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林湾吧 关注:383贴子:40,615

回复:【松林湾吧友诗文集】★袁惟仁★文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落落说: 
 
情人节的时候买了个盆栽。我对老板说不要难伺候的,也不要特顽强的。 
特别娇弱的,每天去呵护,悉心料理,一日看三回,我没时间也没精力。生命力强得不用我照顾的就能长得茂盛的植物,没意思,我也不会珍惜。 
突然想起,那盆植物也该浇水了。 
 
小宝说: 
 
我是一盆什么花,你是一盆什么花? 
 
我是一盆海棠花 
你是一盆水仙花 
我热情似火 
你芳香依人 
别人看我们是不和谐,还是相得益彰 
其实,内中欢乐,只有我们知道 
因为,我深深爱着你~ 
 
其实,我早就知道,那一盆就是我的化身~~ 
我一直呆在那里,默默的看着~ 
 
 
 作者: 218.1.101.* 2006-3-1 19:52


41楼2006-04-12 23:34
回复
    依然 http://post.baidu.com/f?kz=93513093
     
    今年的春天,依然让人不舒服。 
    曾经的同学朋友,依然看上去很忙碌。 
    女同学结婚了,新郎依然不是我(当然)。 
    据说有个地方房价跌了,可兜里的钱依然不够买一平米。 

    写到这里,依然不知道在说什么。 
    想到处走走,发现肚皮依然很快会饿。 
    生活在别处,依然听不懂这话的意思。 
    大声喊些诗章,发现自己依然NB。 

    镜子里的我,依然是那么英俊。 
    口袋里的钞票,依然是那么几张。 
    想去寻找自己的爱,发现依然不可能。。 
    讨厌的是,小鸟依然在快乐的歌唱。 

    人们都看着我,却依然不知道我是谁。 
    青春在燃烧,可太阳依然是那个姿势。 
    那么多的兰州拉面,依然都说自己正宗。 
    我把烟头弹掉,发现自己依然不会抽烟。 

    社会主义真好,可人们依然等级森严。 
    大家都说幸福,可我依然没感觉。 
    对于情感,我依然只想着一个人。 
    看到那么多的女人,发现最爱的依然是她。 

    每天早晨,我依然望着天空步行。 
    每天黄昏,我依然垂着脑袋回家。 
    每天晚上,我依然想着她入眠。 
    如果你看不懂我写的是什么,你依然是文盲。 
     
     
     
     作者: 段平 2006-4-12 19:50  


    43楼2006-04-12 23:45
    回复
      • 60.31.45.*
      仔细想来,还是痛苦时的文字优于欢乐时!惟仁也不行


      44楼2006-04-13 16:12
      回复
        • 222.69.140.*
        strays 
         詹姆斯迪恩(James Dean1931~1955) 
        http://post.baidu.com/f?kz=106012577

         他是孤儿,是流浪汉,还是一个演员。他的生命似乎只有三个角色,再也找不出另外的例如父亲、兄弟这样的的称呼,因为他太纯粹,也太简单。 

         

        他的一生只拍摄了三部戏,不过这没什么关系。多少部也一样。 

         

        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说:“詹姆斯迪恩一共拍了三部电影。不过,即使他一生只拍一部电影,他依旧是50年代最伟大的男明星。他拍过的电影分别为《伊甸园之东》、《无因的反叛》和《巨人》。光是这些名字就足够激发出史诗的观感,而三部影片也确如其名,构成了原子时代青年的英雄诗篇三部曲,充满美感和困扰……詹姆斯迪恩是永恒的斗争的化身。或是纯真与老练的斗争,或是青春与成熟的斗争,或是男人与他的形象的斗争。但在每个方面,他的斗争都如镜子般观照出无因的反叛的那一代。他的痛苦在银幕内外均极度真实,他欢愉的瞬间则少有而珍贵。他成为我们的英雄的原因不在于他的完美,而在于他完美地呈现出了我们这个时代被损坏然而美丽的灵魂……” 

         

        他的整个灵魂都在《伊甸园之东》、《无因的反叛》和《巨人》中了。所以他却红了半个世纪,这一点都不过分。 

         

        “我的偶像都是要死的。死了,才能活着。” 

        他说的没错,死去的人身上所散发的魅力更永恒,因为不会再有什么能破坏它的整体美了。詹姆斯迪恩就是这样,他死了,所有人记住了他反叛的心和桀骜的外貌,他用死后巨大的空白显示了他曾经存在的价值。 

         

