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吧 关注:124,143贴子:886,285
  • 14回复贴,共1

尼泊独角犀死亡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保持好奇心,探索大自然!


IP属地:黑龙江1楼2022-10-04 18:21回复
    尼泊独角犀死亡率(2022)
    尼泊尔的低地地区为大型独角犀牛(Rhinoceros Unicornis)种群提供了丰富的栖息地。然而,犀牛面临人类威胁,例如栖息地丧失和其他几种形式的人为压力,导致尼泊尔独角犀牛(以下简称犀牛)死亡。了解这些死亡率可以为犀牛保护提供重要信息。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回答了三个重要问题,以帮助保护尼泊尔犀牛:1)2008-2018年尼泊尔犀牛死亡率(增加、减少或没有变化)是什么?2) 犀牛死亡率的模式是否因季节、年龄和性别而异?尼泊尔犀牛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我们从二手资料中收集了尼泊尔2008年至2018年间犀牛死亡率数据以及年龄、性别和死因。我们发现,在11年期间共观察到232例犀牛死亡案例。犀牛的死亡率与年龄和疾病有关,但与性别和季节无关。在九类死亡原因中,内斗、自然、老虎袭击和偷猎约占总死亡率的80%。近年来,偷猎犀牛导致的死亡率下降,而内斗和老虎袭击导致的死亡率上升。我们得出的结论是,近年来,与空间和食物有限以及老虎数量增长相关的死亡原因正在增加。因此,栖息地扩展、迁移到新的适宜栖息地以及多物种保护政策将有助于尼泊尔犀牛的长期保护。


    IP属地:黑龙江2楼2022-10-04 18:23
    回复
      与人为压力相关的野生动物死亡率通常会导致区域和全球范围内的种群规模减少(Adhikari et al., 2022; De Vos et al., 2015; Hernández and Margalida, 2009; Lee and Jetz, 2011; Petchey, 2000; Rodrıguez and Delibes, 2004; StClair et al., 2020)。研究预测,如果不改进保护工作,到21世纪末将有500多种哺乳动物灭绝(Groombridge et al., 2002; Foreman, 2004; Collen et al., 2011; Bhandari et al.,2022)。特别是,种群较小或孤立的大型哺乳动物更容易受到人为压力的影响,例如栖息地丧失、交通事故、偷猎和狩猎(Dale, 2001; Davies et al., 2000; Woinarski et al., 2015; Bhandari and Chalise,Global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 38 (2022) e0218922016; Schmidt et al., 2016; LaDue et al., 2021)。如果这些物种的小种群死亡率继续上升,这些物种可能在不久的将来灭绝(Pimm et al., 1988; Cardillo et al., 2005; De Vos et al., 2015)。例如,大型哺乳动物物种,如西非黑犀牛(Diceros bicornis longipes)(Rookmaker and Groves,1978)、西西里岛狼(Canis lups cristaldii)(Angelici and Rossi, 2018; Reale et al., 2019; Angelici et al., 2019)、袋狼(Thylacinus cynocephalus)(Mackness et al., 2002),和里海虎(Panthera tigrisvirgata)(Kock,1990)在过去100年中由于人类的高压而灭绝。此外,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东部黑犀牛(Diceros bicornis michaeli)、东南部黑犀牛是濒临灭绝的物种。犀牛是一种大型哺乳动物,也是奇蹄目有蹄类动物,属于犀牛科现存物种;白犀牛(Ceratotherium simum)、黑犀牛(Diceros bicornis)、大独角犀牛(Rhinoceros unicornis)、爪哇犀牛(DiCerorhinus sumatrensis)和苏门答腊犀牛(Decerorhinus sumatrensis)(Tougard et al., 2001; Orlando et al., 2003; Puranjit and Goswami, 2012; DNPWC, 2017; Schellhorn, 2018),所有发现于亚洲或非洲(Tougard et al., 2001; Orlando et al., 2003; Jhala et al., 2021)。大独角犀(Rhinoceros Unicornis)分布在印度次大陆(印度和尼泊尔),种群约3600只(Subedi et al., 2013; Ellis and Talukdar, 2019; Das et al., 2015; Borthakur et al., 2016; Jhala et al., 2021)。该物种已在孟加拉国和不丹灭绝,在其当前分布范围内,其种群不断减少(DNPWC, 2017; Ellis and Talukdar, 2019; Jhala et al., 2021)。


