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与《春秋左传》
geminicao
0位粉丝
1楼
《三国演义》很强调关羽读《春秋左传》的情节,以表明关羽的忠义大节,他的情怀与气质,都是与《春秋左传》一书的熏陶分不开的。许多地方的关帝庙都有“春秋楼”或关羽秉烛读《春秋左传》的坐像,这大大地提高了关羽其人的文化品味。但严格说来,关羽读的是《春秋左传》。
《江表传》说:“羽好《左氏传》,讽诵略皆上口。”是其明证。《春秋左传》为鲁国史书,记述的是春秋时代鲁国以及周王朝和各诸侯国的史事。原书内容极其简略,所叙述的每条史事,字数甚少,仅有大纲而无细节,所以近人钱玄同讥其为“断烂朝报”,本来是没有什么可读性的。
以后出现了三部诠释《春秋》的书:《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被称作”春秋三传”。在三传中,《公羊》和《谷梁》二传着重阐发《春秋》的“微言大义”,即笔法和观点,流于空言说经,也没有什么可读性。只有《左传》(或称《春秋左传》、《左氏春秋》)一书,史料丰富,叙事生动,是一部有血有肉的史学和文学巨著,极富可读性。
当然,从学术的角度说,《左传》其书以及《左传》与《春秋》的关系,疑点甚多,至今仍无定论,本文不便展开讨论,我只想告诉读者:关羽读的是《春秋左传》,而不是《春秋》本经,这就够了。
《春秋左传》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到了关羽那个年代,已经成书六、七百年了。当时作为一种古书,已与通行的语言文字有很大区别,读起来还是比较艰深的,没有一定的文化功底是读不懂的。而关羽却把它读得很熟,可以“讽诵”(背诵)下来,可见他有相当的文化水平,并不是一个大老粗。这也可以反证:说关羽出身于一个没落的大户人家,在文化层次上也是合拍的。
2006-7-17 23:17 回复 封
geminicao
0位粉丝
1楼
《三国演义》很强调关羽读《春秋左传》的情节,以表明关羽的忠义大节,他的情怀与气质,都是与《春秋左传》一书的熏陶分不开的。许多地方的关帝庙都有“春秋楼”或关羽秉烛读《春秋左传》的坐像,这大大地提高了关羽其人的文化品味。但严格说来,关羽读的是《春秋左传》。
《江表传》说:“羽好《左氏传》,讽诵略皆上口。”是其明证。《春秋左传》为鲁国史书,记述的是春秋时代鲁国以及周王朝和各诸侯国的史事。原书内容极其简略,所叙述的每条史事,字数甚少,仅有大纲而无细节,所以近人钱玄同讥其为“断烂朝报”,本来是没有什么可读性的。
以后出现了三部诠释《春秋》的书:《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被称作”春秋三传”。在三传中,《公羊》和《谷梁》二传着重阐发《春秋》的“微言大义”,即笔法和观点,流于空言说经,也没有什么可读性。只有《左传》(或称《春秋左传》、《左氏春秋》)一书,史料丰富,叙事生动,是一部有血有肉的史学和文学巨著,极富可读性。
当然,从学术的角度说,《左传》其书以及《左传》与《春秋》的关系,疑点甚多,至今仍无定论,本文不便展开讨论,我只想告诉读者:关羽读的是《春秋左传》,而不是《春秋》本经,这就够了。
《春秋左传》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到了关羽那个年代,已经成书六、七百年了。当时作为一种古书,已与通行的语言文字有很大区别,读起来还是比较艰深的,没有一定的文化功底是读不懂的。而关羽却把它读得很熟,可以“讽诵”(背诵)下来,可见他有相当的文化水平,并不是一个大老粗。这也可以反证:说关羽出身于一个没落的大户人家,在文化层次上也是合拍的。
2006-7-17 23:17 回复 封
![](http://hiphotos.baidu.com/%C8%FD%B9%FA%B0%C9%C4%DA%CE%F1%B9%DC%C0%ED/pic/item/bfd9feed20dd78fab21cb12f.jpg?v=t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