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看李存勖时代的后唐是怎么被揍的,顺便看看所谓的两次大胜的成色。
李存勖和契丹在神策元年的交锋中就已经全面落败了
神策元年(916年)契丹军“八月,拔朔州,擒节度使李嗣本。勒石纪功于青冢南。冬十月癸未朔,乘胜而东。十一月,攻蔚、新、武、妫、儒五州,斩首万四千七百馀级。自代北至河曲逾阴山,尽有其地。遂改武州为归化州,妫州为可汗州,置西南面招讨司,选有功者领之。其围蔚州,敌楼无故自坏,众军大噪乘之,不逾时而破。”梁及吴越二使皆在焉,诏引环城观之......十二月,收山北八军。
河东势力被契丹痛打!除了新、武、妫、儒被攻破外,连朔州、蔚州也相继一度被破。河东军被斩首万四千七百馀级,山后八军被横扫!
到了神策二年(公元917年)河东军和契丹爆发了大规模战争。河东军名将周德威率军和契丹军交战按辽史记载“三月辛亥,攻幽州,节度使周德威以幽、并、镇、定、魏五州之兵拒于居庸关之西,合战于新州东,大破之,斩首三万馀级。”按薛史记载“契丹攻新州甚急,刺史安金全弃城而遁,契丹以文进部将刘殷为刺史。帝命周德威率兵三万攻之,营于城东。俄而文进引契丹大至,德威拔营而归,因为契丹追蹑,师徒多丧。”可见李存勖部下名将周德威所部被契丹打得溃不成军,只能困守幽州,那是毫无疑问的。
也就是在幽州危如累卵的这个形势下,李存勖不得已发动亲征调动了约七万人马,和契丹发生了一次大战,“循大房岭而东,距幽州六十里。契丹万骑遽至,存审、嗣源极力以拒之,契丹大败,委弃毳幕、毡庐、弓矢、羊马不可胜纪,进军追讨,俘斩万计”,就这么击败了契丹,这次战斗也是一直被一些人不断吹嘘拿来佐证李存勖对契丹所谓的优势,实际呢?
这仅仅是在幽州周德威惨败后,勉强取得了防御战的一次胜利而已。而吹嘘的所谓大胜,其实面对的根本不是耶律阿保机率领的契丹主力!契丹军主力之前已经撤走了,我们看《辽史》的记载:六月乙巳,望城中有气如烟火状,上曰:“未可攻也。”以大暑霖潦,班师。留曷鲁、卢国用守之”。而李存勖的援救七月才姗姗来迟“秋七月辛未,帝遣李存审领军与嗣源会于易州,步骑凡七万。”“秋八月,李存勖遣李嗣源等救幽州,曷鲁等以兵少而还。”
这次所谓幽州大胜的真相是阿保机之前就已经久攻不下撤军了,只是留下了曷鲁率领的部分人马而已。薛史对战场的描述是“契丹万骑遽至,存审、嗣源极力以拒之,契丹大败”,也证实了契丹军不过就是一个万骑的实力,辽史也指出“曷鲁等以兵少而还”,且辽史对幽州战役几乎没有什么详细描述,当然这存在辽人讳败的可能,但基本可以肯定的是李存勖并没有直接面对阿保机的契丹主力军队,顶破天只是用巨大的兵力优势下击败了曷鲁的一个万骑队。
到了天策五年,契丹再次大规模进攻天德军节度,天德军节度使可算李存勖半个盟友吧,“冬十月辛未,攻天德。癸酉,节度使宋瑶降,赐弓矢、鞍马、旗鼓,更其军曰应天。甲戌,班师。宋瑶复叛。丙子,拔其城,擒宋瑶,俘其家属,徙其民于阴山南。”李存勖没什么对策,不过天德军也算不上李存勖铁杆,所以这也不好说什么!
到了天策六年,契丹攻势再起,李存勖的所谓第二次大胜就是这期间发生的。战役背景臣服于李存勖的藩镇王镕被镇州张文礼杀死,于是李存勖进攻镇州张文礼,张文礼向定州藩镇王处直求救,王处直知道干不过李存勖,又向契丹求救,于是契丹借机进攻,“丙子,上率大军入居庸关。十一月癸卯,下古北口。丁未,分兵略檀、顺、安远、三河、良乡、望都、潞、满城、遂城等十馀城,俘其民徙内地。”契丹大肆进攻几乎是横扫河北,但此时李存勖收到了一个大礼包,定州王处直又被其义子王都干掉了,王都立马带领定州军民转头投靠了李存勖,也就是说契丹丧失了定州这个支点。接着契丹在定州和李存勖进行了一次大战,这次大战也是常常被吹嘘的所谓李存勖大败阿保机的经典!