      IP属地:黑龙江3楼2022-10-04 18:26
      回复
        大独角犀(以下简称犀牛),也称印度犀,属于IUCN红色名录中的易受伤害类别,因为其种群分散,限制在不到20000平方公里的小面积内(EEllis and Talukdar, 2019; Jhala et al., 2021)。目前,印度的卡齐兰加国家公园和波比托拉(Pobitora)野生动物保护区,以及尼泊尔的奇特旺国家公园和巴迪亚国家公园是维持最多独角犀种群的主要保护区(Subedi et al., 2013; Ellis and Talukdar, 2019; Jhala et al., 2021)。然而,这些种群面临着偷猎、栖息地丧失和其他形式的人为压力等威胁(Sinha et al., 2011; Talukdar, 2000; Ellis and Talukdar, 2019)。为了帮助更有效地保护犀牛,本研究重点关注了近年(2008年至2018年)犀牛的死亡率及其在尼泊尔的潜在原因。1966年,尼泊尔犀牛数量处于最关键的阶段,当时只有100头。近年来,据报道犀牛数量呈增长趋势;2005年,由于尼泊尔建立了保护区并实施了保护法律法规,其种群数量增至409只(DNPWC,20092017)。然而,由于人为和自然灾害(例如,洪水)(DNPWC,2005)。尽管历史上偷猎一直是尼泊尔犀牛死亡的主要原因(DNPWC,2017),但近年来,由于其他人为原因(如触电和中毒)导致的死亡也屡见不鲜(DNPWC2017)。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个体往往容易受到不同的威胁,一个群体中的不同个体的死亡原因可能不同(例如, Gaillard et al., 1998; leRoex and Ferreira, 2020)。犀牛的死亡率存在年龄和性别差异,因为犀牛幼崽似乎更容易受到食物(DNPWC,2017;Subedi et al.,2017)和大型食肉动物的袭击(Laurie,1982;DNPWC(2017);Laurie(1978))。相比之下,偷猎者通常以成年犀牛而不是犀牛幼崽为目标(Ferreira et al., 2012)。同样,犀牛死亡率可能会随着季节变化而变化。例如,研究表明,由于食物和水资源短缺,干旱期间犀牛死亡率很高(Ferreira et al., ,2019,2015;DNPWC,2017;Subedi et al., 2017)。因此,犀牛的死亡原因可能因性别、年龄和季节而异,但尚未对尼泊尔濒危犀牛种群的这些模式进行系统调查。保护区以外的犀牛栖息地也在减少,原因是人为压力,如森林砍伐和发展畜牧活动(如城市化和农业)(DNPWC,2017;Bhandari et al., 2022)。天然森林中的牲畜放牧给犀牛种群带来了额外的压力(DNPWC,2017;Bhandari et al.,2022),导致犀牛种群完全被限制在保护区内。限制犀牛种群在封闭保护区内的活动会增加种内竞争,导致争夺食物、空间和交配的斗争,并可能导致个体直接或间接死亡(Rachlow et al., 1998;DNPWC,2017)。另一方面,保护区内大型食肉动物(如老虎)数量的增加可能会导致犀牛幼崽的直接死亡率增加,因为老虎被迫增加猎物多样性,以确保充足的食物供应(Aryal et al., 2016)。同样,缓冲区或人类聚居区附近的犀牛种群有时也会对农作物造成损害,从而导致人类与犀牛之间的冲突(Subedi et al., 2013; DNPWC, 2005)。尽管犀牛死亡率经常被报道,但我们对近年来尼泊尔犀牛死亡率的可用信息非常有限(DNPWC,2005,2017)。为了保护尼泊尔犀牛,有必要了解与犀牛死亡率相关的主要因素(如死亡、季节影响、年龄和性别)。我们假设,由于人为压力的增加,犀牛死亡率可能会逐年增加。此外,我们假设犀牛的死亡率模式可能因年份、季节、年龄和性别而异。我们试图在这项尼泊尔犀牛保护研究中回答三个重要问题:1)2008年至2018年尼泊尔犀牛死亡率(增加、减少或无变化)的模式是什么?2) 犀牛死亡率的模式是否因季节、年龄和性别而异?尼泊尔犀牛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IP属地:黑龙江4楼2022-10-04 18:28
        回复
          在尼泊尔,犀牛的分布仅限于尼泊尔四个国家公园(帕尔萨国家公园,奇特旺国家公园,巴迪亚国家公园和苏克拉芬塔国家公园 )的低地(<1000米)栖息地(图1)。除了这些保护区外,还报告了在这些国家公园附近的几个社区管理和人工林中发现的犀牛(图1)。尼泊尔犀牛栖息地主要为热带混合阔叶林,如娑罗树森林(Shorea robusta)(Bhandari et al.,2022)。这些地区的平均温度变化范围约为冬季12度至夏季40度(Bhandari et al.,2022)。
          图1.尼泊尔保护区(PA)内和周围犀牛栖息地的研究区域。绿色代表核心保护区,其中A为帕尔萨国家公园,B为奇特旺国家公园,C为班克国家公园,D为巴迪亚国家公园,E为苏克拉芬塔国家公园。黄色代表作为尼泊尔犀牛栖息地的缓冲区(人工林和合作林)。


