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狼兵是壮族土司的地方军队。当然是壮民为主。
“狼人”本是“俍人”,俍,对獞(壮)族的另外的一个音译。
历史上最早出现狼兵的记载,起于明英宗正统二年(1437年),广西地方向朝廷所上的奏折提到狼兵的存用。此后朝廷在剿匪平叛的战事中,频繁使用狼兵,比如王阳明的《闽广捷音疏》(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中就写到:“及据各哨呈称:‘贼寨险恶,天气渐暄,我兵遭挫,贼势日盛。乞要奏添狼兵,候秋再举’备呈到臣。”
土司的地方军队狼兵成为明朝“以夷制夷”的工具。明代朝廷在“剿贼”、“御倭”的战役中都使用“狼兵”,并且起到很好的效果。至于这些土司,朝廷有命征召他们的部队参战,他们当然也不敢拒绝,因为这本就是他们的效忠义务。这种“征召”后来正式制度化。
嘉靖十五年的《广西通志》记载:“广西所属左右两江狼兵,每岁地方有警,则听调征剿,……其有额兵,加调倶有定数。”可见,明中后期广西绝大多数土官每年的出兵额数已得到确定,标志着广西土兵征调的额调制度初步形成。
“狼人”本是“俍人”,俍,对獞(壮)族的另外的一个音译。
历史上最早出现狼兵的记载,起于明英宗正统二年(1437年),广西地方向朝廷所上的奏折提到狼兵的存用。此后朝廷在剿匪平叛的战事中,频繁使用狼兵,比如王阳明的《闽广捷音疏》(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中就写到:“及据各哨呈称:‘贼寨险恶,天气渐暄,我兵遭挫,贼势日盛。乞要奏添狼兵,候秋再举’备呈到臣。”
土司的地方军队狼兵成为明朝“以夷制夷”的工具。明代朝廷在“剿贼”、“御倭”的战役中都使用“狼兵”,并且起到很好的效果。至于这些土司,朝廷有命征召他们的部队参战,他们当然也不敢拒绝,因为这本就是他们的效忠义务。这种“征召”后来正式制度化。
嘉靖十五年的《广西通志》记载:“广西所属左右两江狼兵,每岁地方有警,则听调征剿,……其有额兵,加调倶有定数。”可见,明中后期广西绝大多数土官每年的出兵额数已得到确定,标志着广西土兵征调的额调制度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