们说,“为什么有存在而不是一无所有”这一追问的答案就在这个问题本身之中,就在于这一追问在我们身上被激活的程度,就在于我们因为毕竟有而不是啥也没有而有的那种原初紧张和沉静达到的高度、广度和深度。这算什么答案?这不是相当可笑吗?的确,对很多人来说,这不是答案。不过,这是因为他们还没有明白那最明白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就因为存在存在,而不存在不存在。这些句子听起来抽象古怪、同义反复。是的,是这样。但是真正知道存在存在而不是不存在的力量的人,虽然未必是会说、会阐释这样的句子的人,却是那面对有物在、有世界在、有我在、有他在,一句话有实在而不是只有虚无而真正震撼的人,就是我们前边说的那种对存在处于无限惊奇和敬畏中的人。对存在的惊奇就是对存在的揭示,因为它本身就是值得我们、配得上我们去这样惊奇的。“为什么有而不是什么也没有”这一追问在我们身上真正被激活的标志不是我们去寻找什么如猜谜语猜透了也就什么明白了,我还可以让所有人都明白的答案,而就是这种惊奇。不要以为这种惊奇只是对神奇之物的惊奇,或只是小孩子对有世界在他们面前展开的惊奇。是的,大多数孩子都对世界,对有个世界在而并不是啥都没有有过这种惊奇。可是,就是他们也远不是每一个都知道它在我们身上能达到的程度和“创造”出什么样的结果。这种惊奇是可以达到无限的程度的,而在我们这种惊奇、敬畏和神往中向我们开启出来的实在本身也是完全配得上这种惊奇、敬畏和神往的,就是说这种惊奇和所惊奇的对象是完全匹配的,就如爱和被爱的对象之值得爱是完全匹配的一样。
——附带介绍《眼对眼》
夏 子
如果也把这篇文章看着对《眼对眼》的介绍,那这就是我们写的介绍《眼对眼》的第四篇文章了。在前三篇文章中,我们通过追问“为什么有存在而不是一无所有”和分析“实在是运动和变化的,这种运动和变化是绝对的”企图表明实在本身(或存在本身)是超验的,把“神”、“上帝”这样的称谓冠在它头上,正是最准确的,而之所以是最准确的,是因为就算有作为种一种存在者(存在者中最高等级者)而存在的上帝的存在,把实在本身和它等同起来,也是对实在本身、存在本身的绝对的贬低,把真正的上帝贬为尘土,把存在贬为虚无。这里我们说“把存在贬低为虚无”,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没有说什么。对他们来说,一些东西在还是不在有什么区别呢?然而,如果有两者之间不只是量的差别而且更是质的差别是真正最大的,那只有存在和虚无了。只有存在和虚无之间的差别才是无穷大的,甚至是作为一种存在者而在的上帝和尘土之间差别也不会这么大,因为说到底,作为一种存在者而存在的上帝一定是受条件限制的,不能通过它自身回答“我从哪里来”的问题,也就是说,它尽管是物种中最高等的一个,比所有物种,包括人高出不知多少,也不过是一个物种,就是说,一种物,而尘土虽然是最低等的物,不也是物之一种么?在存在和虚无之间是连这样的可比性也没有的。正是这个原因,我们才说要真正认识存在、认识实在,只有通过和原初的虚无完全和彻底的遭遇才有可能。
这个意思是说,我是如此意识到了虚无,以我的整个身心、整个生命意识到了它,以致可以说我就是它了,我才意识到了实在的真相,才“见”到了、“明白”了、“认识”了实在本身。虚无不是存在、虚无不存在,虚无不论什么也不是,对虚无称“它”都是可笑的,因为并没有一个叫做“虚无”的东西的存在,我们居然可以把它打量和研究一番。那么,完全和彻底地意识到虚无是什么意思呢?它真正的意思就是对竟然有物在、有世界在,一句话有实在而不是什么也没有这一最基本、最原初的事实无限的惊奇、敬畏和神往。
“为什么有物在而不是一无所有”这个问题是没有答案的,也可以说是根本不可解的,不管什么样的回答都既不能回答它也不能消解它。因为,我总是意识到了有存在而不是什么也没有,也可以说,我总是在意识什么而不是并没有意识,而意识首先就是意识到“有”、意识到“在”的意识,不存在没有意识到“有”和“在”的意识。意识到“有”和“在”是我能认识事物,对待事物,包括否定“为什么有物在而不是什么也没有”的追问的意义的前提,这个前提不再有前提,所以不可回答,也不可消解,尽管可以被忽视和遗忘。这些说法并不深奥,不是我们一般理解的“哲学”。想一想,它们到底是不是“皇帝没有穿衣服呀”那样的小孩子也想得到说得出的大实话?还有比它更明白、更简单、更直接的事实?
我们说,“为什么有存在而不是一无所有”这一追问的答案就在这个问题本身之中,就在于这一追问在我们身上被激活的程度,就在于我们因为毕竟有而不是啥也没有而有的那种原初紧张和沉静达到的高度、广度和深度。这算什么答案?这不是相当可笑吗?的确,对很多人来说,这不是答案。不过,这是因为他们还没有明白那最明白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就因为存在存在,而不存在不存在。这些句子听起来抽象古怪、同义反复。是的,是这样。但是真正知道存在存在而不是不存在的力量的人,虽然未必是会说、会阐释这样的句子的人,却是那面对有物在、有世界在、有我在、有他在,一句话有实在而不是只有虚无而真正震撼的人,就是我们前边说的那种对存在处于无限惊奇和敬畏中的人。对存在的惊奇就是对存在的揭示,因为它本身就是值得我们、配得上我们去这样惊奇的。“为什么有而不是什么也没有”这一追问在我们身上真正被激活的标志不是我们去寻找什么如猜谜语猜透了也就什么明白了,我还可以让所有人都明白的答案,而就是这种惊奇。不要以为这种惊奇只是对神奇之物的惊奇,或只是小孩子对有世界在他们面前展开的惊奇。是的,大多数孩子都对世界,对有个世界在而并不是啥都没有有过这种惊奇。可是,就是他们也远不是每一个都知道它在我们身上能达到的程度和“创造”出什么样的结果。这种惊奇是可以达到无限的程度的,而在我们这种惊奇、敬畏和神往中向我们开启出来的实在本身也是完全配得上这种惊奇、敬畏和神往的,就是说这种惊奇和所惊奇的对象是完全匹配的,就如爱和被爱的对象之值得爱是完全匹配的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