          IP属地:黑龙江5楼2022-10-04 18:35
          回复
            我们从二手来源收集了2008年至2018年期间的所有犀牛死亡率病例,二手来源基于公开来源,如年度报告、技术报告、通讯和其他(论文、年度公报和小册子)(表SF1)。我们总共审查了17份年度报告(DNPWC:11;Bardia NP:2和Chitwan NP:4)和三份技术报告。我们还审查了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的日报。两位研究人员参与了审查报纸数据。表SF1列出了所有来源。我们将数据与国家公园和野生动物保护部(DNPWC)发布的年度报告进行了比较,以确认我们统计的准确性。那些缺乏死亡日期、死亡原因、性别或年龄信息的记录(主要来自报纸和其他印刷形式)与国家公园的新闻发布声明或国家公园的年度报告交叉核对。政府机构DNPWC对尼泊尔的犀牛尸体进行尸检,由野生动物技术人员和兽医团队进行(DNPWC,2017)。年度报告有关于每个案例的详细信息,包括估计年龄、性别、死因、地点和死亡日期,这些信息是为分析而提取的(PS,例如085那例新闻性的不确定案例,属于无效案例)。这样,对于每个死亡案例,我们记录了年龄、性别、死亡日期(年和月)和死亡原因。我们进一步将年龄分为犀牛幼崽(<6岁)和成年(>6岁)(Subedi et al., 2017年);性别分为雄性和雌性;月份按四季分组:春季(3月至5月)、夏季(6月至8月)、秋季(9月至11月)和冬季(12月至2月),死亡原因分为九类:偷猎、老虎袭击、疾病、触电、中毒、自然灾害、自然死亡、内斗和未知(表1)。表1提供了每个死亡原因的详细信息。对于无法进行尸检的案例,分配给了未知的死亡原因(DNPWC,2017)。在232例犀牛死亡案例中,有24例未知病例,即10.3%的死亡率数据。使用线性回归模型检查多年(2008-2018)的死亡率模式,以年份为自变量,死亡率为因变量。此外,由于偷猎犀牛一直是犀牛死亡的主要原因(DNPWC,2005,2017),我们还测试了研究期间偷猎导致的犀牛死亡率与其他原因是否存在线性差异。我们使用卡方检验分析来检验无效假设,即年龄组(成年和幼崽)和性别(雄性和雌性)之间的死亡率没有差异。我们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分析)来比较月份、季节之间的平均死亡率。


