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5年,孝贤嫁给陈弘历成为其嫡福晋。因为陈弘历已经被雍正立储,所以孝贤实际上就是太子妃,实际上就是雍正给陈弘历选的原配皇后?
这似乎是讨论乾隆后宫的一个常识,但这个所谓的常识真的正确吗?
孝贤真的是雍正“千挑万选”出来的太子妃,下一任皇帝的元后?
关键问题是,雍正5年的陈弘历,到底有没有被雍正立储,如果当时陈弘历还不是储君,又何谈孝贤是太子妃?
孝贤嫁给陈弘历的时候,陈弘历真的是已经被立储的隐形太子吗?
陈弘历说自己幼年聪慧被康熙喜欢,康熙是因为喜欢他陈弘历所以才传位给雍正,是典型的吹牛不上税。真要比祖父康熙的宠爱,陈弘历根本比不了废太子胤礽的儿子弘皙。
雍正登基之前做了十几年的亲王,但弘时没有被封为世子?
呵呵,究竟是弘时真的没有被封为世子,还是陈弘历登基后把这件事的记载给删了,真的很难说啊。
陈弘历在雍正元年就被立为储君?
陈弘历既不是雍正的嫡子,也不是雍正的长子,其生母熹妃也不得宠,此时得宠的年贵妃也有儿子,雍正凭什么刚登基就立陈弘历为储君?
雍正当然不知道自己只能在位13年,在他看来,自己45岁登基,如康熙那样在位61年不可能,但打个对折在位30年,至少在位20年,还是很有信心的。既然如此,雍正又有什么必要刚登基就立储非嫡非长且生母不得宠的陈弘历呢?
所谓陈弘历在雍正元年就被立储,出自《雍正实录》、《乾隆实录》,这两个都是乾隆以后的皇帝编的。“《清实录》欲改则改,毫无存留信史之意”。《清实录》“于帝王本身者,多不可信”。比如,《雍正起居注》记述了雍正初年廉亲王允禩与宗室大臣“逼位”,以及雍正两次“让位”的重大事件,《雍正实录》则不记载。所以,研究雍正立储就不能以《实录》作为主要资料。
《乾隆实录》提及雍正让陈弘历吃胙肉就隐含立储之意,这本来就是以陈弘历的口吻和视角揣测雍正的意思。雍正到底是不是这个意思,连给陈弘历贴金的《雍正实录》都不敢明言。且不说雍正常在祭祀完赏给官员吃胙肉。儒家传统里祭祀的重要性,郊祭(祭天)重要性大于庙祭,庙祭重要性又大于墓祭(祭陵)。关于祭天,康熙除了亲祭外,派去祭天的儿子都是太子或准太子级别,雍正即位后也是坚持亲自祭天。雍正8年冬至恰好是康熙忌日,雍正因此缺席冬至大祀,派出的是裕亲王广禄(堂侄)前往天坛行礼。雍正宁愿派自己堂侄,都不愿意派当时所谓的太子陈弘历。
雍正倒是经常派遣皇五子弘昼参加仅次于祭天的庙祭,甚至祭社稷,所以是不是可以说雍正早已属意弘昼当太子?
“○辛巳。谕内阁。皇五子前往山东阙里。专为文庙祭祀大典。”
“○戊戌。祭大社大稷。遣皇五子弘昼行礼。”
说陈弘历成婚后住在宫里所以等于是太子,弘昼成婚后也一直住在宫里。说雍正让陈弘历办理苗疆事务等是专门培养他,弘昼也在办理苗疆事务,所以是不是也代表雍正要立弘昼?
