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高二,高三这个班还算稳定。但毕业照上也有一些人没有出现,有的可能是临时没去照,也有的是高二离开了。具体谁是哪种情况,现在已经弄不清楚了。想的起来的有安安、小娟和彩霞这三个人。安安是明确在高二以后又接着上了一个高二。因为当时学校有个照顾政策,如果觉得距离高考差距太大,也可以留一级。当时中学复读很普遍,也不受什么限制,但是也并不是像现在这样铺天盖地。一是对上大学没有像现在这种执念,那时候如果能考上大学就是非常非常了不起的,能上大专和中专也很不错,当时的大学生,就算是教育部直属的重点大学,也并不歧视各种各样的专科学校的学生;只有重点高中才能有较多的人考上大学,一般高中能考上大专的也是凤毛麟角。再就是高中毕业并没有现在这样的就业焦虑,考不上中专还可以考技校,考上各种学校出来都会有工作的;或者参加一些招工,或者在父母单位顶职,以及自己做点儿什么,这都是出路。我的小学数学老师,就是在高中毕业后只是上了一个师资培训班,以后就在小学教书了,而且也教得不错。但重点高中毕竟考大学是正途,安安的父母好像是老师,对于考大学是有很强的意愿的,所以她又去重新读高二了。按今天的审美看,她应该算是很漂亮的,当时就是一个很尖的下巴,人很瘦,有一回打闹的时候把小拳头砸了我的后背,手上全是骨头,真是疼。特别的是,她的上眼皮似乎带那么一点红晕,看起来很有些妖娆的感觉。高二的时候她就坐我后排,关系算是不错。我初中班主任的儿子,当时也是我的好友,曾托我给她送过情书。小娟是安安的同桌,跟安安关系很好,性格可能有些大大咧咧的吧。他为什么没参加毕业照,我就想不起原因了。彩霞高三应该是在一个班上,估计是因故没参加照相。她跟我初中的两个兄弟住在同一栋楼,所以后面也偶尔有些联系。她是个福建人,坐在后排有时候教同桌福建话,我们记得的一个笑话就是闽南歌里的"天黑黑",福建话念“梯欧欧″,我们常常就说 t o o -- t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