            IP属地:黑龙江6楼2022-10-04 18:37
            回复
              2008年至2018年,共报告了232例犀牛死亡案例。在九种死亡原因中,内斗、自然、老虎袭击和偷猎约占尼泊尔犀牛总死亡率的80%(图2)。2008年至2018年间,死亡率没有显著变化(F(1,9)=[1.18],P=0.3)。当分别对偷猎与非偷猎的死亡率进行分析时,线性回归结果表明,偷猎导致的死亡率模式在过去几年中显著下降(Adj.R 2=0.64,F(1,9)=[18.81],P=0.001,图3A),而非偷猎原因导致的死亡率案例显著增加(Adj.R 2=0.47,F(1,9)=[9.87],P=0.01,图3B)。在研究期间,内斗(Adj.R 2=0.68,F(1,9)=[22.78],P=0.001,图3C)和老虎袭击(Adj.R 2=0.69,F(1,9)=[22.82],P=001,图3D)导致的死亡率模式均显著增加。其他原因(即自然、洪水、触电、疾病和中毒)导致的死亡率模式没有改变(图SF1)。我们发现,不同年龄的犀牛(成年、幼崽)的死亡原因不同(χ2(DF=8,N=190)=32.3,P<0.01),但性别之间没有差异(χ2中(DF=8,N=199)=5.7,P=0.67)。犀牛幼崽死亡率主要与自然原因和老虎袭击有关,但与中毒和偷猎无关(图4)。我们进一步调查了每月死亡数量是否与季节和月份有关。我们的结果表明,犀牛死亡率在不同季节没有显著差异(N=44,F(3,40)=[0.93],P=0.43)。然而,不同月份的死亡率差异显著(N=132,F(11,120)=[2.56],P=0.006),11月的平均死亡率最高(占年死亡率的14.7%±7.5%),其次是9月、1月、2月和12月。而8月和10月的年死亡率分别为4.76%±5.2%和3%±4.4%,死亡率较低(图5)。


              IP属地:黑龙江7楼2022-10-04 18:39
              回复
                我们的研究表明,在11年的时间里(2008年至2011年),尼泊尔大独角犀牛因偷猎导致的死亡率下降,而老虎袭击和内斗导致的死亡率上升。具体而言,自2011年以来,尼泊尔犀牛死亡率似乎在增加,这是犀牛保护的一个问题(图SF2)。我们的研究发现,四个主要原因(内斗、自然、老虎袭击和偷猎)导致尼泊尔犀牛死亡率的大部分(约80%)。此外,疾病、洪水、触电和中毒也导致了一些犀牛死亡。偷猎获取犀牛角和其他身体部位是亚洲和非洲犀牛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Subedi et al.,2017;Vigne and Martin,1994)。偷猎者猎杀犀牛以获取和出售犀牛角,而犀牛角在国际市场上的需求量很大(Ferreira et al., 2015; Martin et al., 2009; Poudyal et al., 2009; Vigne and Martin, 1994),尤其是在泰国、中国和越南等亚洲国家(Hanley et al., 2018; Shepherd et al., 2018; Eikelboom et al., 2020; Cheung et al., 2021)。例如,一公斤犀牛角可以卖到5万美元(Haas and Ferreira,2016;Stoner et al.,2019)。然而,交易犀牛角或任何身体部位在尼泊尔都是非法的。通过严格的法律及其实施,尼泊尔在2015年和2016年庆祝了犀牛零偷猎年(DNPWC,2017),自2011年以来,由于采取了有效的保护措施,偷猎相关的死亡率大幅下降。


