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奇的壁橱算得上的《孤独摇滚》的名场景之一。虹夏和喜多在看到壁橱之后多少有点惊诧和恐惧,被波奇的重力所吓到的。不过如果尝试去分析这个场景,会发现更有趣的地方。
首先,贴满壁橱的并不是每一个成员单个的照片,而是合照。如果波奇贴满的是喜多或是虹夏或是凉的照片,那的确是有痴女的嫌疑。但是贴满的是合照,是记录着波奇和其他三人的影像。回想一下,在波奇过去的生活里,留下她身影的,或者说留下她面孔的影像的地方,只有毕业合照。她的影像已经消失了。过去十数年的生活已经把波奇驱逐出世界了,甚至在她的幻想里现实的她也已经没有位置。
引用我写的同人文里的一段文字:我开始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别人的一点点反应,投射在我的世界里,就会被无限的放大。别人不禁意间的一句话,也会如一滴催化剂引起世界的巨变。无尽的连接,万物多么相似,可以生成,可以变形,我也在其中,变成受欢迎的人、富婆、大明星,变成史莱姆、野槌蛇、怪兽、章鱼……唯独不变的是仍然没有现实中的我的位置。
仍然维持着波奇自我认同的、灵与肉的结合的就是网络空间的赞美与只言片语,但这仍然只是来自没有面孔的人的赞美。事实上,波奇已经陷入了失语症中,已经快认识不到世界了。而这张合照,是波奇第一次出于自己的意愿留下自己的影像。她需要这张照片来维持自我的认同,甚至不惜以强迫症的方式、几近歇斯底里的方式反复强调,用贴满壁橱这种极端的方式提醒着自己,自己曾和这三个人一起度过这么美好的时光,是因为这三个人我才重新寻找到我的主体所在。通过诸照片的重叠,她终于快找回已经模糊很久的现实中的她。影像本身就是光学,对世界感知的一种。恰恰是波奇过去一无所有,在黑暗的深渊里,当这道光降临时,她只想紧紧地抓住它,无论这道光会引领至何处。光驱散了眼前的黑暗,世界重新显现,她重新感受到世界的所在。这是欣喜的,但同时也是令人悲伤。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cac2bae736f082022d9291377bfafb8a/2cbe2b8e8c5494ee979651dd68f5e0fe98257e24.jpg?tbpicau=2025-02-19-05_f4b9b375f3d5e7955d3675f62472bd2e)
首先,贴满壁橱的并不是每一个成员单个的照片,而是合照。如果波奇贴满的是喜多或是虹夏或是凉的照片,那的确是有痴女的嫌疑。但是贴满的是合照,是记录着波奇和其他三人的影像。回想一下,在波奇过去的生活里,留下她身影的,或者说留下她面孔的影像的地方,只有毕业合照。她的影像已经消失了。过去十数年的生活已经把波奇驱逐出世界了,甚至在她的幻想里现实的她也已经没有位置。
引用我写的同人文里的一段文字:我开始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别人的一点点反应,投射在我的世界里,就会被无限的放大。别人不禁意间的一句话,也会如一滴催化剂引起世界的巨变。无尽的连接,万物多么相似,可以生成,可以变形,我也在其中,变成受欢迎的人、富婆、大明星,变成史莱姆、野槌蛇、怪兽、章鱼……唯独不变的是仍然没有现实中的我的位置。
仍然维持着波奇自我认同的、灵与肉的结合的就是网络空间的赞美与只言片语,但这仍然只是来自没有面孔的人的赞美。事实上,波奇已经陷入了失语症中,已经快认识不到世界了。而这张合照,是波奇第一次出于自己的意愿留下自己的影像。她需要这张照片来维持自我的认同,甚至不惜以强迫症的方式、几近歇斯底里的方式反复强调,用贴满壁橱这种极端的方式提醒着自己,自己曾和这三个人一起度过这么美好的时光,是因为这三个人我才重新寻找到我的主体所在。通过诸照片的重叠,她终于快找回已经模糊很久的现实中的她。影像本身就是光学,对世界感知的一种。恰恰是波奇过去一无所有,在黑暗的深渊里,当这道光降临时,她只想紧紧地抓住它,无论这道光会引领至何处。光驱散了眼前的黑暗,世界重新显现,她重新感受到世界的所在。这是欣喜的,但同时也是令人悲伤。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cac2bae736f082022d9291377bfafb8a/2cbe2b8e8c5494ee979651dd68f5e0fe98257e24.jpg?tbpicau=2025-02-19-05_f4b9b375f3d5e7955d3675f62472bd2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