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吧 关注:78,684贴子:1,848,073

整理贴:亚洲东南部的非鸟恐龙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中国南部、老挝、马来西亚以及泰国都出土过鸟臀目恐龙的化石,但是相比数量丰富的蜥臀目,它们的化石数量较少,并且集中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这个时间段。得益于今年发表的新研究,这些零零散散的鸟臀目恐龙得到了整理与回顾。
如图,亚洲东南部产出的鸟臀目恐龙化石以及它们在非海相沉积层中的分布图镇楼,接下来按照国家顺序缓慢更新


IP属地:山东1楼2023-01-11 23:03回复
    位于我国广西的新隆组(Xinlong Formation)是那派盆地(Napai Basin)的一部分,年代测定认为其年代属于早白垩世的阿普第期-阿尔布期,并且跟据地层中出土的弓鲛类化石,例如呵叻顶根齿鲛(Acrorhizodus khoratensis)和弗氏呵叻齿鲛(Khoratodus foreyi)等也支持新隆组与泰国的阔瓜组(Khok Kruat Formation)以及老挝的上部砂岩组(Grès Supérieurs Formation)年代近似。
    在这里,唯一一个被命名的鸟臀目恐龙便是在2021年命名的广西那派龙(Napaisaurus guangxiensis)。那派龙的正模标本是几乎完整的右侧髂骨(FS-20-008)和缺少远端的右坐骨(FS-20-007)。
    那派龙拥有髋臼后突后部在横向上显著向内侧扩展, 在腹面形成短宽的短板; 坐骨柄关节面宽大, 表面内凹 ;坐骨的肠骨柄在横向上向末端显著增厚, 末端关节面强烈凸出的独有特征。其形态组合显示出了基干禽龙类的显著特征。
    由于化石的不完整性,那派龙没有被科学家纳入系统发育分析,并且阔瓜组的三种禽龙类的已公布材料与其没有重合的保存部位,因此还需要更多的化石进行比对,尤其是与尚未描述的呵叻诗琳通龙(Sirindhorna khoratensis)的骨盆进行细致的形态比对。
    如图,那派龙的髂骨FS-20-008

    那派龙的坐骨FS-20-007


    IP属地:山东2楼2023-01-11 23:42
    回复
      这里出土的其它鸟臀目化石包括禽龙类的牙齿、颈椎、背椎、肱骨和股骨的远端末梢,以及鹦鹉嘴龙类的股骨远端末梢。这些化石依然是极其零碎的,鹦鹉嘴龙类的股骨破碎十分研究,但类似的形态在同时期各地的原始角龙类当中都可以看到,因此被归为鹦鹉嘴龙类。
      禽龙类的化石也十分零碎,并且没有与那派龙重合的部位,因此无法被归为那派龙,保留的牙齿材料存在一条明显的中嵴和至少一条副嵴,表明牙齿的主人来自某种比较衍化的禽龙类。
      如图,新隆组的一些恐龙牙齿:禽龙类(a)、棘龙类(b)、鲨齿龙类(b)以及类似兽鳄(Theriosuchus)的牙齿(d)

      禽龙类的颈椎(a)、左侧股骨末端(b)、背椎(c)、左侧肱骨末端(d)以及鹦鹉嘴龙类的右侧股骨末端(e)


      IP属地:山东3楼2023-01-12 00:19
      回复
        龙族征服东南亚


        IP属地:黑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3-01-12 03:35
        回复
          老挝的鸟臀目恐龙化石全部集中在沙湾拿吉盆地(Savannakhet Basin)的上部砂岩组,它的年代与新隆组类似,也是早白垩世的阿普第期-阿尔布期。而除了鸟臀目化石,上部砂岩组还有属于鸟脚类恐龙的足迹,这枚足迹呈现三趾结构,曾经被误认为是蜥脚类的蜥脚类的前掌痕迹,但是后续的研究表明它可能属于某种二足鸟脚类。
          如图,上部砂岩组的三趾鸟脚类足迹,比例尺25厘米


          IP属地:山东5楼2023-01-12 11:07
          回复
            科学家Hoffet JH曾经在1944年命名了“老挝满洲龙”("Mandschurosaurus laosensis"),它并没有化石编号,包含了椎骨、髂骨和股骨。起初他认为“老挝满洲龙”的年代属于晚白垩世,但经过后续的评定分析,科学家认为它的髂骨形态十分原始,类似于一些衍化的禽龙类和基干的鸭嘴龙超科,因此它的演化位置可能类似于诗琳通龙、暹罗齿龙(Siamodon)等。除了“老挝满洲龙”,上部砂岩组还有一个尚未描述的禽龙类,包含了背椎、肋骨、耻骨和坐骨,它目前藏于沙湾拿吉恐龙博物馆,尚未被描述。
            如图,Hoffet JH对“老挝满洲龙”的原始描述



            IP属地:山东6楼2023-01-12 11:24
            回复
              上部砂岩组还出土了疑似属于鹦鹉嘴龙类的下颌化石,同样也是未编号的标本,藏于沙湾拿吉恐龙博物馆,目前尚未描述,需要描述并于泰国的一系列材料比对后才能够进行准确判断。


