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最近我的一个朋友,家里装修房子遇到了闹心的事情,8个月支付了近10万装潢费用,40平方房子还是毛坯房,表面看起来是未按时完工,但是从装潢公司角度来看,就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了。
以前圈钱的模式:
拿一个莫须有的项目,或者无法实现的项目,用给与高利率的回报作为诱饵,非法吸纳民间资本或是老年人的血汗钱,这样的P TO P 早已经成为政府反诈重点,被严令禁止。我曾经应聘到了一家以做植物有为名的公司做财务,(后来一发现他们在圈钱就赶快辞职走人了。)从而对那些搞圈钱的公司有了更加深入了解,那些圈钱的团队,撒出去都是那些有颜值,年轻的经过严格培训的人。他们以各种名义比如说老人子女忙于工作无人陪伴,在孤独无望的情况下,他们乘虚而入给与老人陪伴,而这些老人往往在骂子女不孝的情况下,很快进入了圈套,然后再提出了个好的赚钱机会给老人,在老人退出主流社会的后,他们感觉自己还有能力赚钱,到了安享晚年这个年纪,无奈已经赚钱无门,消息封闭,那些陪伴者无疑唤起了他们欲望。有些人也带着报答陪伴人的想法,进入了圈套。有些甚至认了那些圈钱的人为干女儿,干儿子。那些老人的投资几乎所有老人都是瞒着自己子女投的。我曾经私下问了一个老太太,你这样几十万几十万交现金投资,你子女知道吗?你为什么不让子女参考下再投?结果那个老太太不但把我的话告诉了业务员,还有意疏远了我。我辞职时还被那些业务员使了绊子。那些投入的钱给了业务员提成25%,给投资人24%利息,钱最后还打入个人账户。基本就永远没有回来的可能了。他们利用了老人的不好意思,无法回报从天上掉下来的那些陪伴着好意,以及小小的个人自我实现的愿望。掉进了无法自拔的万丈深渊。我那个家里装潢的朋友却是另外一种模式。
疫情下圈钱模式
现在新的模式下,他们往往都以团伙作案,分工明确,公司组织健全,各司其职,比如所做有陷阱的清单,用少报小项目,用以比天价稍低的价格引诱消费者,他们往往迎合消费者到处询价的心里,知道做不了,你既然找了这么多公司,那我就报个天价给你! 我朋友就是在众多天价的包围中(100%都是来自上海以外的人开的公司人员都是外来务工者),找了一家价格略低网上投诉比较少的公司签了约。(他签的公司是上海应鑫装潢有限公司)这些合同往往都是以公司要买材料为由让客户先支付一部分钱,并且每个具体项目开始前都必须支付下一期工程款,把你套牢。而且这些款都要求客户打入微信等个人账户,以便逃税,逃避责任。但是工程一开工,消费者就发现问题了,预算很多小项目没有做进去,一开工,工头就熟门熟路说这要加钱那要加钱,(一般价格都是市场价5倍到10倍没得商量,你要做就付款不付款就是违约)搞的消费者苦不堪言,而他们找来干活的都是马路游击队,做做样子就消失了。他们往往以找不到工人,疫情封控,回老家收割,以及各种奇葩理由来拖延工期一拖再拖,尤其是疫情封控成为了他们的尚方宝剑,无理由无底线拖延工期。而客户支付的钱早就已经被他们挥霍一空,他们的任务就是签合同收钱。再签合同再收钱,拆东墙补西墙,有些甚至在签订合同时连完工时间都没有写,为他们的圈钱留下伏笔。不要小看他们的小小动作,这些操作都经过严格培训,经过懂法律的人精心策划的,所以他们可以这样有恃无恐的到处圈钱,这个泡沫现在还没有由于现金流断掉而爆掉!这种圈钱往往很有隐蔽性,表面看上去只是一个工期问题,但是实质和前面的低级P TO P 模式是一样的。只是改变了方式而已。以前他们还要找个项目做由头来进行圈钱,现在项目都不用找了,直接以消费者为载体,弄一个漂亮的3D方案引诱消费者签约,至于后面做成怎么样就不管了。试想他们一家公司一年做1000家百姓装潢的话,十万一家的话就是一个亿,比前面说的24%的利息利润高多了,而且成本也小,一本万利!
上海目前由于装潢的这些陷阱比比皆是,官司也是到处都是,只是流于不按时完工的形式,而不是圈钱,由于可以用很小成本赚取高额利润,对他们而言没有风险。那些钻这个空子的人乐此不疲,而老百姓由于个体作战,面对一个组织健全的圈钱团伙;无法对于合同、工程、法律全面了解,无法得到帮助,而成为鱼肉。
希望能够得到相关部门重视,也希望有更多消费者看到及时避坑,我相信这个泡沫随着大多数消费者的觉悟,圈钱公司资金断流,很快就会显现的!