年贵妃的儿子福慧,生前的一系列特殊待遇包括:被雍正养在养心殿,两岁有骑射谙达(按照制度清朝皇子六岁有谙达),七岁被安排属人,破例使用亲王非特许都不能用的鹅黄数珠,西瓜灯和《古今图书集成》的赏赐都是直接超过两个成年哥哥,高于叔叔辈亲王。传教士说“皇帝到哪里都要带着小皇子” 。福慧身后以亲王礼下葬,祭祀待遇超过顺治定例的亲王一年一祭,增加到一年四季都有百日祭,破例使用帝后和皇贵妃、皇太子才能用的楠木金棺。以至于研究雍正的清史泰斗冯尔康推测雍正元年被立储的可能是福慧,几百年前的朝鲜使臣也推测雍正要立福慧。研究雍正的专家不可能没看过清实录和所谓雍正遗诏,但还是做出如此推测,这就相当耐人寻味了。
陈弘历和弘昼从拜师到成亲到赏赐到封爵步调高度一致,除了陈弘历作为雍正当时实际上的长子月例银略高以外,基本一碗水端平,他俩还常常被雍正安排在距离京城较远的南海子读书。按说,福慧去世以后,立储就应该慢慢明朗了。但陈弘历在雍正朝后期也远远达不到”隐形太子”的地位。朝鲜的《承政院日记》不止一次提到雍正年事已高,有两个成年儿子,却迟迟不立储,这足以显示当时舆论中储君之位明显空悬。
雍正8年,雍正在给鄂尔泰的朱批里非常无奈地表示,“子侄辈皆平庸”,其中当然也包括陈弘历。
雍正11年,雍正将自己唯二的成年儿子陈弘历和弘昼一起封亲王,没有办册封礼,也没有给他们置办亲王的金册金宝。这是对陈弘历这个所谓备受偏爱的储君该有的待遇吗?甚至雍正给弘时分配过属人,给六岁的福慧分配过属人,在位13年都没有给陈弘历分配过属人。雍正立陈弘历为储,明显有不情不愿,但最后没得选,不得不选的意思。
雍正6年,年贵妃的儿子福慧去世。
雍正8年,雍正大病一场,自知不久于人世,立储的事情不能再拖了。
雍正晚年还有3个儿子,陈弘历、弘昼、弘曕。弘昼轻狂,弘曕还小,雍正立陈弘历为储完全是因为没得选。
雍正立陈弘历为储君,这个不假,但很可能是在年贵妃的儿子福慧去世以后,甚至雍正11年陈弘历被封宝亲王以后。
孝贤嫁给陈弘历的时候,很可能并不是雍正内定的太子妃。当时陈弘历还没有任何爵位,很可能就是一个普通皇子。
孝贤当时很可能没想到陈弘历能登基,对自己将来的定位,很可能就是亲王福晋或者郡王福晋,甚至贝勒福晋,没想到能当皇后。
孝贤能成为太子妃,当上陈弘历的原配皇后,很大程度上是“捡漏”,并不是雍正“千挑万选”出来的。
雍正对这个人选其实并不满意,因为孝贤的父亲李荣保、伯父马齐在康熙朝是支持八阿哥允禩的。
如果雍正早就内定陈弘历为储君,绝不会选孝贤当陈弘历的嫡福晋。
但孝贤没大错,而且“很贤惠”,雍正、孝圣也没必要一定要把她换掉。
不过,在雍正12年,雍正将乾隆朝的继后那拉“空降”到宝亲王府(雍正应该和孝圣商量过),担任第二侧福晋,实际上就是给陈弘历选好了接替孝贤的人选(第一侧福晋,乾隆朝的高贵妃是汉人,原则上不能当皇后)。
在很大程度上,是那拉而非孝贤,才是雍正给陈弘历选的皇后。
雍正、孝圣很可能的想法是,陈弘历登基以后,孝贤如果长寿并且老老实实,也就罢了,如果她短命或者不老实,那拉就是现成的继后人选。