              IP属地:山东7楼2023-01-12 11:29
              回复
                先点个赞坐等直播结束一口气看


                IP属地:美国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3-01-12 14:10
                回复
                  马来西亚的鸟臀目恐龙化石产出于两个群:淡美玲群(Tembeling Group)以及嘎沟群(Gagau Group)。淡美玲群的特穆斯页岩(Temus Shale)在彭亨州(Pahang State)的沉积部分中产出了许多在泰国萨卡组(Sao Khua Formation)也产出过的弓鲛,例如阁骨异褶齿鲛(Heteroptychodus kokutensis)。表明这一部分岩层年代可能接近于萨卡组,也就是巴列姆期-阿普第期。
                  2014年,马来西亚大学公布了他们在淡美玲群发现了鸟臀目恐龙的化石以及棘龙科的牙齿,位置也属于彭亨州,但是目前还没有更多的信息被公布。
                  如图,马来西亚的棘龙科牙齿


                  IP属地:山东9楼2023-01-12 16:34
                  回复
                    嘎沟群位于淡美玲群东北部的登嘉楼(Terengganu),这里发现了禽龙类的牙齿。骨骼以及鸟脚类的足迹,年代可能属于早白垩世的阿普第期。和淡美玲群的化石一样,它也是只公布了少量的信息,并没有后续进一步的研究。
                    如图,媒体上的嘎沟群恐龙化石


                    IP属地:山东10楼2023-01-12 16:53
                    回复
                      楼主有头骨图吗


                      IP属地:河南11楼2023-01-12 17:11
                      收起回复
                        相较于其它国家,泰国出土的鸟臀目则要丰富不少。相关化石记录从浦卡东山组(Phu Kradung Formation)开始,浦卡东山组的年代尚且不确定,可能横跨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
                        浦卡东山组有东南亚唯一的剑龙科化石,这枚编号为SM2011-1-001的后侧背椎拥有很高的椎弓,横突上翘明显,但由于没有其它的材料,加之背椎有明显的磨损,因此无法被归为任何一个已知物种。
                        如图,SM2011-1-001的正视图


                        IP属地:山东12楼2023-01-12 20:36
                        回复
                          浦卡东山组的其它鸟臀目是一些新鸟臀类的未定种。包含下颌PRC 149、部分颅后骨骼PRC 150以及一颗牙齿WNM-Ks-001。
                          PRC 149长约9.03厘米,可能统共有13颗牙齿,牙齿舌侧有雕饰结构,前侧牙齿较小,呈菱形;后牙较大,成扇形,在以前的研究中它被归为鸟脚类。而PRC 150则是一个基本完整的颅后骨骼,二者出土于同一产地,PRC 150的前髋臼突狭窄而长,略向腹侧弯曲;髋臼后突起短而高。这些特征类似于国内的何信禄龙(Hexinlusaurus)和灵龙(Agilisaurus)。
                          WNM-Ks-001是一枚呈扇形的齿骨齿,类似于的后侧牙齿。舌侧没有中央嵴,表明是一类基干类型的牙齿。
                          如图,PRC 149和PRC 150


                          WNM-Ks-001的三视图

                          近年来的研究将许多曾经被认为是鸟脚类的物种归为基干的新鸟臀类,而将这些样本进行比对后,科学家认为这些化石所代表的类群也是基干的新鸟臀类。除了这些已被记述的标本,浦卡东山组还出土于了一些这类新鸟臀类的肢骨,表明相关的分类群可能广布于这里。


                          IP属地:山东13楼2023-01-12 21:38
                          回复
                            浦卡东山组的上层是帕维寒组(Phra Wihan Formation),它的年代位于早白垩世的贝利亚期-凡兰金期,古环境学分析显示:这里曾经是湿润的河流沉积环境,辫状的蜿蜒水系遍布此处。这里尚且没有骨骼化石,但是出土了一些足迹化石,其中就包含一些属于新异样龙足迹未定种(Neoanomoepus isp.)的鸟臀目足迹,脚掌是四趾形,手掌保存了四指,但可能是五指形。它的归属可能是某种基干的新鸟臀类或者是基干的鸟脚类。
                            如图,帕维寒组的新异样龙足迹未定种


                            IP属地:山东14楼2023-01-13 10:50
                            回复
                              泰国的阔瓜组是泰国几个地层中含有鸟臀目最多的,它也是唯一有命名鸟臀目的地层。
                              苏氏呵叻龙(Ratchasimasaurus suranareae)的正模标本NRRU-A2064是一节不带牙齿的左齿骨,齿骨长而薄,长约19.81厘米,上面有18个牙位,这要比诗琳通龙小,后者的齿骨长38厘米,一共有20个牙位。呵叻龙同时存在原始和衍化的特征,例如原始的向后倾斜的冠状突和原始的牙槽以及衍化的颊架。
                              如图,呵叻龙正模NRRU-A2064

                              近年来的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呵叻龙属于基干的鸭嘴龙超科,与早白垩世晚期西班牙的阿里尼奥谷舟首龙(Proa valdearinnoensis)十分接近。关于呵叻龙是否是未成年的诗琳通龙,科学家指出:鸭嘴龙超科在其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下颌骨长度是逐步变长的,而呵叻龙齿骨的长高比为6.9,远高于诗琳通龙的5,因此可以证明二者为不同的物种。
                              如图,2020年研究中的演化树


                              IP属地:山东15楼2023-01-13 16: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