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族吧 关注:164贴子:3,664
  • 15回复贴,共1

为什么楚国自称:我本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北京1楼2023-01-24 21:16回复



    IP属地:北京2楼2023-01-24 21:17
    回复
      到现在为止,长江中游地区已经发现了许多有中原风格的商代中期的文化遗存。就湖北境内来说,武汉市黄陂县的盘龙城就是商代中期的遗址,其中有残存的城垣、宫殿基址和铸造遗迹,还出土了不少青铜器。在黄石市铜绿山的古铜矿附近,发现过商代的炼铜遗迹。在黄石市东南江西省瑞昌县的铜岭,发现了开采上限为商代中期的铜矿遗址。在湖北的其他地方,也发现了一些有典型中原风格的商代铜器,其中有些是大型的精品。周代,在今当阳县和荆门市,有一个小国叫权国,是殷人建立的。可见,在江汉平原的西部有殷人的驻军和移民。

      发动南征的商王是武丁,他有一位夫人被称为“妇好”。妇好也会带兵打仗,一说她曾随同武丁南征。后来,周代的殷人遗民还念念不忘武丁南征的业绩,做诗赞美武丁“奋伐荆楚”,以至“深入其阻”。考古发现的证据表明,这诗不是吹吹牛皮而已,而是确有其事的。
      甲骨文中发现有“商伐咩”的记载,咩为楚王之姓,青铜器“矢令簋”有“唯王于伐楚伯,在炎”的铭文。
      .
      金铭”中的周昭王伐“楚荆”
      .
      《矢令簋》:唯王于伐楚伯在炎。
      《京师畯尊》:王涉汉伐楚
      《鼒簋》:鼒从王伐荆,孚,用作 簋。
      《过伯簋》:过伯从王伐反荆,孚金,用作宗室宝尊彜。
      《 驭簋》: 驭从王南征,伐楚荆,有得,用作父戊宝尊彜。 [集成3976P219]
      《鸿叔簋》:鸿叔从王员征楚荆,在成周, 作宝簋。
      《史墙盘》:天子共王,继承穆王。宖(宏)鲁卲王。广 楚荆。隹寏南行。
      《逑盘》:昭王穆王,盗政四方,扑伐楚荆。

      这些西周青铜器铭文记载的昭王南征“伐楚、伐荆、伐楚荆”应该是指同一历史事件,其荆、楚,绝非两国。
      .
      李学勤先生根据《京师畯尊》铭文“王涉汉伐楚”与传世材料相印证,指出“不管成王时所封熊绎的丹阳是不是丹淅一带,昭王时的楚都只能是在汉南了”。【李学勤《由新见青铜器看西周早期的鄂、曾、楚》,《文物》2010年01期(P43)】


      IP属地:北京3楼2023-01-24 21:17
      收起回复
        楚蛮在周昭王时期占据地域广大,大约在今汉水中上游的丹江地区和下游的汉东地区,且占据铜矿主产地铜绿山。在先秦时期,铜是极其重要的战略资源,政治、经济、战争等方面都广泛需求。楚蛮虽然人数众多,分布广泛,但始终没有如从前的三苗和后来的楚国一样,形成一个强大统一的政治体,只是一些分散的部族,这种情形下的楚蛮正适合作为周昭王南下征伐的对象。
        .
        据《竹书纪年》记载,周昭王伐楚,主要有三次:
        .
        第一次,周昭王十六年(公元前985年),周昭王“伐楚,涉汉,遇大兕”。一般认为,此次战争与上述《墙盘》记载相同。周昭王领军渡过汉水,深入荆楚一带,渡汉水时,还遇见“大兕”(犀牛)。
        .
        第二次,周昭王十九年(公元前982年),周昭王派祭公、辛伯攻楚,“天大曀,雉兔皆震,丧六师于汉”。周军渡汉水时,阴风骤起气候恶劣,将士惊恐,军队损失严重。
        .
        第三次,“昭王末年,夜清,五色光贯紫微,其王南巡不返”。据鲁纪年推算,此时为周昭王二十四年(公元前977年)。此次伐楚声势浩大,陕西扶凤出土的“墙盘”铭文记载:“弘鲁召(昭)王,广笞荆楚,唯狩南行。”结果,这次攻楚,周昭王全军复没,周人讳言此事,模糊地说“南巡不返”。
        .
        据说,因桥梁垮塌,周昭王坠入水中,死于汉水之滨,是西周建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挫折,国威也因此而受影响。昭王死后,周兵因为是在班师途中,就秘不发丧。几百年后,从春秋起,楚国逐渐发展成为春秋五霸之一,雄踞南方,问鼎周疆。