这样也就可以理解,孝贤作为乾隆的元后,为何那么“贤惠”,为何那么小心翼翼,为何在乾隆、孝圣面前姿态那么低,丝毫没有原配正宫的架子。
这样也就可以理解,孝贤死后,乾隆、孝圣为何立即让那拉接替她当皇后,因为那拉本来就是先帝雍正给乾隆选的继后啊。
某些人觉得孝贤出身如何如何的好,其实富察家的巅峰是在乾隆朝。
孝贤的父亲李荣保,官不大死得早,在乾隆重用傅恒、福康安之前,孝贤的娘家在满洲上三旗中只能算一般。
陈弘历的潜邸,普遍出身不高,除了嫡福晋孝贤,没有一个出身满洲上三旗。
陈弘历的潜邸,有出身不高的很正常,但普遍出身不高,这就根本不像是下一任皇帝的后宫班底,这也从侧面说明陈弘历在雍正朝根本就不是早就内定的太子。
孝贤、慧贤、纯惠、淑嘉、愉妃、婉嫔、仪嫔,在雍正11年陈弘历被封宝亲王之前,很可能没想到自己能成为皇帝的女人,以为陈弘历将来最多当个亲王。
那拉嫁给陈弘历是在雍正12年,这个时候陈弘历已经是宝亲王,她应该知道自己是下一任皇帝的女人,并且是雍正给陈弘历选的孝贤的接班人。
孝贤:“我作为一个普通皇子的嫡福晋,怎么突然就成了皇后呢?”
慧贤:“我作为一个普通皇子的侧福晋,怎么突然就成了贵妃呢?”
纯惠、淑嘉、愉妃、婉嫔、仪嫔:“什么?!什么?!弘历是实际上的太子?他登基了?我们成了皇帝的女人?这叫什么事啊,我们是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啊。”
孝贤当上皇后以后很老实,很“贤惠”,但短命。孝贤一死,乾隆、孝圣按照雍正生前的部署,立即让那拉接替孝贤当皇后。
孝圣:“那拉皇后,其实先帝当年给弘历选的皇后本来就是你啊,弘历剩下的路,你陪他走完。”
乾隆:“那拉皇后,我剩下的路还很漫长,我们一起走下去,走到底。”
这似乎是讨论乾隆后宫的一个常识,但这个所谓的常识真的正确吗?
孝贤真的是雍正“千挑万选”出来的太子妃,下一任皇帝的元后?
关键问题是,雍正5年的陈弘历,到底有没有被雍正立储,如果当时陈弘历还不是储君,又何谈孝贤是太子妃?
孝贤嫁给陈弘历的时候,陈弘历真的是已经被立储的隐形太子吗?
陈弘历说自己幼年聪慧被康熙喜欢,康熙是因为喜欢他陈弘历所以才传位给雍正,是典型的吹牛不上税。真要比祖父康熙的宠爱,陈弘历根本比不了废太子胤礽的儿子弘皙。
雍正登基之前做了十几年的亲王,但弘时没有被封为世子?
呵呵,究竟是弘时真的没有被封为世子,还是陈弘历登基后把这件事的记载给删了,真的很难说啊。
陈弘历在雍正元年就被立为储君?
陈弘历既不是雍正的嫡子,也不是雍正的长子,其生母熹妃也不得宠,此时得宠的年贵妃也有儿子,雍正凭什么刚登基就立陈弘历为储君?
雍正当然不知道自己只能在位13年,在他看来,自己45岁登基,如康熙那样在位61年不可能,但打个对折在位30年,至少在位20年,还是很有信心的。既然如此,雍正又有什么必要刚登基就立储非嫡非长且生母不得宠的陈弘历呢?