薛史等中原史料记载“帝至新城,契丹前锋三千骑至新乐。是时,梁将戴思远乘虚以寇魏州,军至魏店,李嗣源自领兵驰入魏州。梁人知其有备,乃西渡洹水,陷成安而去。时契丹渡沙河,而诸将相顾失色;又闻梁人内侵,邺城危急,皆请旋师,唯帝谓不可,乃率亲骑至新城。契丹万余骑,遽见帝军,惶骇而退。帝分军为二广,追蹑数十里,获安巴坚之子。时沙河冰薄,桥梁隘狭,敌争践而过,陷溺者甚众。安巴坚方在定州,闻前军败,退保望都。帝至定州,王都迎谒。是夜,宿于开元寺。翼日,引军至望都,契丹逆战。帝身先士伍,驰击数四,敌退而结阵,帝之徒兵亦阵于水次。李嗣昭跃马奋击,敌众大溃,俘斩数千,追击至易州,获毡裘、毳幕、羊马不可胜纪。”《资治通鉴》更是绘声绘色的描述——“契丹人马无食,死者相属于道。契丹主举手指天,谓卢文进曰:“天未令我至此。”一副凄惨的摸样。
但是这场战役我们翻阅一下《辽史》会发现一些不同的说法。
《辽史》记载与中原史料不同的是,阿保机根本就没有参加这场战役,抵达定州的是他的二个儿子,长子皇太子耶律倍,还有一个非嫡的皇子阿里果。看辽史的记载如下
《辽史 耶律突吕不传》:太祖略燕,诏与皇太子及王郁攻定州。师还至顺州,幽州马步军指挥使王千率众来袭,突吕不射其马踬,擒之。
《辽史·王郁传》:帝遣郁从皇太子讨之。至定州,都坚壁不出,掠居民而还。明年,从皇太子攻镇州,遇唐兵于定州,破之。
《辽史》:庚申,皇太子率王郁略地定州,康默记攻长芦。
辽史中所有的记载指向都是皇太子率军去了定州,而阿保机自己只是进军到了燕地,尚未进一步深入。
综合双方史料,辽军去定州的前军是阿里果,主力是皇太子耶律倍和率领奚骑的秃里铁剌。
辽史对这场战役的描述:乙亥,存勖至定州,王都迎谒马前。存勖引兵趋望都,遇我军秃馁(秃里铁剌)五千骑,围之,存勖力战数四,不解。李嗣昭领三百骑来救,我军少却,存勖乃得出,大战,我军不利,引归。从描述中基本没有什么阿保机参战的痕迹,定州参战主力是率领奚骑的秃里铁剌,
而资治通鉴的描述和辽史相似:晋王引兵趣望都,契丹逆战,晋王以亲军千骑先进,遇奚酋秃馁(秃里铁剌)五千骑,为其所围。晋王力战,出入数四,自午至申不解。李嗣昭闻之,引三百骑横击之,虏退,王乃得出。因纵兵奋击,契丹大败。
从战斗的描述看无论是中原史料还是辽史,都看不到任何阿保机战斗的描述,只是薛史纪录”安巴坚方在定州,闻前军败,退保望都“,通鉴记载”契丹主举手指天,谓卢文进曰:“天未令我至此。”“但是对照了各方史料就会发现这些记载很可疑。
辽史没有任何阿保机抵达定州的记录,阿保机应该是到了燕地,但没有深入,深入的是太子耶律倍,最大的可能是河东军误把耶律倍当作了阿保机。而契丹主举手指天,谓卢文进曰:“天未令我至此。”这个对话可能是发生在契丹围困幽州期间,因为当时”近日所食羊马过半,安巴坚责让卢文进,深悔其来“司马光误作为定州战役。
所以李存勖再次亲征,勉强击败了契丹皇太子的部队,还俘虏了阿保机的皇子阿里果,确实含金量不低,但击败的并非阿保机亲自率领主力,也不过是一支偏师,战斗中李存勖也差点就被契丹军包了饺子,靠李嗣昭玩命才反败为胜。而战斗的直接战果也很有限,”敌众大溃,俘斩数千,追击至易州,获毡裘、毳幕、羊马不可胜纪。”俘斩数量还不如之前的幽州战役。而且契丹退却中并没有混乱“晋王至幽州,使二百骑蹑契丹之后,曰:“虏出境即还。”骑恃勇追击之,悉为所擒,惟两骑自它道走免。”还顺手歼灭了李存勖的前锋部队二百人。
这次战役河东战果很有限,燕地被契丹继续蹂躏摧残,当然这次战役后契丹耶律倍地位因为战败而更加被动摇,而尧骨被阿保机加封为大元帅,尧骨就是一代枭雄契丹历史上的辽太宗耶律德光!
