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博物馆吧 关注:23贴子:886
  • 0回复贴,共1

"三个区分开"如何落实到学习中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一个区分开
学习不只是局限于学校的课堂,而是布满我们生活的每个瞬间.
进入学校不是学习的开始,离开学校也不是学习的结束.正如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
“当在学校所学的一切全部忘记之后,还剩下来的才是教育。”学校里面书本上面的知识只是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载体,只是前辈为我们留下可参考的生活经验,而不是绝对的教条,我们和前辈获取经验的最大区别是,前辈是通过生活获取,而我们是通过书本以及文字,前辈们是把他们学习前辈的经验通过生活在加工变成了我们学习的书本上面的经验,最大的区别在于他们把他们从书本学习到底经验通过生活进行了升华,这也是为什么书生那么多,为人们广为传颂的才子只有那么几个,是因为很多人不会对学到的东西通过自己主观意识在生活中进行回炉在造,这也说明了,我们不能用学校的围墙把学生束缚在一个四四方方的空荡荡学习空间中,而是要把他们思维引到大自然中,引导我们生活的现实环境中,让学生走出书本,走出老师思维的局限,打破家中心中读书就是学会书本知识,为了入世做官的想法,帮助学生冲破生活和学习的彼此隔离的边界,让学生明白学校学习只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的种子,至于能不能结果甚至接几季果实,全靠自己的吸收已有经验即书本经验和在生活中创造属于自己的开创性经验,活到老学到老是很简单的道理但是有时很多人不理解甚至难以做到的.
第二个区分开
学习是一个主观性的活动,被动学习不等于所谓的填鸭式教育,填鸭式教育不代表就是被动教学,老师讲课是为了带领学生用最直面问题的方式去勾起学生的主动思考,当然孩子如果不主动思考,那就真的变成老鸭子喂小鸭子了,为什么要老师带领学生主动思考啦,这里涉及到学习效率问题,就好比如学生自己完全独立思考十年弄懂一个问题,是不是不如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一年弄懂十个问题,学生掌握的经验越多,在创造的可能性是不是就是越高的,你看看从古到今那个不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进行的在创造的,比如计算机的二进制来源于中国八卦图,牛顿的微积分不也是来自于中国古人的穷极思想吗?孔子也倡导启发教学,并提出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学生.我们还要将这种主观学习的心态保持到我们走出学校大门并且一直到离开这个世界.模仿别人在创造是一中非常高效且使用的学习方式,学习其实就是人主观对已有经验进行整合,少数人在这个过程中进行自己独特的创造,所以跟着老师学习在加上自己主观的思考,这才是学习之道
第三个区分开
学习付出的代价并不是越高越好,而是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好的学习资源,
现在市面上补习机构非常多,报一个培训班可能就是成千上万,这代价如果你是一个百万富翁,你可能觉得没啥,但是对于普通的工薪阶级是不是有点吃不消,收集了很多学习的资源在瑞富资源代找 公众号里面,作者只收取一个很少的服务费用来弥补收集资源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当然也是为了给更多的人提供学习服务


1楼2023-01-12 16:50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