所谓陈弘历在雍正元年就被立储,出自《雍正实录》、《乾隆实录》,这两个都是乾隆以后的皇帝编的。“《清实录》欲改则改,毫无存留信史之意”。《清实录》“于帝王本身者,多不可信”。比如,《雍正起居注》记述了雍正初年廉亲王允禩与宗室大臣“逼位”,以及雍正两次“让位”的重大事件,《雍正实录》则不记载。所以,研究雍正立储就不能以《实录》作为主要资料。
《乾隆实录》提及雍正让陈弘历吃胙肉就隐含立储之意,这本来就是以陈弘历的口吻和视角揣测雍正的意思。雍正到底是不是这个意思,连给陈弘历贴金的《雍正实录》都不敢明言。且不说雍正常在祭祀完赏给官员吃胙肉。儒家传统里祭祀的重要性,郊祭(祭天)重要性大于庙祭,庙祭重要性又大于墓祭(祭陵)。关于祭天,康熙除了亲祭外,派去祭天的儿子都是太子或准太子级别,雍正即位后也是坚持亲自祭天。雍正8年冬至恰好是康熙忌日,雍正因此缺席冬至大祀,派出的是裕亲王广禄(堂侄)前往天坛行礼。雍正宁愿派自己堂侄,都不愿意派当时所谓的太子陈弘历。
雍正倒是经常派遣皇五子弘昼参加仅次于祭天的庙祭,甚至祭社稷,所以是不是可以说雍正早已属意弘昼当太子?
“○辛巳。谕内阁。皇五子前往山东阙里。专为文庙祭祀大典。”
“○戊戌。祭大社大稷。遣皇五子弘昼行礼。”
说陈弘历成婚后住在宫里所以等于是太子,弘昼成婚后也一直住在宫里。说雍正让陈弘历办理苗疆事务等是专门培养他,弘昼也在办理苗疆事务,所以是不是也代表雍正要立弘昼?
年贵妃的儿子福慧,生前的一系列特殊待遇包括:被雍正养在养心殿,两岁有骑射谙达(按照制度清朝皇子六岁有谙达),七岁被安排属人,破例使用亲王非特许都不能用的鹅黄数珠,西瓜灯和《古今图书集成》的赏赐都是直接超过两个成年哥哥,高于叔叔辈亲王。传教士说“皇帝到哪里都要带着小皇子” 。福慧身后以亲王礼下葬,祭祀待遇超过顺治定例的亲王一年一祭,增加到一年四季都有百日祭,破例使用帝后和皇贵妃、皇太子才能用的楠木金棺。以至于研究雍正的清史泰斗冯尔康推测雍正元年被立储的可能是福慧,几百年前的朝鲜使臣也推测雍正要立福慧。研究雍正的专家不可能没看过清实录和所谓雍正遗诏,但还是做出如此推测,这就相当耐人寻味了。
陈弘历和弘昼从拜师到成亲到赏赐到封爵步调高度一致,除了陈弘历作为雍正当时实际上的长子月例银略高以外,基本一碗水端平,他俩还常常被雍正安排在距离京城较远的南海子读书。按说,福慧去世以后,立储就应该慢慢明朗了。但陈弘历在雍正朝后期也远远达不到”隐形太子”的地位。朝鲜的《承政院日记》不止一次提到雍正年事已高,有两个成年儿子,却迟迟不立储,这足以显示当时舆论中储君之位明显空悬。
雍正8年,雍正在给鄂尔泰的朱批里非常无奈地表示,“子侄辈皆平庸”,其中当然也包括陈弘历。
雍正11年,雍正将自己唯二的成年儿子陈弘历和弘昼一起封亲王,没有办册封礼,也没有给他们置办亲王的金册金宝。这是对陈弘历这个所谓备受偏爱的储君该有的待遇吗?甚至雍正给弘时分配过属人,给六岁的福慧分配过属人,在位13年都没有给陈弘历分配过属人。雍正立陈弘历为储,明显有不情不愿,但最后没得选,不得不选的意思。
雍正6年,年贵妃的儿子福慧去世。
雍正8年,雍正大病一场,自知不久于人世,立储的事情不能再拖了。