在定州之战后第二年天赞元年,契丹继续进攻,夏四月甲寅,攻蓟州。戊午,拔之,擒刺史胡琼,以卢国用、涅鲁古典军民事。壬戌,大飨军士。癸亥,李存勖围镇州,张文礼求援,命郎君迭烈、将军康末怛往击,败之,杀其将李嗣昭(李传记录是伏击了一只镇州军,歼灭敌军后,被战场上仅剩的三个敌军士兵射杀)。辛未,攻石城县,拔之。
天赞二年契丹新任大帅耶律德光再次发动攻势——大元帅尧骨克平州,获刺史赵思温、裨将张崇。二月,如平州。甲子,以平州为卢龙军,置节度使.......夏四月己酉........癸丑,命尧骨攻幽州,迭剌部夷离堇觌烈徇山西地。庚申,尧骨军幽州东,节度使符存审遣人出战,败之,擒其将裴信父子。闰月庚辰,尧骨抵镇州。壬午,拔曲阳。丙戌,下北平。是月,晋王李存勖即皇帝位,国号唐。五月戊午,尧骨师还。癸亥,大飨军士,赏赉有差........秋七月,前北府宰相萧阿古只及王郁徇地燕、赵。
在李存勖称帝后,契丹对其北部边境反复蹂躏,北境一片疮痍——“同光之世,为患尤深.......奚族劲骑,鸟击兽搏,倏来忽往,燕、赵诸州,荆榛满目。军屯涿州,每岁运粮,自瓦桥至幽州,劲兵猛将,援递粮车,然犹为契丹所钞,奔命不暇.......”
好了,很多人李存勖被契丹暴揍,统统被视而不见,仅仅就是惨败之下的两次防御战击退契丹军偏师,呵呵就把他那点胜绩吹上天!
李存勖和契丹在神策元年的交锋中就已经全面落败了
神策元年(916年)契丹军“八月,拔朔州,擒节度使李嗣本。勒石纪功于青冢南。冬十月癸未朔,乘胜而东。十一月,攻蔚、新、武、妫、儒五州,斩首万四千七百馀级。自代北至河曲逾阴山,尽有其地。遂改武州为归化州,妫州为可汗州,置西南面招讨司,选有功者领之。其围蔚州,敌楼无故自坏,众军大噪乘之,不逾时而破。”梁及吴越二使皆在焉,诏引环城观之......十二月,收山北八军。
河东势力被契丹痛打!除了新、武、妫、儒被攻破外,连朔州、蔚州也相继一度被破。河东军被斩首万四千七百馀级,山后八军被横扫!
到了神策二年(公元917年)河东军和契丹爆发了大规模战争。河东军名将周德威率军和契丹军交战按辽史记载“三月辛亥,攻幽州,节度使周德威以幽、并、镇、定、魏五州之兵拒于居庸关之西,合战于新州东,大破之,斩首三万馀级。”按薛史记载“契丹攻新州甚急,刺史安金全弃城而遁,契丹以文进部将刘殷为刺史。帝命周德威率兵三万攻之,营于城东。俄而文进引契丹大至,德威拔营而归,因为契丹追蹑,师徒多丧。”可见李存勖部下名将周德威所部被契丹打得溃不成军,只能困守幽州,那是毫无疑问的。
也就是在幽州危如累卵的这个形势下,李存勖不得已发动亲征调动了约七万人马,和契丹发生了一次大战,“循大房岭而东,距幽州六十里。契丹万骑遽至,存审、嗣源极力以拒之,契丹大败,委弃毳幕、毡庐、弓矢、羊马不可胜纪,进军追讨,俘斩万计”,就这么击败了契丹,这次战斗也是一直被一些人不断吹嘘拿来佐证李存勖对契丹所谓的优势,实际呢?