                IP属地:黑龙江8楼2022-10-04 18:40
                回复
                  另一方面,近年来,由于偷猎以外的因素(主要是内斗和老虎袭击)导致犀牛死亡的案件数量有所增加,这是维持犀牛种群及其保护的主要问题之一。老虎袭击造成的死亡率可能归因于近年来老虎数量的显著增加(Karki et al., 2015; Aryal et al., 2016;Bhandari et al., 2019)。研究报告了奇特旺国家公园老虎密度高的栖息地中,老虎袭击犀牛造成的死亡案例(Dinerstein and Price,1991;DNPWC,2017;Subedi et al.,2017)。奇特旺国家公园(Dinerstein and Price,1991;DNPWC,2017;Subedi et al.,2017)内老虎与犀牛共存的栖息地内,犀牛幼崽经常遭受与老虎相关的死亡。然而,随着老虎密度的迅速增加(约4.5只老虎/100平方公里)(Karki et al., 2015; Aryal et al., 2016; Bhandari et al., 2019),老虎袭击导致的犀牛死亡率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为犀牛幼崽创造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生存环境。因此,随着老虎和犀牛在同一栖息地的数量增加,犀牛的死亡率可能会因老虎袭击而增加,尤其是犀牛幼崽的死亡率。然而,这可能需要长期数据来确定老虎袭击是否是尼泊尔犀牛保护的主要威胁。最近,内斗造成的死亡数量也显著增加。这可能是由于食物供应有限、争夺领地和雌性繁殖机会的竞争所致(Rachlow et al., 1998; Carlstead and Brown, 2005; DNPWC, 2009)。例如,奇特旺国家公园在932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容纳了约600头犀牛(DNPWC,2017),在为现有犀牛种群管理足够的食物和空间方面面临着巨大挑战(Subedi et al., 2013; Pant et al., 2021)。不断加剧的人为压力和不断缩小的自然栖息地限制了保护区内的资源,保护区外的大部分区域已成为人类居住区或已转为农田(Bhandari et al., 2022)。内斗致死率也可能与犀牛的领土行为有关,特别是在繁殖期(Rachlow et al., 1998)。研究表明,犀牛种群的性别比例参差不齐,因为雄性犀牛在争夺雌性犀牛时死亡率较高(Rachlow et al., 1998;DNPWC,2017;Subedi et al., 2017)。尽管我们没有发现雄性和雌性犀牛之间的死亡原因存在显著差异,但尼泊尔国内的早期研究报告称,雄性犀牛死亡率明显高于雌性犀牛(Rachlow et al., 1998;DNPWC,2009;Subedi et al., 2017)。由于雄性犀牛经常成为偷猎者的目标(Vigne and Martin,1994;Martin et al.,2009),现在偷猎已经减少,因此我们的研究缺乏性别差异可能反映了较低的偷猎风险。未来对种群数据的研究这将是一个有价值的下一步。以了解总体死亡率风险是否因性别和年龄而异,而不仅仅是死亡原因。观察到其他主要与人类、犀牛冲突相关的死亡原因,如触电和中毒,但在研究期间,这种模式没有改变。当犀牛离开保护区到农业养殖区觅食时(Rachlow et al., 1998; DNPWC, 2009; Subedi et al., 2017),它们可能会被电击或中毒陷阱杀死(Sapkota et al., 2014; Subedi et al., 2017)。保护区内可用食物的质量和数量也一直是维持现有犀牛种群的一个问题,尤其是在栖息着大部分犀牛的奇特旺国家公园。特别是最近对植物物种入侵的担忧,如微甘菊(Mikania-micrantha)(PS,原产于中南美洲),已显著改变了当地植物组成,并降低了犀牛种群的食物可用性(草)(Lahkar et al., 2011; Murphy et al., 2013; Khadka,Global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 38 (2022) e0218972017)。随着当前栖息地犀牛数量的持续增加,可能会与农民产生更多冲突,这可能导致犀牛因触电和中毒而遭报复性杀害而死亡。我们的结果还显示了洪水导致的犀牛死亡案例。由于特莱地区季风期间的大雨,一些犀牛被淹死(Subedi et al.,2017;DNPWC,2009),特别是在6月至9月犀牛栖息地被淹没期间。同样,一些犀牛的死亡是由疾病、伤口和受伤引起的,但这一数字很小,表明这些不是主要风险因素。



