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吧 关注:20,329贴子:5,035
  • 4回复贴,共1

【个人成长】令人舒适的关系,都要满足这1点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前几天有读者留言:
“我很讨厌老公夸我温柔、可爱、贤惠。
我觉得他只是在夸他期待我拥有的那些品质,
而不是在夸我啊,我的勇敢果决,他都看不到啊。”
在亲密关系中,我们常有不舒适的时刻。
究其原因,是因为对方在“爱”他期待爱的人,而不是“我”本身。
于是在争吵中评判“我”,在细节上纠正“我”,在习惯上改变“我”。
那么,一段令人舒适的关系,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


IP属地:江苏1楼2022-10-20 18:42回复
    1、你应该能“看见”我
    令人舒适的关系,应该是对方可以看见我们的内心世界的。
    朋友给我讲过一个很有意思的小故事。
    有天下班,她看到老公又把鞋子丢在了鞋柜外面,怒吼到:“都说了多少次啦,怎么还是丢在外面呢?”
    老公一见形势不对——按理说平时也这样,没发这么大火啊,肯定老婆在外面受气了。
    于是说道:“怎么啦,老婆,在外面受欺负啦,我去给老婆报仇去!”
    一下子直击朋友的内心,朋友的委屈劲儿就上来了,拉着老公吐槽了半天。
    朋友和我讲,其实当他看到我内心发生的委屈时,我负面感受已经能好多了。
    “看见”有两层意思,一个是“看见”客体上的我,也就是看见一个生物,一个有形的个体。
    另一层的“看见”是指你可以看见我的内心品质,比如个性、心灵、甚至思维过程。
    心理学家Nathaniel Brandon教授认为:
    “人和人之间在精神上、情感上和性方面产生的强烈依恋,一方对另一方高度认可的反应。”
    这种恋爱,正是发生在第二层“看见”上。
    他将这种深层次“看见”称之为“心理可视性”(psychology visibility),指的是可以看到一个人的真实内心并与之发生连接。
    还记得之前文章中的小案例。
    女生喜欢上了一起进公司的实习男生,接触了一个月之后发现,两个人有很多想法都是一致的。
    终于在某个很漂亮的黄昏,男生告白了。
    女生很开心地问他,喜欢她什么。
    男生答道:“因为你是全公司最漂亮的一个,第一天我就注意到你了。”
    女生顿时觉得下头,打算不再将这段关系继续下去了。
    我们确实该承认一段关系的开始,往往始于一幅美好的容颜。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希望你能“看见”的是我高贵的灵魂,因为它比容颜更加的丰富,有活力,有厚重感。
    如果一个人说爱你,没有办法与你丰富的内在世界毫无关系,这样的感情岂能长久?
    看见你的客体,却看不见你的灵魂,这就是孤独(loneliness)的产生。
    你可以设想这样一个场景:
    你被人潮拥挤着,他们欢呼雀跃,在为你庆功。
    你好像拥有很多朋友或者为你开心的同事。
    但是他们不知道,你做这件事,实属违心,这不是你想要的方案,即便做成了,也不能得到你的认可,令你开心。
    此时,你的感受是什么?
    被环绕,却无连接,一种孤独无助感悠然而生。


    IP属地:江苏2楼2022-12-09 19:33
    回复
      2、在看见中成长,在看见中治愈
      马勒曾经在《婴儿的心理出生》一书中说道:
      “婴儿的生物出生与他的心理出生并不是在同一时刻。
      前者是突然的、能看到的、可控制的形式出现,后者则是一个缓慢的内心释放过程。”
      心理的成长便是“一个缓慢的内心释放过程”。
      婴儿在出生时,没有“我”的概念,伴随着旺盛的生命力。
      巨大的能量慢慢释放出来,他需要一面镜子去确认自己的能量。
      在此时,妈妈是他的镜子,他可以通过和妈妈的互动,妈妈给他的反应,知道“我是谁”。
      长大之后,我们实际上在和周围人互动时,都会通过无数个侧面确认“我是谁”。
      只是,在被恋人看见的过程中,他们能给予我们更多好的反馈,向我们的灵魂注入更多的积极品质。
      如果说,小时候妈妈给我们注入的是被接纳、价值感和肯定,这种积极的反馈为我们形成了人格的底层,那么恋人便是在给我们注入的积极品质则是一种“修正”。
      电影《遇见你之后》中,家境优渥,热爱自由,喜欢到世界各地冒险的威尔。
      因为一场可怕的车祸,四肢瘫痪,意味着他下半生就要在轮椅上度过。
      前后半生的差距过大,让威尔没有办法好好面对自己的人生。
      但个性大大咧咧的小露却帮助摆烂的威尔直面惨淡的人生。
      当威尔一次次放弃自己可以选择的权利的时候。
      是小露鼓励威尔“再试试”、“为什么不可以”,帮助威尔去面对。
      在小露的陪伴下,威尔渐渐又找到瘫痪之前快乐的感觉。
      Nathaniel Brandon教授认为“自我是个过程,因为意识本身就是个过程,是流动的,是头脑孕育的内容。”
      那么,好的恋人就是在无数个瞬间注入好的品质。
      修正我们的方向,一次次地让我们知道“我是谁”。
      在这个过程当中,治愈也会一点点发生。
      在小红书看到过一个视频,一位哺乳期的妈妈,神情沮丧地回了家。
      丈夫看到后,关切地问道:“怎么了?”
      妈妈垂头丧气地说:“漏奶了。我去吸过奶的,但是还是在漏奶。“
      丈夫深吸一口气:“嗯”鼓励她继续说下去,
      “胸前湿了一片,可是我下班的时候才发现自己胸前都湿了。”
      当妻子说完这些时,我能深深地感受到她被接纳了。
      她回家了,她所有的不堪都有一个安放的地方。
      丈夫说道:“哎,媳妇儿辛苦了,走,今天想吃什么?我请你。”
      妈妈:“烤羊排。”
      丈夫:“走!”
      那位妈妈脸上的阴霾顿时一扫而去,转阴为晴了。
      视频从始至终没有拍到过丈夫,他们之间没有肉麻的话语。
      他也没有做出成本非常高昂的举动,比如买奢侈品包包之类。
      但是妻子被治愈了。
      这个过程是这样发生的:看见,倾听,理解,接纳。
      丈夫可以看见妻子的沮丧,可以知道她因为漏奶发生的尴尬与凌乱。
      猜测到她内心世界的发生,在此时,他们的内心就是连接在一起的。
      有些时候,两个人的惺惺相惜,并不一定要做出惊天地泣鬼神的举动,不一定要有奢侈的代价。
      而是我懂你的落魄,我懂你内心世界的发生。
      就会让对方有一种“我和你在一起的感觉”。
      这也是满足了对方的归属需要(need to belong)。