这仅仅是在幽州周德威惨败后,勉强取得了防御战的一次胜利而已。而吹嘘的所谓大胜,其实面对的根本不是耶律阿保机率领的契丹主力!契丹军主力之前已经撤走了,我们看《辽史》的记载:六月乙巳,望城中有气如烟火状,上曰:“未可攻也。”以大暑霖潦,班师。留曷鲁、卢国用守之”。而李存勖的援救七月才姗姗来迟“秋七月辛未,帝遣李存审领军与嗣源会于易州,步骑凡七万。”“秋八月,李存勖遣李嗣源等救幽州,曷鲁等以兵少而还。”
这次所谓幽州大胜的真相是阿保机之前就已经久攻不下撤军了,只是留下了曷鲁率领的部分人马而已。薛史对战场的描述是“契丹万骑遽至,存审、嗣源极力以拒之,契丹大败”,也证实了契丹军不过就是一个万骑的实力,辽史也指出“曷鲁等以兵少而还”,且辽史对幽州战役几乎没有什么详细描述,当然这存在辽人讳败的可能,但基本可以肯定的是李存勖并没有直接面对阿保机的契丹主力军队,顶破天只是用巨大的兵力优势下击败了曷鲁的一个万骑队。
到了天策五年,契丹再次大规模进攻天德军节度,天德军节度使可算李存勖半个盟友吧,“冬十月辛未,攻天德。癸酉,节度使宋瑶降,赐弓矢、鞍马、旗鼓,更其军曰应天。甲戌,班师。宋瑶复叛。丙子,拔其城,擒宋瑶,俘其家属,徙其民于阴山南。”李存勖没什么对策,不过天德军也算不上李存勖铁杆,所以这也不好说什么!
到了天策六年,契丹攻势再起,李存勖的所谓第二次大胜就是这期间发生的。战役背景臣服于李存勖的藩镇王镕被镇州张文礼杀死,于是李存勖进攻镇州张文礼,张文礼向定州藩镇王处直求救,王处直知道干不过李存勖,又向契丹求救,于是契丹借机进攻,“丙子,上率大军入居庸关。十一月癸卯,下古北口。丁未,分兵略檀、顺、安远、三河、良乡、望都、潞、满城、遂城等十馀城,俘其民徙内地。”契丹大肆进攻几乎是横扫河北,但此时李存勖收到了一个大礼包,定州王处直又被其义子王都干掉了,王都立马带领定州军民转头投靠了李存勖,也就是说契丹丧失了定州这个支点。接着契丹在定州和李存勖进行了一次大战,这次大战也是常常被吹嘘的所谓李存勖大败阿保机的经典!
薛史等中原史料记载“帝至新城,契丹前锋三千骑至新乐。是时,梁将戴思远乘虚以寇魏州,军至魏店,李嗣源自领兵驰入魏州。梁人知其有备,乃西渡洹水,陷成安而去。时契丹渡沙河,而诸将相顾失色;又闻梁人内侵,邺城危急,皆请旋师,唯帝谓不可,乃率亲骑至新城。契丹万余骑,遽见帝军,惶骇而退。帝分军为二广,追蹑数十里,获安巴坚之子。时沙河冰薄,桥梁隘狭,敌争践而过,陷溺者甚众。安巴坚方在定州,闻前军败,退保望都。帝至定州,王都迎谒。是夜,宿于开元寺。翼日,引军至望都,契丹逆战。帝身先士伍,驰击数四,敌退而结阵,帝之徒兵亦阵于水次。李嗣昭跃马奋击,敌众大溃,俘斩数千,追击至易州,获毡裘、毳幕、羊马不可胜纪。”《资治通鉴》更是绘声绘色的描述——“契丹人马无食,死者相属于道。契丹主举手指天,谓卢文进曰:“天未令我至此。”一副凄惨的摸样。
但是这场战役我们翻阅一下《辽史》会发现一些不同的说法。
《辽史》记载与中原史料不同的是,阿保机根本就没有参加这场战役,抵达定州的是他的二个儿子,长子皇太子耶律倍,还有一个非嫡的皇子阿里果。看辽史的记载如下
《辽史 耶律突吕不传》:太祖略燕,诏与皇太子及王郁攻定州。师还至顺州,幽州马步军指挥使王千率众来袭,突吕不射其马踬,擒之。
《辽史·王郁传》:帝遣郁从皇太子讨之。至定州,都坚壁不出,掠居民而还。明年,从皇太子攻镇州,遇唐兵于定州,破之。
《辽史》:庚申,皇太子率王郁略地定州,康默记攻长芦。
辽史中所有的记载指向都是皇太子率军去了定州,而阿保机自己只是进军到了燕地,尚未进一步深入。