最近我的一个朋友,家里装修房子遇到了闹心的事情,8个月支付了近10万装潢费用,40平方房子还是毛坯房,表面看起来是未按时完工,但是从装潢公司角度来看,就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了。
以前圈钱的模式:
拿一个莫须有的项目,或者无法实现的项目,用给与高利率的回报作为诱饵,非法吸纳民间资本或是老年人的血汗钱,这样的P TO P 早已经成为政府反诈重点,被严令禁止。我曾经应聘到了一家以做植物有为名的公司做财务,(后来一发现他们在圈钱就赶快辞职走人了。)从而对那些搞圈钱的公司有了更加深入了解,那些圈钱的团队,撒出去都是那些有颜值,年轻的经过严格培训的人。他们以各种名义比如说老人子女忙于工作无人陪伴,在孤独无望的情况下,他们乘虚而入给与老人陪伴,而这些老人往往在骂子女不孝的情况下,很快进入了圈套,然后再提出了个好的赚钱机会给老人,在老人退出主流社会的后,他们感觉自己还有能力赚钱,到了安享晚年这个年纪,无奈已经赚钱无门,消息封闭,那些陪伴者无疑唤起了他们欲望。有些人也带着报答陪伴人的想法,进入了圈套。有些甚至认了那些圈钱的人为干女儿,干儿子。那些老人的投资几乎所有老人都是瞒着自己子女投的。我曾经私下问了一个老太太,你这样几十万几十万交现金投资,你子女知道吗?你为什么不让子女参考下再投?结果那个老太太不但把我的话告诉了业务员,还有意疏远了我。我辞职时还被那些业务员使了绊子。那些投入的钱给了业务员提成25%,给投资人24%利息,钱最后还打入个人账户。基本就永远没有回来的可能了。他们利用了老人的不好意思,无法回报从天上掉下来的那些陪伴着好意,以及小小的个人自我实现的愿望。掉进了无法自拔的万丈深渊。我那个家里装潢的朋友却是另外一种模式。
疫情下圈钱模式
现在新的模式下,他们往往都以团伙作案,分工明确,公司组织健全,各司其职,比如所做有陷阱的清单,用少报小项目,用以比天价稍低的价格引诱消费者,他们往往迎合消费者到处询价的心里,知道做不了,你既然找了这么多公司,那我就报个天价给你! 我朋友就是在众多天价的包围中(100%都是来自上海以外的人开的公司人员都是外来务工者),找了一家价格略低网上投诉比较少的公司签了约。(他签的公司是上海应鑫装潢有限公司)这些合同往往都是以公司要买材料为由让客户先支付一部分钱,并且每个具体项目开始前都必须支付下一期工程款,把你套牢。而且这些款都要求客户打入微信等个人账户,以便逃税,逃避责任。但是工程一开工,消费者就发现问题了,预算很多小项目没有做进去,一开工,工头就熟门熟路说这要加钱那要加钱,(一般价格都是市场价5倍到10倍没得商量,你要做就付款不付款就是违约)搞的消费者苦不堪言,而他们找来干活的都是马路游击队,做做样子就消失了。他们往往以找不到工人,疫情封控,回老家收割,以及各种奇葩理由来拖延工期一拖再拖,尤其是疫情封控成为了他们的尚方宝剑,无理由无底线拖延工期。而客户支付的钱早就已经被他们挥霍一空,他们的任务就是签合同收钱。再签合同再收钱,拆东墙补西墙,有些甚至在签订合同时连完工时间都没有写,为他们的圈钱留下伏笔。不要小看他们的小小动作,这些操作都经过严格培训,经过懂法律的人精心策划的,所以他们可以这样有恃无恐的到处圈钱,这个泡沫现在还没有由于现金流断掉而爆掉!这种圈钱往往很有隐蔽性,表面看上去只是一个工期问题,但是实质和前面的低级P TO P 模式是一样的。只是改变了方式而已。以前他们还要找个项目做由头来进行圈钱,现在项目都不用找了,直接以消费者为载体,弄一个漂亮的3D方案引诱消费者签约,至于后面做成怎么样就不管了。试想他们一家公司一年做1000家百姓装潢的话,十万一家的话就是一个亿,比前面说的24%的利息利润高多了,而且成本也小,一本万利!
上海目前由于装潢的这些陷阱比比皆是,官司也是到处都是,只是流于不按时完工的形式,而不是圈钱,由于可以用很小成本赚取高额利润,对他们而言没有风险。那些钻这个空子的人乐此不疲,而老百姓由于个体作战,面对一个组织健全的圈钱团伙;无法对于合同、工程、法律全面了解,无法得到帮助,而成为鱼肉。
希望能够得到相关部门重视,也希望有更多消费者看到及时避坑,我相信这个泡沫随着大多数消费者的觉悟,圈钱公司资金断流,很快就会显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