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吧 关注:9,036贴子:657,753

孙铨《孙文正公年谱》 节录 (科普补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天启二年壬戌,公六十岁.
兵部侍郎王在晋代熊廷弼经略辽乐,而王象乾先以兵部尚书行边总督蓟辽,欲用一百二十万抚西部,借以御敌.在晋之出也.深倚象乾,乃请筑重关于山海关外八里铺。计二十里,工四千余丈.费一百二十四万.先筑土墙.巳发二十万矣.其赞画沈职方肇、孙孝廉元化、关内道袁崇焕.两具揭于首揆叶向高.言不可从.向高曰: “此不可臆决,当身往视之.”公曰:“某当亲阅.一察情形.凡山川险易远近.士马强弱,人情安危.稍悉情状.方可照应.”叶公极称善。
次日疏请:以六月十五日.单车就道阅山海。上大悦,陛辞,加太子太保,赐蟒玉、银币.凡七辞.皆不许.
二十六日抵关,经略而下皆执称不可罢.即沈、孙及袁若未尝言不可者。公因诘:“新边城即.移旧边之四万以守乎?”曰:“当另有兵.”公曰:“如此,则八里内守兵八万矣。一片石西北不当有守乎?其战兵即守兵乎?另有战兵乎?筑关在八里铺.新城之背,即旧城之址也. 其品坑、地雷,将为敌设乎?为新兵设乎?若新城可守.,则安用旧城.如不可守.则新兵四万退转旧城之下.将开关以延入乎?抑闭关以委敌乎?”曰: “关外有三道关,可入。”公曰: “若是则敌至兵逃如故,安用重关?”曰: “ 将建三寨于山.以待溃卒.”公曰: ‘兵未溃.而筑寨以待之.是教之溃也.又安用重关?且败兵入三道关,敌不可尾而入乎?人心一溃.不又蹈全辽覆辙乎?”
众犹坚执。公又言:“秋高马肥、敌且西来.当为之备。而旧关未囤.胡不含新,旧之费.且筑旧城.待旧城可守。再筑新城,似为有备.如两城并筑,而一瑕百瑕,是未有一备也。皇上倚豪杰为万里长城,那得潦草。而况百万金银轻抛于无用之版筑.似当详察。”因出两揭示在晋。曰: “同心之人,且作后言,安能服天下?”在晋始丧气失色.


IP属地:江苏1楼2022-11-21 08:26回复
    时关门议防守未决,阎鸣泰主觉华,袁崇焕主宁远。在晋坚持不可,主守中前.逃回监军张应吾、邢慎言力佐之。公以宁远、觉华扼要当冲.非短衣策马亲往相度形势不可。在晋乃以情告曰: “关门至宁远,虽曰西部为我防守,而时以劫杀报。前哨将左辅名驻中前.实身在八里铺。关以东,宁远以西,五城二十七堡.止此一城八堡铺故无恙。中前城亦前弃而近缉之.仅两破扉,脱元老出有不虞,主兵者何以报明天子?惟有伏剑死耳。”
    公曰: “是不然。东敌哨马,闻在杏山,去宁远尚数十里,西部既以护关来,即心怀叵测. 岂遂轻动?”在晋涕泣告,又哀恳偕行幕僚.于是至中前乃止。
    公登中前城.遥见宁前形势:天设重关。 以护神京,觉华岛孤峙海中,与宁远如左右腋,可厄敌之用水, 且巳得展我之用水。是必不可不守.然欲其意, 自在晋发之,乃推心告语,凡七昼夜.而在晋终缩讷不应。
    (卷二)


    IP属地:江苏2楼2022-11-22 15:11
    回复
      九月初三日抵关,是时阎鸣泰巳为抚军。总兵江应诏受尚方剑,为大帅。公即令应诏定兵制,袁崇焕修营房,总兵李秉诚教火器,广宁道万有孚募守边夷人采木,辽人修营房,
      兵部司务孙元化相度北山、南海,设奇于山海之间,游击祖大寿给粮饷器械于觉华,抚练新归辽人。
      (卷二)
      关城埤口三千,置埤口为信地,而兵营棋布.其下续为十八垛.造直庐三.以车营、号令为城操法,耳目不惊,攻打彻日,子母炮更迭不穷.袁崇焕宁远之捷用此法也.并夹城之役筑关城,南防海口,北防角山,水则从望海台出芝麻湾,三面环海.安大炮可横击,陆则三道关之石城可顿万人.开突门为夜击。北水关外有峻岭,筑号台十一,置炮以防外瞰。度山诲为防,即设奇山海之间,此守关大略也。
      (卷二)


