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猫九命吧 关注:9贴子:322
  • 0回复贴,共1

提高诗词班辅导员的教学表现能力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现在学习格律诗词似乎变成了时尚的事,我和许多人一样,抱着以诗会友的目的来到了诗词班。时间一长,自然就结识了不少爱好诗词的朋友,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也幸会了一些从事诗词教育的辅导员,说实话,很佩服他们的文学功底,诗词造诣,和对公益活动的热心,但总感到有一点不足之处。闲暇之际,和诗友交流一下学习心得,谈谈提高诗词班辅导员的教学表现技巧,未必不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我们常见的教学方法有三种,可供诗词班辅导员参考。
     第一种是“照本宣读法”。辅导员严格按照教材或自编教材的内容讲课,教案写的非常严谨,教材上有的一句不漏,教材上没有的一句不加,所用的语言大都是书本语言,逻辑严密、修辞规范,就像做学术报告一样,从头到尾都是平平仄仄、仄仄平平,无论是讲理论,讲写作,都头头是道,有根有据,绝不会出一点差错。只是半天下来,讲课的人口干舌燥,听课的人昏昏欲睡,最后连辅导员自己都感到越讲越乏味,实在讲不下去了。辅导员和学员之间存在距离,不能做到感情上的沟通。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辅导员的基本功很好,知识面很丰富,写作能力很强,但是,由于教学方法过于呆板了一些,所以收不到良好的教学辅导效果。
     第二种是“因人施教法”。应当说这是一种比较适用的教学方法,能做到这一点已经不容易了,诗词班的学员和正规学校的教学班不同,在年龄、文化水平和接受能力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辅导员们能认识到学员的素质的差别,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努力兼顾到各个层次的学员,按照受辅导者的要求来完成本节课的内容,的确可以得到比较好的辅导效果。但是,不能疏忽的是只做到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一个合格的辅导员应当学会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熟练地掌握多种教学技巧,设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表现能力,才会受到学员们的欢迎。
     第三种是“进入教师角色法”。要求辅导员像正规教师一样进行教学。
     辅导员在课堂上讲课,就像演员上台表演一样,要求能很快进入角色。喜怒哀乐发至内心,没有做作的痕迹,使学员们感到亲切,充分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从进入教室走上讲台的那一刻起,作为辅导员本人的“我”就应当尽快消失,存在的只是教师的“我”。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必须规范化,我们看着辅导员的有条不紊充满自信的讲课,使学员们感到这不仅是在学习知识,也是在欣赏艺术,是一种美的享受,学员们在听课时就不会因枯燥无味而感到疲劳,也不会因为畏难一些深奥的理论而失去信心。想一想我们在上学时也会感到爱听哪个老师的课,不爱听哪个老师的课,就是这个道理。
     从事诗词教育的辅导员,怎样才能尽快地在课堂上进入教师的角色呢?这里不是指辅导员的身材、相貌、嗓音等先天因素,而是指教师的修养、风度、气质等在课堂是必须具备的素质,这些素质不是装出来的,而是把辅导员良好的内在修为,在课堂上通过教学技巧表现出来。
     我们试描述一个诗词教育辅导员进入角色的形象。
     这位辅导员用淡淡的脚步走进教室,平静地站在讲台上,环视一周。然后向学员们点了点头,微微一笑。这一开场无疑给学员们一个良好的印象,辅导员自信自然也就会感染学员,赢得学员们的信任。
     这位辅导员从第一句话开始,就舍弃了自己的语言习惯,根据自己的生理特点,选择一种适合自己嗓音、有自己特色的发音方式,或高亢洪亮的,或娓娓动听的。再根据教材内容需要,讲课时时快时慢,时轻时重,时而慷慨激昂,时而风趣幽默。比如在讲格律时,可以用形象的比喻,生动的语言和活跃开朗的声调,使抽象枯燥的“平、仄”仿佛有了生命。在讲解范文时,要选择写景或抒情的诗,学员们容易接受,课前认真备课,反复演练,只有这样在课堂上语言才能流畅,一连串生动的表述,如江河水一样滔滔不绝引人入胜。像是朗诵,像是演讲,做到了讲解的比原诗写的还要精彩,还要吸引人。例如有位老师在讲辛弃疾的词时,自己先被感动,然后再用更为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感染学员。效果当然很好。



1楼2010-06-20 10:09回复