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猫九命吧 关注:9贴子:322
  • 0回复贴,共1

在合作学习中成长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创新的社会对人才的规格与要求发生了变化,人才观发生了重大变迁,因此,学习目标需要重新定位,课程需要做出调整。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是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反思传统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比较单调、枯燥。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不少学生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模仿,轻创造。同时学生之间也很少有相互接触、共同学习的机会,学生以“个体学习”为主,很容易使学习相对落后的学生越来越失去信心和积极性。现代学习观强调,学习方式要多样化,学习方式应以主动探索为主,同时要充分重视学生之间经验的共享与小组成员的合作。学生的合作体验可以使学生增强合作意识,主动进行合作学习,提高合作学习能力和合作交往能力等现代社会所需的素质。学生的合作学习也能丰富学生的经验,在探索性学习中更加紧密地合作,体验到成功感,并得到别人的承认。
     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够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作为一个班集体中的一员,在集体取得成绩时,会有成就感,久而久之,集体荣誉感就培养起来了。合作能够形成班级凝聚力。通过合作,班集体的凝聚力加强。在一个不会合作的集体中,人人为己,纪律松散,集体的事情无人问津,这样的集体根本做不成事。如果合作意识增强,人认为集体的事情着想,无私心,这样的集体就能做成大事。合作能够产生力量。单个人或少数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当一个集体组建后,形成了凝聚力,那么,这个集体的力量是无坚不摧的。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在集体中既要有竞争,也要有合作,合作是主流。使学生在竞争中磨合,增强合作意识和融力。
     合作是时代的要求,是社会的主流。教会孩子学会合作成为21世纪各国十分重视的教育目标,而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重要方式。学生在共同活动中必须做到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其中的每个成员都要对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需要互相讨论,通过与同伴共同努力来寻求问题的答案或结论,取长补短,集中小组成员的智慧,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在这个过程中,合作学习还能够帮助学生改进对待同学、自己以及教师的态度。因为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必须确信小组的其他成员了解并掌握了材料,学生必须互相倾听并相互鼓励分享想法和材料,采纳他人的不同意见。另外,经对合作学习的后续研究也表明,参与合作学习的学生会采用更好的态度来对待她们的教师。
     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合作学习具有坏境轻松、学习主动、互助合作、取长补短、小组评价、各尽所能的特点,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增强自信,有效地激发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者的情感状态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对于每个人来说,当事物本身很有兴趣、很新鲜时,对引起人们的注意力是十分有帮助的,同时也能激起他们认识事物的动机。合作学习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新颖,在关注情感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能创造有利学习的心理状态。合作学习构建了适合学生学习的环境,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合理地划分好学习小组。为了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优势,以组间的竞争促进组内的合作,分组时,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尽量使组内成员在性别、个性特征、兴趣爱好、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每组都安排有活跃、善于关心、鼓励他人的学生,利于小组学习中调动、关注学困生。这样分组,既利于学生在合作时展开争议,相互影响带动,同时也能使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优势互补,扩大信息量。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认真的开展小组合作,按照学生的能力,兴趣来分组进行一些锻炼,要求同组的学生一同完成某个教学任务,能力强的同学在完成自己动作的同时也能协助好老师,帮助自己组内能力较差的学生一同完成学习任务,使这些能力较差的学生也能完成或掌握运动的技能,达到他们理想的要求。这样也能使这些同学感受到运动的乐趣。从而为他们将来的终身运动打下一定的基础。



1楼2010-06-28 21:43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