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吧 关注:65,677贴子:1,225,538
  • 8回复贴,共1

谈谈过去的多子女家庭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如今要二宝的家庭,家长绝大多数还是能够尽量平衡对两个孩子的爱与付出,甚至要二宝的目的,就是希望两个孩子可以相互陪伴,促进与帮助。
这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现在经济条件相对而言普遍好于过去,另一方面现在的家长文化素质,思维与眼界也与老一辈不同。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2-10-11 04:13回复
    但是过去五六十年代,也就是我们父母辈的情况,一家兄弟姐妹少则四五个,多则七八个甚至更多的,当年经济状况也不如现在。
    那么这种情况下,排行较大的哥哥姐姐,就总是成为牺牲与付出的对象,甚至为了弟弟妹妹不惜牺牲自己的人生,比如该上学的时候不能上学,想去当知青回来分个好点的工作也去不了,甚至有姐姐为了给弟弟凑够结婚花费,委身嫁给那个有些钱但自己并不爱的男人,婚姻非常不幸。
    但是令人更加寒心与不值的是,当年这批哥哥姐姐们的付出,在爸妈以及弟弟妹妹那里却成了理所当然的义务,弟弟妹妹们丝毫没有感恩之心可言,甚至成年后也还老想着如何从哥哥姐姐这里得到更多好处,认为一切皆是理所当然,根本别提感恩与回报。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2-10-11 04:37
    回复
      有人说,多子女家庭人多力量大是优势,比如当爸妈到了晚年生病需要照顾的时候,或者谁有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这时候有人可以为你分担或者提供帮助。
      这样的说法,理论上看似完美,但是理论毕竟不等于现实。
      相反过去这样多子女的家庭,人际关系难免复杂,兄弟姐妹之素质也各有差距,如果有人只想得到而不想付出,事情必然走向反面,一家人都会搞得不愉快。
      过去的多子女家庭中,特别是体现在排行较小的弟弟妹妹身上,这样的事情那多了去了。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2-10-11 04:57
      回复
        一个家庭两个孩子,感觉还是非常合情合理的选择很多好处,孩子们既能相互陪伴与促进,收获手足之情的好处,家长也能尽量照顾好两个孩子,平衡好对两个孩子的爱。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多子女家庭,以及80年代后的独生子女家庭,明显都是不可取的两个极端,在家庭关系,以及家庭教育方面各自都有很多问题。
        感觉孔子所提倡的中庸之道,在生育孩子数量的问题上,还是有重要参考意义,两个极端明显都不可取。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2-10-11 05:13
        收起回复
          理论这东西不实际,你说二胎再好没钱一样不会生,而且你说那些问题是因为五六十年代这不是年代的问题,你说的这些东西也都发生在现在只是以另一种方式发生而已,社会运行机制是一样的前提下你根本避免不了这些,而且我叫你赚钱的理论你就能赚到钱了吗,二胎最大都是拦路虎是没钱。


          IP属地:山东来自手机贴吧6楼2022-10-21 16:25
          回复
            以前没开放二胎时,我周围二胎就不少,现在开放了,几乎都普遍两个孩子了。虽然周围也有年轻的父母说只要一个,但是事实上看见别家两个孩子,还是有点点心动的,只是他们不想受苦受累地带孩子,也不想因为孩子影响自己的生活水平才放弃的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2-10-21 21: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