                  IP属地:黑龙江9楼2022-10-04 18:42
                  回复
                    尽管犀牛的死亡率随季节的变化并没有很大差异,但9月和11月至2月的犀牛死亡数量高于其他月份。12月、1月和2月的高死亡率案例可能是由于浓雾、白天更短以及保护区内缺乏食物,从而导致能见度有限,引起犀牛在农业用地或缓冲区森林中游荡,(DNPWC, 2009; Mihlbachler et al., 2018)。此类事件可增加人为死亡率,以防止犀牛袭击农作物。另一方面,在3月和4月期间观察到大多数犀牛幼崽死亡,这可能是由于雄性犀牛在交配期间经常杀死幼崽或将幼崽与成年雌犀分开(Brett,1998;Rachlow et al., 1998)。因此,在我们的研究中观察到许多因雄犀牛导致犀牛幼崽变成孤儿而死亡,即自然死亡。同样,由于各种其他原因,如能见度有限、老虎猎物物种稀缺(如白斑鹿(Axis axis)、野猪(Sus scrofa)、水鹿(Rusa unicolor)等),3月和4月期间老虎密度较高(PS,带幼崽时期)(DNPWC,2017;Bhandari et al.,2019),老虎可能会攻击或杀死犀牛幼崽。相比之下,6月、7月和8月犀牛死亡率较低,可能是因为觅食天数延长、草种充足、雨水充足和水源充足(DNPWC,2005)。此外,在这段时间内很难检测犀牛的死亡率,因为这是雨季,一些栖息地被洪水淹没,高大的草原高达4-7米以上(Dinerstein and Price,1991;Lehmkuhl,1994;Peet et al.,1999;Murphy et al,2013)。在许多情况下,在雨季结束之前,即9月至11月,无法检测到这种情况下犀牛的死亡率。当犀牛尸体处于腐烂状态且被归类为未知时,无法确定这些犀牛死亡的死因。同时,这种延迟报告可能会影响每月死亡率,即低估了6月至8月的死亡率,而高估了9月至11月的死亡率。

                    图5.2008年至2018年尼泊尔犀牛种群的月死亡率,以年均百分比和标准误差表示。


                    IP属地:黑龙江10楼2022-10-04 18:43
                    回复
                      尽管尼泊尔犀牛的数量略有增加(DNPWC, 2017; Subedi et al., 2017; Pant et al., 2020),但犀牛的死亡率仍然很高。因此,偷猎死亡率的显著下降揭示了在有限栖息地内保护犀牛的其他挑战。我们发现尼泊尔犀牛保护面临的新挑战,主要是由于内斗、老虎袭击和与人冲突导致的犀牛死亡,与空间和食物供应有关。我们承认,在未来几年里,继续实施零偷猎政策将有助于尼泊尔犀牛的可持续保护。然而,为了尽量减少在空间和犀牛食物有限的奇特旺国家公园内,来自老虎的袭击,栖息地规模需要扩大,并需要其他合适的区域,例如西部的班克(Banke)、巴尔迪亚(Bardia)和舒克拉潘塔(Shuklaphanta)国家公园,东部的科希塔普(Koshi Tappu)野生动物保护区和帕尔萨(Parsa)国家公园,可能是迁移犀牛种群的一种选择。由于除奇特旺国家公园以外的保护区犀牛数量较少,犀牛从种群稠密地区转移到帕尔萨国家公园、巴迪亚国家公园和苏克拉芬塔(Suklaphanta National Park)国家公园可能是降低尼泊尔犀牛死亡率和可持续保护犀牛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老虎密度低的地区可能适合犀牛种群的增长。然而,通过考虑生物相互作用,例如与老虎种群的相互作用,进一步研究栖息地适宜性(Jhala et al., 2021; Pant et al., 2021),可能对尼泊尔的犀牛保护很重要。通过改进政策/管理措施,并在基层开展提升公众保护犀牛意识项目,可将中毒和触电致死犀牛的死亡率降至最低。同样,保护区系统以外的犀牛栖息地在长期犀牛保护方面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因此,需要将保护区以外的天然森林作为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缓冲区进行管理,从而减少诸如密集耕作、牲畜放牧、伐木和其他形式的侵占等人为压力。这些缓冲区可以降低犀牛死亡率,并在未来成为犀牛的主要潜在栖息地。由于犀牛与大型哺乳动物共享栖息地,多物种保护政策将有助于将犀牛死亡率降至最低。此外,保护意识计划和野生动物保护法的更严格执行也将有助于减少尼泊尔未来因人为原因造成的犀牛死亡率。