      IP属地:江苏3楼2022-12-09 19:38
      回复
        3、如何让对让看见我/看见对方
        坦白讲,我们没办法要求凭空就出现一个能按照以上要求“看见”自己的人。
        但是确实存在一些方法,可以很好地看见对方,以及被对方看见的。
        1.需求感受讲出来,而不是让对方猜
        心理学上有个透明度效应(illusion of transparency),是指我们在和别人沟通的时候,默认双方处于一个透明的状态,从而高估自己被他人理解的程度。
        也就是说,我们往往以为自己一个眼神,一个撇嘴,就已经充分地将自己的内心表达清楚了,但实际上并没有。
        双方在理解对话时,往往会加入自己内心的投射。
        比如一个喜欢做饭的人,在听到“我们家都是我在做饭”,他的反应或许是羡慕。
        而一个将做饭视作是惩罚的人,在听到“我们家都是我在做饭”时,他的反应或许就是苦楚,想要与说话的人同病相怜。
        所以,我们可以尝试着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需求、感受:
        “你这样讲话,我觉得很伤心。”
        “我们晚上可以一起去吃东西吗?我想和你共进晚餐”
        “如果你给我买了奶茶,我就会原谅你。”
        2.确认(Validation)
        确认指的是我们对一个人的内部体验表示了解和接受。
        不论我们认为这种体验有多么荒谬。
        我们尊重并承认这种体验存在的合理性,以及尊重对方拥有这项体验的权利。
        确认简单来说,就是“我尊重你的感受”。
        我们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
        “我今天被领导说了,我很难过”
        回答1:“不是吧,这很正常啊。”——弱化对方的感受
        回答2:“这都会难过?”——评判对方
        回答3:“害,我经常被他说。”——转移焦点
        听到以上3句话的人,会感觉自己的感受发生得非常不合理,从而将自己的感受压制下去。
        但你要知道感受情绪是压制不下去的,它只会越积越多。
        那么确认应该怎么做呢?
        “嗯,他说得确实很过分,如果是我的话,我也会难过。”
        这句话有两层含义:
        一,向对方表明内心世界发生的合理性;二,和他在一起。
        这句话虽然简单,却可以很好地建立信任感。
        让对方的感受流动起来,继续向你展露他的内心世界。


        IP属地:江苏4楼2022-12-09 19:39
        回复
          4、更重要的是TA想要看见你
          如果我们之间的感情,暂时没有心理可视性或者不够深刻,是一段糟糕的感情吗?
          不,不是的。
          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讲,即便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也没有一眼就可以看见对方的能力。
          罗杰斯也常常在咨询中误解来访者。
          重要的是,对方愿意看见我们,愿意走向我们。
          当对方表现出这样的意愿的时候,我们就在被治愈。
          因为我们都渴望了解和被了解。
          最后讲个我和老公之间的小故事。
          理工科出身的老公,沟通能力可以说是几乎没有。
          通常我分析一堆东西之后,他会非常豪爽地说:
          “别说那么多,干就完事儿了!”
          当我问他爱我什么的时候,他会求我,“你能不能别问这么哲学的问题了呢?”
          但,在我难过的时候,他会和我讲:
          “你可以和我说说吗?虽然我可能会听不懂,但是我还是想要努力理解你。”
          虽然事实一次次证明,他确实很难理解我的“哲学问题”。
          但他一次又一次走向我的决心和努力,仍然让我觉得深深被爱。
          这样被珍视的感觉,大概就是舒适。


          IP属地:江苏5楼2022-12-09 19: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