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群捕食一头老年尼罗鳄,老尼罗鳄被啃食腿部却突然回光返照:以下是原文
丹尼尔·罗森格伦是一名野生动物摄影师,多年来在非洲塞伦盖蒂国家公园追踪并拍摄各种动物的镜头。这一天,他像往常一样追踪一群狮子,但当他找到狮群时,却惊讶地发现狮子们正在吃一只尼罗鳄。
当时狮群的大部分成员躺在附近的树荫下休息,只有三只小狮子和一只成年母狮留在鳄鱼身边进食。年轻的狮子专注于吃后腿,已经啃到见骨。成年母狮打算撕开鳄鱼的脖子,但一时未能成功,紧接着它尝试把鳄鱼翻转过来,以便从肚子下口。这期间鳄鱼的反应是一动不动,因此罗森格伦判断这只鳄鱼已经死了,但接下来的一幕令在场的所有人和狮子始料未及。
突然,鳄鱼此前紧闭着的双眼睁开了,闪烁着黄绿色的光芒充满活力,那绝非亡者的眼神。现场的气氛瞬间变得紧张,所有狮子都警觉起来,树荫下的狮子纷纷冲向这条“回魂”的鳄鱼。重新复苏的鳄鱼拼尽全力向着面前的敌人发出最后一击,冲着最前方的那只母狮张嘴就是一口,尽管母狮已有提防,但也只是勉强躲开这一击,差一点就被咬到脑袋。
带着愤怒和惊讶,甚至对鳄鱼无端“诈尸”的一丝恐惧,狮群开始围着鳄鱼咆哮着,然而鳄鱼完成那次攻击后又继续趴着不动,直到狮群失去兴趣离开,都再也没有任何动作。
这条鳄鱼的最终命运如何?罗森格伦第二天又回到了事发现场,在不远处的水坑中找到了死去的鳄鱼。显然身受重伤的鳄鱼用尽最后的气力爬回到水中,这个又窄又浅的小水坑,为鳄鱼提供了生命中最后的栖身之所。
“诈尸”现象的科学解释——鳄鱼一边被吃一边恢复体力,为最后的反击积攒能量
诈尸一说当然只是一句玩笑话,要合理解释鳄鱼这种奇怪的举动,还是要从鳄鱼本身的生理特性入手。
有研究表明,鳄鱼在长时间的剧烈运动体力耗尽后,血液酸碱平衡会被破坏,因无氧代谢导致血液中积累大量乳酸。为了让血液酸碱度恢复到正常水平,鳄鱼需要长时间的休息去补偿氧债,恢复时间长达数小时甚至可能超过一天。在恢复期间,鳄鱼的运动表现受到极大的限制,具体表现为反应迟钝甚至任人宰割。更糟糕的是,如果鳄鱼没能正常恢复,最终将会因为酸中毒而死亡。
接下来我们尝试把案情重演——这条鳄鱼遭遇一群狮子的围攻,尽管几米开外就是一处水坑,但水太浅很难作为鳄鱼的庇护所,于是鳄鱼被迫在岸上应付狮群。狮子们可能会从多个方向实施攻击,这迫使鳄鱼一次又一次地做出猛烈的扑击冲刺或者急转身的动作。
长时间的剧烈运动过后,鳄鱼体力槽被清空,血液酸碱度急剧下降,陷入了“死机”状态。原本也许只要休息几小时就能恢复如初,但狮子没有给它任何机会,其中四只大猫开始进食看似已经死亡的鳄鱼,在进一步制造伤害的同时限制了血液酸碱平衡的恢复。
内部是失衡的血液酸碱度,外部还有狮子在持续撕咬,如此内外交困之境地,鳄鱼却也只能暂时隐忍。在狮子吃了一段时间后,鳄鱼终于恢复了一些体力,这些能量足够它发起一次有效的攻势,于是就有了突然睁眼攻击母狮的那一幕。
好不容易积攒的体力再次耗尽,鳄鱼再度陷入沉寂,但最后搏命一击的气势已经震慑到狮子,为自己争取到了最后的清静和体面。
如果说酸中毒+狮子咬伤共同促成了鳄鱼的死亡,那么年龄因素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观察这只鳄鱼的吻部我们可以发现,它的所有牙齿都掉光了,上下颌都是光秃秃的。鳄鱼具备再生牙齿的能力,如果一只鳄鱼没有牙齿或仅有几颗牙齿,原因无外乎这几点——年龄、体况、基因以及环境因素。
年老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因素,不少老年鳄都有类似的情况,所以我觉得这很可能是一只年纪很大的鳄。年老的鳄鱼在身体机能和受伤后的恢复力上都不如年轻个体,加上酸中毒造成的危害实在非同小可,最终导致它再也没能恢复过来,就此一命呜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