      IP属地:江苏3楼2022-11-23 13:53
      回复
        天启三年葵亥,公六十一岁。
        公抵宁远,登城四望.生意郁然。集众议所守.将吏多如抚臣指请守关,马世龙请守中后所,袁崇焕.鹿善继、茅元仪力主守远。公叹曰: “老臣舍此无以报明主矣。”乃定筑城式。使祖大寿等,三分基址,期以春三月竣事。而缀,中军满桂守之。桂夷种,椎鲁敢战,其后果能守城捍敌。
        其余各行事宜等,卿详画之,此时即拟来。”谕礼部,即铸关防。又谕公:“卿即行,时不容缓矣。”再赐茶,当入谢,上传: “孙阁老不必谢茶,事急矣。”乃承旨而出.公谓入对时,天慈笃挚.温挚然如家人父子,仰观圣颜焦劳,咨嗟太息.一俯一仰,具尧舜规模。每念之.未尝不感激怀涕也。
        (卷四)


        IP属地:江苏5楼2022-12-05 08:13
        回复
          袁崇焕已列营永定门,中外皇皇,谓公未可远去。尚书李腾芳、郑以伟.讲官罗喻义,率众伏阙.请公闻疾驰出宣武门。上传。以三千兵护行。又传.且赴袁崇焕营。公笑曰: “满地敌马.三千可护乎?且此三千兵安在乎?予以大臣赴袁营,调度之乎?且以避敌乎?袁竟何如?而予同功乎?同罪乎?”以二十四骑出东便门,第二子轸、四子晗欲同往。公遣焓入城,就鹿善继所商略机事.焓不忍别.茅元仪夺所佩刀,大言曰: “师相此行,左手勋名,右手节烈,何所不可?”乃决别其子侄,轸拜仪。仪策马担死.以从时北望.敌巢在三、二里间.村舍已空.死伤载道.血肉淋漓,鸟鸢土下。公不顾, 日入抵通州城下.众不信为公.保抚解经传.缒一弁识公者,熟视问旧事,始启门。入已二鼓矣.
          (卷四)


          IP属地:江苏6楼2022-12-06 12:52
          回复
            次日抵任,疏间奉旨: “敌骑越入犯通,调通、蓟近将,尾击声援。卿相机行事。”又具《看详兵事疏》,略曰:“目下所倚.惟满桂、侯世禄二、三大帅。数镇之安危,顿关天下如弈.然置一子不定而全局系之,说者谓,通州分兵之半.列陈潞河.但通新、旧二城,共十七里。现在之兵,止足为守,而列陈于外者.当责之援兵。臣以为,敌众既薄京城,当责总督刘策守密云,而令尤世威率五千兵,与满桂、侯世禄联络于顺义之南,而袁崇焕兵当列陈于通州左右,不宜逼驻京城.四镇声势相接,敌分攻则分应,合攻则合应。或夹攻,或追蹑,或出奇砍营,或设伏邀击。有机便可一创,否则勿迫其战.盖天下之安危在四镇,一浪战而失。则全局惊溃而天下危。”是疏作于东便门下.抵通始得奏,而京城巳被攻矣,遂留中。有识者韪之,而恨其不得达也。
            (卷四)


            IP属地:江苏7楼2022-12-07 08:33
            回复
              时环通四面皆哨骑,而兵未习敌.亦末习攻战之器,众心摇摇未定。有请以款闻者,公曰: “勿迂谈.城下之盟可耻也。仆受命为剿,不受命为抚.与城存亡,愿诸公共之。诸君守即守耳.不愿守即开门请行,勿乱人意。”时宣传崇焕挟敌讲款.咸欲倚崇焕以媾敌,而独难公一人.会合文武将吏于关圣祠,曰: “战在仆.守与诸公共之,诸公云何?”众曰: “愿随公效死!”公担侍郎南居益而下亦各担遂饬戒将士,又诣学官,饬厉多士,下令悬赏格.责总镇约。束兵将,戒将领受约束而严剥削及煽嚣者,又分派城守,列众兵于城,设井灶于下。计两城垛三千二百七十.垛设炮手二人,杀手二人。下以民夫为火兵,专管炊灶及供应器具。杀敌不力而私自下城者斩,居民纷嚣乱动者斩,讹言失火者斩。
              (卷四)