综合双方史料,辽军去定州的前军是阿里果,主力是皇太子耶律倍和率领奚骑的秃里铁剌。
辽史对这场战役的描述:乙亥,存勖至定州,王都迎谒马前。存勖引兵趋望都,遇我军秃馁(秃里铁剌)五千骑,围之,存勖力战数四,不解。李嗣昭领三百骑来救,我军少却,存勖乃得出,大战,我军不利,引归。从描述中基本没有什么阿保机参战的痕迹,定州参战主力是率领奚骑的秃里铁剌,
而资治通鉴的描述和辽史相似:晋王引兵趣望都,契丹逆战,晋王以亲军千骑先进,遇奚酋秃馁(秃里铁剌)五千骑,为其所围。晋王力战,出入数四,自午至申不解。李嗣昭闻之,引三百骑横击之,虏退,王乃得出。因纵兵奋击,契丹大败。
从战斗的描述看无论是中原史料还是辽史,都看不到任何阿保机战斗的描述,只是薛史纪录”安巴坚方在定州,闻前军败,退保望都“,通鉴记载”契丹主举手指天,谓卢文进曰:“天未令我至此。”“但是对照了各方史料就会发现这些记载很可疑。
辽史没有任何阿保机抵达定州的记录,阿保机应该是到了燕地,但没有深入,深入的是太子耶律倍,最大的可能是河东军误把耶律倍当作了阿保机。而契丹主举手指天,谓卢文进曰:“天未令我至此。”这个对话可能是发生在契丹围困幽州期间,因为当时”近日所食羊马过半,安巴坚责让卢文进,深悔其来“司马光误作为定州战役。
所以李存勖再次亲征,勉强击败了契丹皇太子的部队,还俘虏了阿保机的皇子阿里果,确实含金量不低,但击败的并非阿保机亲自率领主力,也不过是一支偏师,战斗中李存勖也差点就被契丹军包了饺子,靠李嗣昭玩命才反败为胜。而战斗的直接战果也很有限,”敌众大溃,俘斩数千,追击至易州,获毡裘、毳幕、羊马不可胜纪。”俘斩数量还不如之前的幽州战役。而且契丹退却中并没有混乱“晋王至幽州,使二百骑蹑契丹之后,曰:“虏出境即还。”骑恃勇追击之,悉为所擒,惟两骑自它道走免。”还顺手歼灭了李存勖的前锋部队二百人。
这次战役河东战果很有限,燕地被契丹继续蹂躏摧残,当然这次战役后契丹耶律倍地位因为战败而更加被动摇,而尧骨被阿保机加封为大元帅,尧骨就是一代枭雄契丹历史上的辽太宗耶律德光!
在定州之战后第二年天赞元年,契丹继续进攻,夏四月甲寅,攻蓟州。戊午,拔之,擒刺史胡琼,以卢国用、涅鲁古典军民事。壬戌,大飨军士。癸亥,李存勖围镇州,张文礼求援,命郎君迭烈、将军康末怛往击,败之,杀其将李嗣昭(李传记录是伏击了一只镇州军,歼灭敌军后,被战场上仅剩的三个敌军士兵射杀)。辛未,攻石城县,拔之。
天赞二年契丹新任大帅耶律德光再次发动攻势——大元帅尧骨克平州,获刺史赵思温、裨将张崇。二月,如平州。甲子,以平州为卢龙军,置节度使.......夏四月己酉........癸丑,命尧骨攻幽州,迭剌部夷离堇觌烈徇山西地。庚申,尧骨军幽州东,节度使符存审遣人出战,败之,擒其将裴信父子。闰月庚辰,尧骨抵镇州。壬午,拔曲阳。丙戌,下北平。是月,晋王李存勖即皇帝位,国号唐。五月戊午,尧骨师还。癸亥,大飨军士,赏赉有差........秋七月,前北府宰相萧阿古只及王郁徇地燕、赵。
在李存勖称帝后,契丹对其北部边境反复蹂躏,北境一片疮痍——“同光之世,为患尤深.......奚族劲骑,鸟击兽搏,倏来忽往,燕、赵诸州,荆榛满目。军屯涿州,每岁运粮,自瓦桥至幽州,劲兵猛将,援递粮车,然犹为契丹所钞,奔命不暇.......”
好了,很多人李存勖被契丹暴揍,统统被视而不见,仅仅就是惨败之下的两次防御战击退契丹军偏师,呵呵就把他那点胜绩吹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