        他叛逆的精神在于他永远是斗争的化身。为了得到第一个角色,他破门而入找到制片人。他对那个时代的贡献就是叛逆,而且没有理由,他流行了太阳眼镜,流行了紧身衣和牛仔裤。他爱飙车,结果他死于车祸,有人说他是自杀,那时别人已经帮他设计了美好的未来。 

         

        我看到过很多迪恩这样的人,历史选择了他作为一个时代的标榜,一群人的代表。他是幸运的,他的伟大在于他毫无保留的展现那类人的状态,而没有一丝虚伪,他是演员,却是最本色的演员。我不由想到了一巨台词来,“生亦放纵,死亦匆匆,唯留青春遗容。”说台词的那一代早已远去。詹姆斯只活了24岁,然后便驾着他的保时捷与一辆福特轿车激情接吻后撒手而去。 

         

        他得到了无数人的爱慕,却从没有爱过任何人(或许曾有个皮埃安吉丽)。他是那个时代的序曲,可是当那个时代结束后,他仍然是偶像。只能这样解释,他不属于任何时代,他只属于自己。 

         

         2006-5-27 


        来自——小宝的海滩 
        http://blog.sina.com.cn/u/1050437200


        46楼2006-06-11 00:57
        回复
          • 222.69.140.*
          The Hillbilly Cat 
           埃尔维斯 普莱斯利(Elvis Presley,1935~1977) 

           “猫王” (The Hillbilly Cat) 

           

           如果你真的热爱摇滚,你就不会忘记他。也不该忘记他,不能忘记他,无法忘记。摇滚是一场烧遍世界的大火,猫王就是那第一把火炬。他将熊熊火焰刚点燃之时,因为狂野的舞台表演风格受到保守人士的辱骂和嘲笑,但同时,他受到了年轻人近乎疯狂的喜爱。 

           

           他为摇滚定义了雏形,如果没有他的出现,也不会有后来的“甲壳虫”“滚石”和鲍勃迪伦。猫王的伟大是先驱者式的,这样的精神魅力正是和无数先锋性的艺术大家一样,只有在死后,他体现的全部意义才能展现出来。 

           

          到了今天,虽然他已经是陈旧的过去,你仍然不能否认他为所有人开启了一扇大门,是他发现了一种真正属于年轻人的音乐,在他的后续者手中不停的向下传递。 


          20世纪50年代,猫王的音乐开始风靡世界。他的音乐超越了种族以及文化的疆界,将乡村音乐、布鲁斯音乐以及山地摇滚乐融会贯通,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的独特曲风,强烈的震撼了当时的流行乐坛,并让摇滚乐如同旋风一般横扫了世界乐坛。 

           

          尽管除了在少数的电影歌曲中,猫王从未录制过外语歌曲,并且除了在三个加拿大城市的五场演出,他也从未在美国国外举办过演唱会。英俊不凡的容貌,天赋的音乐灵性,不羁天性而富有感召力的舞台表现力成为了猫王的标签,也使他成为世人狂热崇拜的明星,猫王在Graceland的家中,奖品陈列馆放满了金唱片和白金唱片,以及各种各样来自全世界各个国家的荣誉,他们中一部分是挪威,南斯拉夫,日本,澳大利亚,南非,英国,瑞典,德国,法国,加拿大,比利时以及荷兰。 

           

          从50年代到70年代,他的影响力持续了20多年,歌曲流行经久不衰。1977年猫王去世之后,他的经典旧作仍然广为流行,任何再版唱片都能保持非常稳定的销量。毫无疑问,猫王是流行音乐历史上唱片销量最高的艺人。 

           

          50年代的猫王影响了至少整整一代人,60年代以后,他们一直抱着一个幻想:他们心中的猫王只是被他自己打败了,只要让上了年纪并变得肥胖的猫王改变他拉斯维加斯/好莱坞式的生活方式,让他在封闭的装满他早期唱片的自动电唱机的房子里,听一听他自己的音乐,他就会发现一个曾经如此伟大的猫王,曾经如此光芒夺目的自己。于是他会自己根自己斗争,最终取得胜利恢复往日的天才。 

           

          尽管这一幻想直到1977年8月16日猫王逝世的那天也没有实现,他在现代音乐中的地位依然无人可以取代。他在50年代以及以后偶尔所表现出来的罕见的令人惊讶的才能叶柄没有因为他后期的活动而受到任何影响。他,以白人身份把带有种族色彩的黑人节奏布鲁斯音乐介绍给了白人,所承受的压力和获得的成功都是非凡的;他牺牲青春换来永恒传奇,燃烧生命烙下20世纪流行文化的图腾,更让全球的观众至今仍激荡不已。 

           