              IP属地:江苏8楼2022-12-07 08:35
              回复
                京师消息中断者数日,公欲入卫一决,城下经传持其兵不与,茅元仪私出囊金,募死士,叩东便门。守者骇曰: “尚有通乎?”曰: “有。”守者喧呼相报.乃大喜。 满桂战败,坐德胜门下破车。袁祟焕、祖大寿胜负相当,治军沙河(窝)门阙下,得报皆大喜,所募七人亡其四矣。
                (卷四)


                IP属地:江苏9楼2022-12-08 08:16
                回复
                  公念敌薄都城,又闻崇焕不欲用满、侯,满、侯亦不欲为崇焕用.急简兵三千,遣车营旧将,游击尤岱将之,驰赴城下。敌兵方攻广渠门.见城上不发一矢,方揶揄呼笑,岱兵忽从东来,与敌殊死战.杀伤过当。敌遁入南海子老营,方谍知公所遣,咸咋指以为神兵。
                  (卷四) .


                  IP属地:江苏10楼2022-12-08 08:16
                  收起回复
                    袁崇焕下诏狱。祖大寿素感祟焕恩,与其中军何可纲等,率所部万五千人东溃。人言大寿且与敌合,关、宁十万众反戈向内,祸在漏刻。又言大寿据关城,则自此以东数十城中断,将割以自王。而师之溃也,其势如崩山决河, 自通之南二十里,趋张家湾渡河。诸将皆公旧日部曲。公闻,急令游击石柱国飞骑追之,作手书谕大寿: “袁督师事, 可为流
                    涕。今阁部在此, 自当以尔忠义,本心恳告主上。’又檄抚三军: “尔辈不忘主将.便见不忘朝廷.可即随祖,何二将还.听阁部调度,必一一为尔辈表白。尔辈宜悉体阁部之
                    心。”后队闻之,且泣且诉,以日暮,不及大寿而还。
                    (卷四)


                    IP属地:江苏11楼2022-12-08 08:17
                    回复
                      崇祯五年壬申,公七十岁。
                      第甫受事,即下檄马世龙,令撤锦、右、宁、前之兵,弃关外四百里。元仪力争之,谓: “敌三年不来.非天幸也。实以我兵势既张,畏而不敢耳。柳河之役,我损失不过三百人,中朝自欲张大其事耳.而敌实以船城之失过,于是,且逼于沈阳而心怀忧悸。如不撤兵,敌必不敢轻我而来。”崇焕身卧以事曰:“宁远道,当与宁、前为存亡。如撤宁、前兵,宁道必不入,独卧孤城以当敌耳!”第不得巳,止撤锦、右守前兵.驱屯兵、屯民入关,弃屯粮数十万石,死亡塞路,哭震原野。
                      (卷五)


                      IP属地:江苏12楼2022-12-12 10:08
                      收起回复
                        孙铨《孙文正公年谱》,孙铨系孙承宗长子
                        ·
                        孙承宗致仕
                        孙承宗(1563-1638),字维绳,号恺阳,北直隶高阳县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授编修,历左中允、左谕德司经局洗马。天启初,进左庶子直日讲,迁礼部右侍郎。孙承宗沈毅有智略,尤晓兵事。天启二年(1622)正月,广宁失守,二月拜孙承宗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专理边关战守。自请督师辽东,整顿士马,酌用辽人,擢抚蒙古。以功累加至少师、左柱国、中极殿大学士。因救援杨涟、左光斗等东林党人,魏忠贤阉党谗毁之,遂于天启五年十月引疾致仕。崇祯二年(1629),后金逼京师,起原官督理兵马。四年明军相继败于长山、大凌城,廷臣劾孙宗守“丧师辱国”。该年十一月二十三日罢官闲住,夺世荫。十一年十一月初十日,清军攻高阳,孙承宗率家人拒守,城破被俘,自经而亡。其子尚宝司丞孙钥、贡士孙轸等俱死。崇祯十二年,赠复原官。南明弘光时,谥文忠,改谥文正,著有《孙文正文集》。


                        IP属地:江苏13楼2022-12-12 10:09
                        回复
                          大家看看没问题的话,我作为补充科普加精品了啊


                          IP属地:江苏14楼2022-12-13 11:08
                          回复
                            收入精品贴


                            IP属地:江苏15楼2022-12-17 09: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