雍正晚年还有3个儿子,陈弘历、弘昼、弘曕。弘昼轻狂,弘曕还小,雍正立陈弘历为储完全是因为没得选。
雍正立陈弘历为储君,这个不假,但很可能是在年贵妃的儿子福慧去世以后,甚至雍正11年陈弘历被封宝亲王以后。
孝贤嫁给陈弘历的时候,很可能并不是雍正内定的太子妃。当时陈弘历还没有任何爵位,很可能就是一个普通皇子。
孝贤当时很可能没想到陈弘历能登基,对自己将来的定位,很可能就是亲王福晋或者郡王福晋,甚至贝勒福晋,没想到能当皇后。
孝贤能成为太子妃,当上陈弘历的原配皇后,很大程度上是“捡漏”,并不是雍正“千挑万选”出来的。
雍正对这个人选其实并不满意,因为孝贤的父亲李荣保、伯父马齐在康熙朝是支持八阿哥允禩的。
如果雍正早就内定陈弘历为储君,绝不会选孝贤当陈弘历的嫡福晋。
但孝贤没大错,而且“很贤惠”,雍正、孝圣也没必要一定要把她换掉。
不过,在雍正12年,雍正将乾隆朝的继后那拉“空降”到宝亲王府(雍正应该和孝圣商量过),担任第二侧福晋,实际上就是给陈弘历选好了接替孝贤的人选(第一侧福晋,乾隆朝的高贵妃是汉人,原则上不能当皇后)。
在很大程度上,是那拉而非孝贤,才是雍正给陈弘历选的皇后。
雍正、孝圣很可能的想法是,陈弘历登基以后,孝贤如果长寿并且老老实实,也就罢了,如果她短命或者不老实,那拉就是现成的继后人选。
这样也就可以理解,孝贤作为乾隆的元后,为何那么“贤惠”,为何那么小心翼翼,为何在乾隆、孝圣面前姿态那么低,丝毫没有原配正宫的架子。
这样也就可以理解,孝贤死后,乾隆、孝圣为何立即让那拉接替她当皇后,因为那拉本来就是先帝雍正给乾隆选的继后啊。
某些人觉得孝贤出身如何如何的好,其实富察家的巅峰是在乾隆朝。
孝贤的父亲李荣保,官不大死得早,在乾隆重用傅恒、福康安之前,孝贤的娘家在满洲上三旗中只能算一般。
陈弘历的潜邸,普遍出身不高,除了嫡福晋孝贤,没有一个出身满洲上三旗。
陈弘历的潜邸,有出身不高的很正常,但普遍出身不高,这就根本不像是下一任皇帝的后宫班底,这也从侧面说明陈弘历在雍正朝根本就不是早就内定的太子。
孝贤、慧贤、纯惠、淑嘉、愉妃、婉嫔、仪嫔,在雍正11年陈弘历被封宝亲王之前,很可能没想到自己能成为皇帝的女人,以为陈弘历将来最多当个亲王。
那拉嫁给陈弘历是在雍正12年,这个时候陈弘历已经是宝亲王,她应该知道自己是下一任皇帝的女人,并且是雍正给陈弘历选的孝贤的接班人。
孝贤:“我作为一个普通皇子的嫡福晋,怎么突然就成了皇后呢?”
慧贤:“我作为一个普通皇子的侧福晋,怎么突然就成了贵妃呢?”
纯惠、淑嘉、愉妃、婉嫔、仪嫔:“什么?!什么?!弘历是实际上的太子?他登基了?我们成了皇帝的女人?这叫什么事啊,我们是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啊。”
孝贤当上皇后以后很老实,很“贤惠”,但短命。孝贤一死,乾隆、孝圣按照雍正生前的部署,立即让那拉接替孝贤当皇后。
孝圣:“那拉皇后,其实先帝当年给弘历选的皇后本来就是你啊,弘历剩下的路,你陪他走完。”
乾隆:“那拉皇后,我剩下的路还很漫长,我们一起走下去,走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