        IP属地:北京4楼2023-01-24 21:18
        回复
          按青铜器铭文、甲骨文、西周金文记录时间,夷字(早商)最早出现,次序为羌(晚商)、夏(西周)、戎(西周)、狄(西周)、蛮(东周)。殷商甲骨文数万片没有发现“夏”字,也没有四夷之说。周朝入主中原后,为了确立自己的正统性而以夏人自居,制造了四夷之说。
          .
          狄、蛮、羌,都有禽兽虫豸的贬义。戎、夷,是指携带兵器的异族人。夏是姬周旗号。
          .
          北狄是指周朝对北方游牧人和狩猎人的泛称,主要是长城之外漠北漠南草原游牧人、东北亚森林野人,与禽兽有关。
          .
          南蛮是指姬周对楚国、三苗部落及其长江流域居民的统称,可能与养蚕业有关。
          .
          羌是殷商对于西部游牧人、牧羊人群的蔑称,对于黄河下游平原农业文明构成严重威胁。西戎是指姬周对于西北异族部落的统称,经常侵犯西周。
          .
          夷原是商代夷国国名。周代东夷用为泛指,是指姬周对于东方贏姓诸国及其殷商遗族反周势力的统称,主要是豫东鲁西淮河一带及其黄淮海平原,徐国是当时东夷最大的国家,赢得了周围36个诸国的拥戴,联合起兵伐周。看来,东夷并非互不隶属的分散体,而是政治联盟联合体,像中原姬姓诸侯国拥戴周王室、尊王攘夷那样。秦汉出身于东夷故地,最终统一全中国,伟大的汉族从此形成了。


          IP属地:北京5楼2023-01-24 21:19
          收起回复

            楚成王即位后,假装着恢复对周惠王的进贡,周惠王告诫楚国,好好的镇守南方,不要侵扰中原的诸侯。
            .
            楚成王选择避开齐国的势力范围——中原,重点向广阔的两淮地区发展,去控制或者吞并那些抗拒姬周政权的淮夷各国。淮夷国家在春秋后期逐渐被楚国兼并,融入到楚国族群中。楚的强大,夷人的入伙是主要因素之一。楚国迁都巨阳(今安徽阜阳),再迁寿春(今安徽寿县)。这两次迁都,都是为了防备秦军攻击,表明楚人的主体民族已迁至江淮之间,与淮夷相融合,形成淮楚。不少淮夷人参入楚国王族和贵族阶级。郭沫若的书籍中曾说,楚本蛮夷,亦即淮夷。他们的始祖是东夷神话体系中的祝融氏。因此,楚王自称:我本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


            IP属地:北京6楼2023-01-24 21:21
            回复
              楚人的主体民族已迁至江淮之间,与淮夷相融合。公元前284年,五国伐齐,楚国趁机占领沛县四十年,刘邦谈不上是真正意义的楚人,只是临时的楚人身份而已。实际上,刘邦、项羽都是楚化的淮夷后人。刘邦发动楚汉战争,消灭了楚人,建立汉朝。汉武帝力推齐鲁儒家文明,排斥了楚文化,一律采用古夷人传统的束发式,在头顶挽成发髻,冲天而立。楚文化虽然失去了主导地位,却并没有彻底消失。
              .
              55岁的刘邦在山东定陶正式称帝,定国号为汉,妻子吕后是今山东单县人。汉代皇室在认祖归宗时,将菏泽成阳定为祭祖地。刘邦采取齐国人娄敬的建议(关中是“金城千里,天府之国”,退可守,攻可出),决定建都在长安,给娄敬赐姓改名刘敬。





              IP属地:北京7楼2023-01-24 21:21
              收起回复
                你以为都跟你长得一样?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3-12-04 15:25
                回复
                  别自我意淫了,你再怎么意淫也无法解释非洲裔为什么在美国人人喊打亚裔比非洲裔好太多了,尤其是波利尼西亚人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01-02 22:18
                  回复
                    只有阐述没有事实 只有视角没有事实 是基于哲学高度 存在两个对象 是范围的 哲学家关注的是一切
                    我刚才在寻找关于姜齐的论据 很不起眼 但令人深刻 论据是最有意思的 有时候可以推翻一个事实 抛开这个问题 如果有那个心 人们完全可以在信息上捏造一个假象 经常逛贴吧应该都知道哪些人好这一口 我没有遭到论据 引发了一些联想 似乎对的上你关于一些问题的猜想 我认为文字记载是特殊的 是基于形式主义和知识动机基础上的逻辑层面颠覆性 没有互相作证基础 是唯一参考基础 理具体的事件也有1000多年了 一般成书都是在秦汉 记载的事件是关于氐羌在商建立一年那前来参观 原高点认为 羌就在附近 实际上那可能是一个分支 可能包含各种成分 如果一年内说明的不是远近 则是说明关系 这不符合人们的印象 那不是送死吗 所以最初是没有矛盾的 矛盾取决于前者 不是前者的行为 也有可能是因为裹挟和撺掇 我看到你提到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中的情况可能就是之前情况的翻版 并在春秋战国广泛的上演
                    抛开这个问题 我想说说我对于农业的看法 农业不同于农耕文明 首先带来的是综合实力提升 农耕文明是农业综合实力作用产物 什么情况下除此之外全部是农民 上岸后就全部是农民了 我本来是想找关于这个问题的论点 很不起眼 关于胶东姜姓 很不起眼 却是非常有利的反驳 基本上是无可辩驳 可是怎么也找不到 产生了许多联想 担心明天忘记了


                    IP属地:福建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24-06-14 02:05
                    收起回复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07-22 10: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