          他的作品超越了任何一个影响摇滚乐历史的因素,他也决定了摇滚乐将采用的形式,他第一次使得青少年得以重视和发扬自己的音乐个性。.尽管他的歌曲太简单肤浅,缺少力度和社会责任感,但这些久远传唱的曲目却真实地反映了第一代受摇滚思想影响的青少年的群体形象,他不仅拥有漂亮的容貌、标志性的扭胯动作和出色的舞台表演,更成为这个时代,这一代人的鲜明的标志。蕴含了巨大潜力的整个年轻一代在他身上找到了反抗精神的共同性。自猫王以后,鲜明的思想性和强烈的现实批判性的摇滚乐迅速流传。也因为他的魅力,摇滚乐成为美国全民运动。猫王开辟了摇滚乐艰难的前进道路。 

           

           猫王普雷斯利,永远的摇滚之王。 

          http://post.baidu.com/f?kz=106007498
          来自——小宝的海滩 
          http://blog.sina.com.cn/u/1050437200


          48楼2006-06-11 00:59
          回复
            • 222.69.140.*
            看看《茉莉花开》 
             
             据说这部片被冷藏了三年,我有些疑惑也有些期待的看完了全片,有些“报答平生未展眉”的感觉,心中有片结,无法释怀。我在怀疑我的智商是不是太低了,是否无法领悟导演那“高深”的思维方式。编剧刻意制造的巧合和暗示让我觉得影片甚有些浮躁和无聊,三段故事的衔接也未能做到最好,尽管可以更好一些。影片并不让我感动,也不具备让人震撼心魄的元素,而一部不能让我感动和共鸣的“悲剧”,我觉得即使演员阵容再强大,也是无济于事。 

             陈冲 

             我感觉到的是,导演太想在130分钟里把三代女性的情感历程讲清楚了,然而在衔接三段故事上出了一些问题。前两段故事的衔接真的做的很棒,那是因为陈冲。她无愧是一个实力派的演员,在人物把握上做到了恰倒好处,她扮演的“茉”的母亲和中老年的“茉”给人感觉扎实稳妥,更具平实感,让人物丰满立体,表演里更有一种凝聚心神的力量。只是可惜随着陈冲饰演人物的结束,这样的力量未能延续到后半部。 

             章子怡 

             而与此相比,章子怡的演技,只能以不成熟来概括。章演的三个女人“茉”“莉”“花”,放在一起看,可以看出一个致命的缺陷,有人格的重叠,性格的单一。三个明明不同的女人,愣被她演成了一个人,穿的衣服虽然变了换了,但精神上始终是一支统一的“茉莉花”,而我相信这绝非导演的刻意安排,而是章演技不够。以章现在的演技驾驭如此高难的三重人格的角色怕是有些难为她,影片构思的威力在她这里打了一个很大的折扣,也让观众理解也有了一定的困难。 

             三个男演员 

             姜文,陆毅,刘烨。三个人分了三个故事,出境时间少的可怜,他们的表演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也谈不上演技的出色与否。这三个男人的角色是众多悲剧中的必备典型,在无数的小说与影视中翻演的千百次,角色本身无创意突破。但在性格与神韵上,姜文给人更强的塑造性格的能力,韵味也更足,而陆毅和刘烨却依然摆脱不了白面小生和忧郁青年的影子。 

             总结 

             影片的画面清新自然,有脱俗气息,得益于导演摄影出身的功力。里面对于外景的布置和那个年代人物的服装都做的足够养眼。画面整洁构图舒适,给人从结构上以美的享受,色彩搭配精准,视觉上冲击感官世界达到和谐。电影上映后,一致口碑不错,想相信大部分也归结于对导演于构图美感的肯定。 

             电影的三段式结构在布局上本来是一个不错的讲述方式,单纯从理论上来讲是完全容易展开故事陈述的,但结局却不够理想。便正是张艺谋所评价的分段方式结构虽然形式自由,但如想讲好,必须形散神不散,人物也要有连贯的力量。这不仅仅只怪与章子怡还不成熟的演技,也怪罪于剧本里完全靠巧合和苦难来做的文章。如茉母跳江,莉精神崩溃,花雨夜生子等等,有些悬乎与大众的真实苦痛有一些距离,让人无法产生铉音共鸣。 

             文艺片总喜欢堆积明星,然而堆积明星却无法堆积艺术效果。仅此而已。总的来说,《茉莉花开》还算是一部瑕瑜互见的影片。 

            来自——小宝的海滩 
            http://blog.sina.com.cn/u/1050437200 
             http://post.baidu.com/f?kz=106006155


            51楼2006-06-11 01: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