                      被洪水淹死的犀牛

                      中毒死亡


                      IP属地:黑龙江11楼2022-10-04 18:46
                      回复
                        个人总结:
                        1.2008年至2018年,共报告了232例尼泊尔犀牛死亡案例,四个主要原因(内斗、自然、老虎袭击和偷猎)导致尼泊尔犀牛死亡率的大部分(约80%);
                        2.尼泊尔和印度一些保护区面积太小,例如奇特旺国家公园在932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容纳了约600头犀牛,增加了种群内斗风险,犀牛种群管理足够的食物和空间方面面临着巨大挑战;
                        3.近年来,由于偷猎以外的因素(主要是内斗和老虎袭击)导致犀牛死亡的案件数量有所增加;
                        4.老虎袭击造成的死亡率可能归因于近年来保护区核心面积不大,且保护区外围面积不断缩小,但老虎数量的显著增加,老虎猎物物种稀缺,犀牛幼崽经常遭受与老虎相关的死亡;
                        5.内斗致死率也可能与犀牛的领土行为有关,特别是在繁殖期。研究表明,犀牛种群的性别比例参差不齐,因为雄性犀牛在争夺雌性犀牛时死亡率较高;
                        6.随着偷猎的减少,成年雄犀牛数量增加,雄犀牛在交配期间经常杀死幼崽或将幼崽与成年雌犀分开。因此,在我们的研究中观察到许多因雄犀牛导致犀牛幼崽变成孤儿而死亡;
                        7.最近对植物物种入侵的担忧,如中南美洲的微甘菊,已显著改变了当地植物组成,并降低了犀牛种群的食物可用性;
                        8.不断加剧的人为压力和不断缩小的自然栖息地限制了保护区内的资源,保护区外的大部分区域已成为人类居住区或已转为农田;
                        9.犀牛离开保护区到农业养殖区觅食时,它们可能会被电击或中毒陷阱杀死;
                        10.全年看,9月和11月至2月的犀牛死亡数量高于其他月份,6月、7月和8月犀牛死亡率较低,可能是因为觅食天数延长、草种充足、雨水充足和水源充足。
                        奇特旺新闻,2022年2月8日:在奇特旺国家公园Baghmara哨所附近的Kavretal发现一头犀牛死亡。
                        据国家警察局情报官员Ganesh Prasad Tiwari称,这头大约两岁大的犀牛在一次老虎袭击中死亡。蒂瓦里还说犀牛的蹄和角是存在的。与此同时,本财年已有24头犀牛死亡。其中,两只死于偷猎,22只死于自然原因。


                        IP属地:黑龙江12楼2022-10-04 18:51
                        回复


                          IP属地:陕西13楼2022-10-05 11:16
                          回复
                            当初的一百多头繁殖到现在的四百多头是否说明尼泊独角犀存在近亲繁殖?同时死于大型食肉动物(老虎)的数量有些偏高是否可以稍微人为干预避免犀牛幼崽的死亡。


                            15楼2022-10-07 10: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